第一回
林和靖曾經滄海 潘夢空逍遙法外
詩曰:
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姜夔《過垂虹》
唐朝末年群雄逐鹿,黃巢起義軍叛徒出身的梁王朱溫迅速崛起,挾天子以令諸侯。英勇善戰(zhàn)的晉王李克用是他唯一忌憚的對手。沙陀人李克用兵力不如朱溫,但他的兒子李存勖氣吞萬里如虎。兩軍對壘的時候李存勖耀武揚威,朱溫的幾個兒子卻在爭搶烤羊腿。絕望的朱溫匆匆登上皇位,建立后梁定都開封,史稱“朱溫滅唐”。因為祖父朱邪赤心被唐懿宗賜名李國昌,所以李存勖認為自己就是唐朝的親王,他送給朱溫一個豬頭,誓言報仇雪恨馬踏大梁。
公元910年,兩軍決戰(zhàn)河北柏鄉(xiāng)。和李存勖結盟的趙王王镕派小將趙弘殷支援晉軍,卻只給了他一枝五百人的騎兵。在十幾萬大軍廝殺的遼闊戰(zhàn)場,這五百騎的出現就像一條小溪匯入萬里長江,但是趙弘殷毫不猶豫地殺向梁軍中軍帳。
趙弘殷一戰(zhàn)成名。戰(zhàn)爭結束后李存勖把趙弘殷留下來做衛(wèi)隊統(tǒng)領。李存勖稱帝后又讓他指揮后唐禁軍。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趙弘殷正好相反,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四朝你方唱罷我登場,但他一直是禁軍大將。在后周更是和兒子趙匡胤共同執(zhí)掌禁軍,一時傳為美談。
趙弘殷為人謹慎,他的兒子趙匡胤和趙匡義卻不甘心幫人看門。趙弘殷臨終前囑咐他們做人要本分,兄弟倆滿口答應,可是在一代雄主周世宗柴榮病逝后,他們立刻發(fā)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宋朝,一個是南北朝時期的劉宋,一個就是產生宋詞的趙宋,而趙宋又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宋朝除了名字相同,還有個巧合更有意思,那就是它們的開國皇帝劉裕和趙匡胤都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武林高手,真正的萬夫莫敵。世人往往因為“黃袍加身”認為宋朝的建立輕而易舉,忘記趙匡胤曾經身經百戰(zhàn)出生入死。
一個王朝的建立不能單純依賴武力,必須讓人相信這是天意,于是我們看到開國皇帝出生時往往紅光滿室。有時為了演得逼真,還要派一些群眾演員提著水桶趕去救火。如果依然有人不信不服,半人半神的世外高人接著忽悠,漢朝是商山四皓,唐朝是風塵三俠,宋朝則是陳摶老祖。
陳摶是名副其實的睡仙,他生活的唐朝末年到北宋初年天下大亂,但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華山頂上面對清風明月酣眠。周世宗柴榮曾經召見陳摶,賜號白云先生。陳摶在皇家驛館睡了一覺,醒來已是一個月之后,留下一首詩不辭而別。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紫陌通常指帝京的道路,這里泛指京城或禁城。
當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消息傳來之后,陳摶認為真命天子駕到,突然發(fā)出一聲怪笑。陳摶早就看出站在柴榮身后的趙匡胤有不臣之心,不過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卻出乎他的意料。他那頭習慣了主人昏昏欲睡的毛驢被他的笑聲嚇了一跳,以為主人要用它做驢肉火燒,毫不猶豫地把陳摶甩落街頭。
世外高人陳摶擁護新朝的故事很可能是宋人自己虛構,不過南北兩宋真有幾位神仙詞手,北宋的林逋、潘閬、蘇東坡,橫跨南北兩宋的朱敦儒,南宋的張孝祥、姜夔、劉過都有過神仙稱號。據說林逋和潘閬還是同學,他們都曾向陳摶求學問道。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當李煜失去自由、忍受著宋軍的辱罵凄涼北上的時候,林逋還是個十來歲的小孩,每天在西湖邊游山玩水,完全不能理解李后主的悲哀。假如李煜知道林逋的存在,一定會羨慕這個錢塘少年的逍遙自在。
錢塘自古繁華,可是和林逋關系不大。他從小父母雙亡,在西湖孤山的一間茅屋安家。他有個大哥住在杭州城里,多次請他回去并愿意供他讀書考試,他過不了幾天又溜回湖邊釣魚。大哥只好聽之任之。
那時西湖還在杭州城外,除了節(jié)假日游人很少。林逋習慣一邊走路一邊看書,見到美麗的花朵或新鮮的蘑菇,他會隨手采擷放進書包。這天他照例背著書包在湖邊搖頭晃腦,橫穿白堤的時候被一輛華麗馬車掛倒。
馬車停在路邊,從車上下來一位中年官員和他的家眷,其中有個少女清秀明朗,關切地詢問林逋有沒有受傷。本來認定自己遲早會出家的林逋怦然心動,瞬間明白自己還是留戀塵世的美好。少女幫他收拾散落一地的雜物,隨手拿起林逋的詩稿。
“你叫林逋?”
“是?!?/p>
“這首《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是你寫的?”
“是?!?/p>
這首詩是林逋的名篇。因為文筆老成,看過的人都以為林逋已經人到中年。端上人就是法名端的和尚,上人是對佛門高僧的尊稱。
底處憑欄思眇然,孤山塔后閣西偏。
《九蘭圖》 清_惲壽平
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春來看雪天。
“底處”即何處?!捌彖摇奔雌灞P?!拜咨咸铩庇置芴?,江浙一帶在沼澤中以木作架,鋪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形成的農田。“葑”的本義是指菰根,也就是茭白的根。
少女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隨后翻到《點絳唇》,情不自禁地叫出聲。
“爸,這首《點絳唇》是他寫的!”
《點絳唇》也是林逋的代表作之一。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金谷”是指西晉豪強石崇的金谷園,位于洛陽東北金谷澗。“余花”就是殘花。南朝謝朓寫過“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焙髞砗胍环◣熇钍逋摹端蛣e》很可能受到這首詞的啟示。有那么一段時間,“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中國最流行的歌曲。
林逋年紀輕輕其貌不揚,衣著打扮像個和尚,所以中年官員對林逋的詩人身份將信將疑。見林逋沒有大礙,他立刻招呼家人離開。
“小梅,回去了?!?/p>
小梅不放心林逋,她說:“我們帶你去看醫(yī)生吧。我爸認識太醫(yī)?!?/p>
“不用不用,我沒事?!绷皱蜑榱俗屝∶贩判?,掙扎著起來走路。
“我家住在清河坊,你去看醫(yī)生可以來找我爸要錢,我們不會賴賬。”小梅悄聲對林逋說,“我們家有的是錢,歡迎你敲我爸竹杠,你可以把買書買零食的錢一起算上?!?/p>
林逋目送小梅登上馬車離開,從此以后像練了輕功一樣腳步輕盈,再也沒有發(fā)生交通意外。他經常去清河坊附近游蕩,希望能和小梅重逢。小梅從妝樓上遠遠望見這個呆子,不敢下樓找他,只是讓侍女送了很多書和筆硯零食。秋風蕭瑟的時候看見林逋凍得發(fā)抖,她讓侍女拿些銀錢給林逋買棉襖。
林逋知道自己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有可能抱得美人歸,隨即硬著頭皮開始學他不感興趣的四書五經。為了準備考試他盡量不進城去找小梅,只是在自己的孤山茅屋附近遍植梅花。
小梅過了十五歲,家里開始談婚論嫁。小梅被逼無奈,只好告訴父母她喜歡林逋。父親覺得她的自由戀愛傷風敗俗,勃然大怒,威脅說如果她不聽從家里安排,就派人把林逋打死扔進西湖。小梅情急之下想跟林逋私奔,可是林逋遲遲沒有出現。在她出嫁的那一天,林逋寄來了他的詩篇《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暄妍”指天氣和暖,風光明媚?!八荨敝赣鹈咨那蔌B,這里應該是指林逋馴養(yǎng)的白鶴?!搬颉敝竿尜p,親近?!胺鄣缰蠑嗷辍贝笠馐钦f粉色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之美,應該會感到失落羞愧。
新婚之夜小梅向丈夫講述了她和林逋的情緣,希望丈夫成全。她丈夫認為她不守婦道,把她軟禁在家里不讓出門。
林逋得到小梅嫁人的消息后,立刻把所有考試用書扔進西湖。他心灰意冷躺在床上聽天由命,幸虧來給他送米的大哥及時發(fā)現。大哥為了防范他再次輕生,派兒子林宥過來作伴。
小梅度日如年。街上流傳林逋的《相思令》,小梅看到后淚流滿面。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小梅借口回娘家,帶領侍女來到西湖找林逋。不巧那天正好林逋外出,小梅左等右等不見人,只好留下一支玉簪作為紀念。
林逋看見玉簪立刻狂奔進城。
小梅回到娘家以后覺得自己和林逋的事千難萬難,沖動之下決定以死抗爭。林逋晚來一步,親眼看見小梅從自己的妝樓隨風飄落。
此后林逋自稱“梅妻鶴子”,二十年不入城市。大哥知道他和小梅的故事,也不敢勉強他娶妻生子。在一個暗香浮動的黃昏,林逋念著小梅的名字平靜地離開人世。
林逋生前已經名揚四海,宋真宗命令地方官員歲時勞問。他去世以后官府上報朝廷,宋仁宗賜謚和靖先生。南宋滅亡之后,有盜墓賊認為林逋大名鼎鼎,墓中陪葬品一定不乏奇珍,于是掘開林逋的墳墓,結果只找到一方端硯和一支玉簪。
在中國歷史上,唐宗宋祖經常相提并論。唐太宗和宋太祖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唐宗宋祖都是智勇雙全親手打下江山,登上皇位的時候都是三十左右,他們分別開創(chuàng)了一個文采斐然的王朝,就連去世的年齡也差不多,都是在五十歲正當盛年的時候中道崩殂。唐太宗服用丹藥中毒,宋太祖很可能在宮廷政變中死于他弟弟晉王趙光義之手。
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年)十月的一天深夜,大病之中的趙匡胤召見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親隨回避。有人遠遠望見燭光下宋太祖揮舞寢宮中裝飾用的柱斧,趙光義起身躲避,這就是“燭影斧聲”的傳說。后人推測宋太祖想讓皇子繼承皇位,宋太宗希望兄終弟及。趙光義離開之后太祖隨即駕崩,宋皇后讓太監(jiān)王繼恩去請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趙德芳,趙德芳就是評書《楊家將》經常提到的八賢王。這時晉王趙光義突然現身,原來他根本沒有走遠。宋皇后大吃一驚,瞬間明白大勢已去,只好請求趙光義放他們母子一條生路。趙光義隨后繼承大寶,改元太平興國。
潘閬字夢空,自號逍遙子。他的一生和宋太宗趙光義有很多交集。潘閬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世外高人,可他卻經常卷入政治斗爭。為了不連累家人他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所以世人甚至分不清他是河北大名還是江蘇揚州人。
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宰相盧多遜想立秦王趙廷美為帝。趙廷美是宋太祖宋太宗的弟弟。當時正在開封講堂巷開藥鋪的潘閬背著藥箱積極參與。盧多遜看上潘閬估計和潘閬深通藥性,適合進行政治謀殺有關。政變失敗后,潘閬拔腿就跑,先是假扮僧人逃進中條山,后來南下杭州、紹興,繼續(xù)以賣藥為生。
《花蝶寫生圖》 明_陳洪綬
潘閬歌詠西湖的名作《酒泉子》十首就寫于這個時候。這里選錄其中兩首。
一
長憶西湖,盡日憑闌樓上望。三三兩兩釣魚舟,島嶼正清秋。 笛聲依約蘆花里,白鳥成行忽驚起。別來閑整釣魚竿,思入水云寒。
二
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宋元兩朝有不少詞人和散曲作家寫過西湖組詞或西湖套曲,但是沒有人能超越逍遙子。有好事者用輕綃為潘閬畫像,謂之“潘閬詠潮圖”。
在浙江期間潘閬還寫過名詩《歲暮自桐廬歸錢塘晚泊漁浦》。
久客見華發(fā),孤棹桐廬歸。
新月無朗照,落日有余暉。
漁浦風水急,龍山煙火微。
時聞沙上雁,一一背人飛。
世人稱贊潘閬的詩才,有人把他稱為謫仙,認為他是宋朝的李白。和潘閬同時代的翰林學士宋白甚至說“宋朝歸圣主,潘閬是詩人”,言下之意是潘閬可以離開宋朝單獨存在,有一天即使改朝換代,潘閬依然東方不敗。潘閬受之無愧,他說自己“搜疑滄海竭,得恐鬼神驚。此外非頭念,人間萬事輕”。
謀反是十惡不赦的重罪,潘閬卻不以為然。他在至道元年(995年)重新回到汴京,經宦官王繼恩引薦得到宋太宗趙匡義接見。潘閬施展三寸不爛之舌,愣是說服宋太宗把他赦免。宋太宗不但既往不咎,還賜進士及第并任命潘閬為國子四門助教。
潘閬是個很容易得意忘形的人,他在中條山做和尚的時候就寫過“散拽禪師來蹴踘,亂拖游女上秋千”,主動把自己假和尚的身份揭穿。死里逃生并成為國子監(jiān)最受歡迎的老師后,他故態(tài)復萌寫了一首《掃市舞》詞,其中有“出砒霜,價錢可。贏得撥灰兼弄火,暢殺我。”的句子,大意是只要價錢合適我任何事都可以為你做,包括殺人放火。他的狂妄讓朝野震驚。宋太宗憤而追還封賞,下令把潘閬趕出汴梁。
喜歡冒險的潘閬并沒有走遠。他聽王繼恩說宋太宗已經年老多病,立刻意識到自己又有機會挑戰(zhàn)生命極限。他們和參知政事李昌齡等人密謀立宋太祖之孫趙惟吉為帝。政變再次流產,宋真宗即位后把李昌齡等人一網打盡。逍遙子潘閬果然是逍遙派高手,又一次用凌波微步死里逃生。他故伎重施,穿上袈裟混進舒州潛山寺。舒州就是現在的安徽安慶,潛山就是天柱山。
咸平初年,想吃開封王樓“山洞梅花包子”的潘閬偷偷回到汴京街頭,被王樓的小二認出。宋真宗親自審問。潘閬再次口吐蓮花把自己說成大宋忠臣,參與謀反是因為憂國憂民,結果不但無罪釋放,還被任命為滁州參軍。赴任途中潘閬得意賦詩“高吟瘦馬沖殘雪,遠看孤鴻入斷云”。
潘閬是宋朝厚待文人的最好例證。像他這種兩次參與謀反的人,在其他朝代只有一種情況可以免死——他本來就是臥底,而且是老師陳摶預先安排的,師徒倆相約共扶宋室。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封神演義》?
潘閬晚年爛醉狂歌,遨游大江南北,最后死在泗水一帶。有個道士遵照他的遺愿,把他遷葬杭州西湖附近山上,和林逋隔湖相望。今天杭州還有“潘閬巷”。潘閬著有《逍遙詞》。
《五色芍藥圖》 清_惲壽平
除了林和靖和逍遙子,北宋初年還有幾位詞人的故事值得一提。
徐昌圖來自福建莆田,他是清源軍節(jié)度使陳洪進的親信,陳洪進派他奉表入宋稱臣。宋太祖聽過他的才名,把他留在汴京做國子博士、殿中丞。徐昌圖的《臨江仙》無論用什么標準衡量都堪稱經典。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常恨飄蓬。回頭煙柳漸重重。淡云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南唐都城金陵陷落之后,李后主被俘北上,江南諸郡隨即放棄抵抗,唯獨宣州節(jié)度使盧絳拒不投降。趙匡胤派人勸說盧絳。盧絳見繼續(xù)抵抗毫無意義,只好放下武器。宋太祖任命他為冀州團練副使,但是對他當年英勇抵抗耿耿于懷,開寶八年(975年)找借口把他殺害。
盧絳年輕時有一次得了瘧疾,發(fā)燒時夢見一位美麗的白衣女子為他演唱《菩薩蠻》。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清夢圓。 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那女子唱完后對他說:“妾耿玉真也,他日富貴相見于固子坡。”后來盧絳被綁縛法場的時候,看見旁邊跪著一個白衣美女,容貌和他當年夢見的那個女子簡直一模一樣,于是和她閑聊。
“請問美女貴姓芳名?”
“免貴,在下耿玉真?!?/p>
“你犯了什么罪?”
“長得太美招惹是非?!?/p>
“你好像一點都不怕死?”
“怕有用嗎?我只希望下輩子依然是個美女?!?/p>
“你不怕再次招惹是非?”
“女人長得不美或不注意修飾打扮才是犯罪?!?/p>
看著耿玉真滿不在乎的樣子,盧絳終于明白什么叫視死如歸。他本來還擔心自己面對死亡會失態(tài)崩潰,至此徹底看開。他們受刑的地方正是固子坡。
這個故事見于《南唐書》和《侯鯖錄》。因為這首詞意境凄美,而且問世過程撲朔迷離,所以人稱“鬼詞”。
唐宋兩朝建立之后,開國元勛基本壽終正寢。漢明兩朝恰恰相反,開國功臣大多死于非命。唐宋兩朝的建立者李淵和趙匡胤出身貴族或大將,而劉邦只是個小小亭長,朱元璋甚至做過乞丐和尚。很多人包括一些歷史學家得出結論,貴族出身的開國皇帝心胸寬廣,窮人出身的開國皇帝小肚雞腸。這樣的結論讓我們草根階層聽了很不爽,不過劉邦和朱元璋的做法確實讓人心涼。上天有好生之德,決定獎勵唐宋兩朝開國皇帝的善行,分別把李白和蘇東坡送給他們的后人。
上天對宋朝的獎勵其實早就已經開始,在林逋初遇小梅的那段時間,柳永、范仲淹、張先、晏殊相繼出生。他們的年齡相差不到五歲,北宋迎來了第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如果加上比晏殊小八歲的歐陽修,陣容之強讓人聯(lián)想到王孟李杜王昌齡同時出現的盛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