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祿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荨褵o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p>
其母曰:“盍[1]亦求之?以死誰懟[2]?”對曰:“尤而效之[3],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逼淠冈唬骸耙嗍怪?,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逼淠冈唬骸澳苋缡呛??與汝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4]善人?!?/p>
吳評
晉文反國之初,從行諸臣,駢首爭功,有市人之所不忍為者。而介推獨超然眾紛之外,孰謂此時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后,聞其風(fēng)者,猶咨嗟嘆息不能已也。篇中三提其母,作三樣寫法,介推之高,其母成之歟!
[1]盍:何不。
[2]懟:怨恨。
[3]尤而效之:認為是錯的還照樣去做。
[4]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