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寺人披見文公

古文觀止:新注插圖本 作者:果麥文化 出品;吳調(diào)侯,吳楚材 著


寺人披見文公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呂、畏逼,將焚公宮而弒晉侯[1]。寺人披請見。公使讓[2]之,且辭焉。曰:“蒲城之役[3],君命一宿[4],女即至。其后,余從狄君以田渭濱,女為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5]至。雖有君命,何其速也?夫[6]猶在,女其行乎!”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君命無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惡,唯力是視[7]。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無蒲、狄乎?齊桓公置射鉤[8]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9],何辱命焉?行者[10]甚眾,豈惟刑臣[11]?”公見之,以難告。

晉侯潛會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宮火。xiá甥、郤ruì不獲公,乃如[12]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吳評

寺人披傾險反覆,誠無足道,然持機(jī)事告人,危言迫脅,說得毛骨俱悚,人自不得不從之,可謂閹人之雄。

[1]晉侯:指文公。呂甥、郤芮皆為文公之兄惠公舊臣,恐為文公所逼害。

[2]讓:譴責(zé)。

[3]蒲城之役:僖公五年,獻(xiàn)公派寺人披伐文公于蒲城。

[4]一宿:隔一夜。

[5]中宿:隔兩夜。

[6]袪:寺人披替惠公殺害文公時斬下的衣袖。

[7]唯力是視:倒裝句,唯視力,盡力而為。

[8]射鉤:管仲曾射中齊桓公帶鉤,后桓公用管仲為相。

[9]易之:反桓公所為。

[10]行者:因懼罪而離開的人。

[11]刑臣:刑余之人,寺人披自指。

[12]如: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