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人的集體記憶 作者:李長安 著


磨剪刀,戧菜刀。

似乎全中國磨刀匠都是一種吆喝聲——懶懶的、緩緩的:“磨剪子咧,戧菜刀!”

兒時,絕大多數(shù)人家用的都是鐵匠鋪里打出來的菜刀和剪刀,很少看見誰家有不銹鋼刀。所以,磨剪刀戧菜刀的吆喝聲是聽得最多的。

磨刀匠的行當很簡單,一根長條凳,一頭綁磨刀石,一頭給磨刀師傅坐。長條凳下吊著一個小木箱,里面裝著錘子、鉗子、小油石之類的工具。

生意來了,把條凳一放,騎坐在條凳上,就可以開工了。只要接了一單生意,一會兒便會有左鄰右舍的取出菜刀、剪刀拿來磨。

若是磨菜刀,師傅會拿起刀來,用手指彈彈刀身,聽聽這刀的鋼火聲,心里便有數(shù)了,就知道這把刀含鋼量多少,該下多大勁來磨。

有的刀很久沒有磨了,磨刀師傅就先取出戧刀(一個一尺左右的鐵條,左右各安裝有一個木把,鐵條中間有一片鋒利的平口刀具),把菜刀先卡緊在凳子上,用戧刀順著菜刀的兩面刀刃進行推削,不一會,刀刃上就出現(xiàn)了整整齊齊的兩寸左右的刃面。這時,磨刀師傅才開始磨刀。

先是用粗磨石磨。一邊磨,一邊不時用一根小竹棍上捆著的小布條,沾一下凳子腿上的小鐵皮桶里的水,輕輕抹一下刀刃口,順便刷下磨石面,再慢慢地磨。

感覺差不多的時候,師傅拿起刀來,放在耳邊,用大指拇刮一刮刀鋒,再取出另一塊細磨石,再磨一遍。最后,師傅把菜刀側著在細磨石上蕩幾下。這時,菜刀已經(jīng)磨出來了,菜刀兩面的刀刃,泛起一道青光。主人家會拿起菜刀,也學著磨刀師傅的樣子,用手指刮刮刀鋒,或拿來一塊蘿卜削一下,感到滿意了,交錢收貨。

有的菜刀使用的年代久了,刀身已經(jīng)很薄,刀口的鋼已經(jīng)快完了,磨刀師傅就不敢再戧了,磨快了就了事。碰見已經(jīng)卷了刃的刀,磨刀師傅會取出一個手搖小砂輪,架好在條凳上,先把卷口處慢慢打磨一遍。這道工序對磨刀師傅來說比較重要,因為一般菜刀的刃處夾的鋼都不多,砂輪打多了,菜刀的鋼會受損,菜刀就用不了多久。磨刀師傅從砂輪打磨的刃口處,能夠清楚地看出這把刀夾的鋼有多少。

我那時對什么都好奇,經(jīng)常拿起磨刀師傅磨好的刀細細端看,和我自己磨的刀有什么不一樣,這才感到什么是手藝。我們自己磨,下的力氣雖然大,但把握不好分寸,不是朝左卷口了,就是朝右卷口了,刀鋒上總是會留下一道鐵屑線。而磨刀匠師傅磨好的刀,從刀刃的兩面摸,都不會感覺到刮手。這就是工匠們長年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和職業(yè)感覺。磨刀看似簡單,實際上不是誰人都能吃這碗飯的。

再就是磨剪刀。師傅們磨剪刀之前,總是會用小錘子把剪刀的兩片刀葉子錘打一遍,使之完全平整再開始磨。粗石、細石都磨過一遍之后,還要再用小錘子敲緊一下刀葉子的交連處,既不能緊,又不能松,這是修磨剪刀的一個關鍵,否則刀葉子磨得再快也不好用。

磨好剪刀后,師傅會抓起一條舊布試試效果,只聽沙沙一聲,布條就被剪成齊刷刷的兩段。有的師傅會取出一小團棉花,剪下去后,先看棉花的斷口是否整齊,再看刀刃處掛不掛紗,如果又整齊又不掛紗,這把剪刀就沒得說了。

現(xiàn)在家里用的大多是不銹鋼刀具,鋒利耐用,很難磨上一回,加上半成品的食物多了,菜刀也用得少了,磨刀匠的行當日漸衰落。一般只有菜市場里賣肉的攤位旁,不時會出現(xiàn)他們的身影,大街小巷里,很難再聽到“磨剪刀咧,戧菜刀”那悠長的吆喝聲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