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于書名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書里第一回就說了,實際版本也是如此,脂評本、戚本、列(寧格勒)藏本都叫《石頭記》。
本書第一回里還提到另外的書名:《情僧錄》和《金陵十二釵》。雖有此名,卻未見這樣的版本。
用得最廣泛的還是《紅樓夢》的書名,所有外文譯本都是用這個名稱,最多翻譯時加個介詞,使之類似“夢在紅樓”或“紅樓之夢”。
還有一個名字被坊間采用過:《金玉緣》。我上小學時就讀過名為《金玉緣》的《紅樓夢》。
我拙于考據,拎不清幾個名稱出現(xiàn)的緣起始末,只想從文學性、書名學的意義上說一說。
“金玉緣”云云,向通俗小說方面發(fā)展,它突出了薛寶釵的地位,不準確,因為全書一直貫穿著究竟是“金玉良緣”還是“木石前盟”的悖論,困擾、撕裂靈魂的悲劇性矛盾。
“金陵十二釵”取名不錯,既金陵又一家伙十二個女性,有氣勢也有魅力,或者說有“賣點”,不知為什么未被書界接受??赡苁侵惶岢鍪€女性,嫌單純了些。我倒是見過以此命名的畫圖。澳門濠景酒店就出售一種茶托,圖畫是“金陵十二釵”。
“情僧錄”是十二釵的另一面,與十二釵互為對象,從情僧(即賈寶玉)眼里看出去,是“十二釵”;從十二釵眼里看出去,只有一個賈寶玉?!扒椤迸c“十”兩個名稱都有人物但缺少構成小說的一個特質:故事。有道是藝術性強的小說應以人物為重心,有理,但敘事詩、報告文學、散文速寫也都可以寫人為主。還有不論你默認也好,氣急敗壞地罵娘也好,多數(shù)讀者讀小說,首先是由于受到了故事的吸引。
情僧云云,多少有主題先行、裝腔作勢、與常識較勁直至灑狗血的嫌疑。
最好的書名當然是《石頭記》,這方面我曾與宗璞討論過,我們兩個的意見一致。石頭云云,最質樸,最本初,最平靜,最終極也最哲學,同時又最令人唏噓不已。多少滋味,盡在不言中。
石頭亦大矣,直擊宇宙,直通寶玉,登高望遠,卻又具體而微,與全書的核心道具即寶玉脖子上掛著的那塊通靈玉息息相關。這樣的名稱只能天賜,非人力所能也。
我建議,今后出版社再印此書(指供大眾閱讀的長篇小說,不是指專門的什么什么版本),干脆用《石頭記》書名,值得試一把。
《紅樓夢》則比較中庸,紅者女性也,閨閣也,女紅、紅顏、紅妝、紅粉……不無吸引力。樓者大家也,豪宅也,望族也,也是長篇小說的擅長題材。夢者羅曼司也,滄桑也,愛情幻滅也,依依不舍而又人去樓空也。多少西洋愛情小說名著,從《茵夢湖》到《安娜·卡列尼娜》都是靠這種寫法征服讀者。
與《石頭記》相比,《紅樓夢》還是露了一點,俗了一點。這又是悖論。我們不希望把小說寫俗了,但是在我國,與詩詞、散文、政論相比,小說與戲曲從來都是俗文學。
還有一條,過分地偏激地咋咋呼呼痛斥世俗通俗,本身也可能是一種矯情做作,也是俗的一個變種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