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guān)于中島敦——寫在《山月記》之前

山月記 作者:[日] 中島敦 著


關(guān)于中島敦——寫在《山月記》之前

楊曉鐘

中島敦有“小芥川”之稱,大概因為兩人的人生和作品存在著相似之處。魯迅的這句話可以視為對芥川龍之介作品的總結(jié):“所用的主題多是希望之后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時之心情?!睂ι娴牟话才c苦惱,同樣是中島的主題,更進一步地,這不安與他的懷疑主義和對文明的反思息息相關(guān)。

和芥川一樣,中島的小說大量取材于歷史,尤其是中國歷史。在歷史題材的舊瓶中注入現(xiàn)代意識的新酒,可以說是雙方的共同點。舉例而言,芥川有多篇小說改編自《今昔物語》,他這樣總結(jié)《今昔物語》的一個特色:“人物就像所有傳說中的人物一樣,心理并不復(fù)雜。他們的心理只有陰影極少的原色的排列?!睗饽夭实貫檫@些人物賦予復(fù)雜的心理意識,描繪出他們的心理的斑駁陰影——不安——是芥川也是中島對歷史題材的再創(chuàng)造。

中島的《山月記》和《李陵》中的人物李徵、李陵、司馬遷和蘇武都超越了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山月記》據(jù)唐傳奇小說《人虎傳》改編,但《人虎傳》中的李徵不脫傳統(tǒng)文人形象,我們感受不到他的任何心理活動,而在《山月記》中,中島則以大量的心理獨白突出了他“懦弱的自尊心和自大的羞恥心”交織的心理,將現(xiàn)代人的自我意識貫注到了李徵這個人物心中,《人虎傳》中的傳統(tǒng)文人李徵變成了《山月記》中因為強烈的羞恥意識而不斷叩問自我存在意義的詩人。同樣的,在《李陵》中,李陵、司馬遷和蘇武都超越了史實中的刻板形象,經(jīng)過了中島的加工,成了穿著古裝的現(xiàn)代人。中島筆下的李陵大異于史實中的李陵,歷史上的李陵主動投降,而小說中李陵是在戰(zhàn)敗被俘后才被迫投降。小說中的李陵比歷史上的李陵更忠誠,他被俘后面對的復(fù)雜處境突出和加劇了他的不幸。

歷史上的李陵多半會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于天意、命運之類,但小說中的李陵卻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于自身,不斷地在心中咀嚼自己生存中面臨的困境和挫折,他懷著對漢武帝、單于和蘇武的復(fù)雜的情感和心理糾結(jié),由此陷入種種自我折磨不能自拔。歷史上的司馬遷盡管遭受了宮刑,然而卻以極大的意志力挺過了所受的恥辱,完成了杰作《史記》,可以說,他的心理從來就不曾動搖過,然而中島筆下的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后,則陷入了野獸般的痛苦之中,其心理波動之大之曲折之崩潰,其對自己存在的根本和意義的追問,幾乎到了纖毫畢現(xiàn)的程度。最終,他的的自我完全崩潰了,成了一個“沒有知覺沒有意識的書寫機器”,正是靠著這種“無意識的關(guān)心”完成了《史記》,此間有著極濃重和苦澀的悲劇意味。

李徵、李陵和司馬遷這三個歷史人物,其命運都因遭遇不幸而被劃分成為前后不同的兩截,中島的人生命運同樣充滿不幸的波折,或許正是這種共同的不幸遭際,使中島產(chǎn)生了深切的共鳴。在中島的筆下,這三個人物都超越了歷史的真實境況,寄托了他作為現(xiàn)代的孤獨個體的痛苦與悲哀,所以文評家深田久彌說:“中島敦借助于對歷史人物的重新塑造,縱情地抒發(fā)了自己心中蕩漾的熱情和感情?!独盍辍分械闹魅斯獰o論是李陵、司馬遷還是蘇武,他們的不幸遭遇雖然都是取自于史實,但那種悲痛卻都屬中島敦所有”。而這種悲痛只能是屬于現(xiàn)代的孤獨個體的中島切身感受到的悲痛。某種程度上,中島借古代人物的酒杯,痛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壁壘。

人物之所以對自身存在處境充滿不安與苦惱,與其對外在世界的不解、懷疑息息相關(guān)。前者針對的內(nèi)在的自我,后者針對的則是外在的社會規(guī)范乃至文明或文化的主流價值,兩者的難以一致或平衡才造成自我意識的不安?!渡皆掠洝分械睦钺缭诳释蟪擅鸵攒Q身俗物為恥的念頭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卻以對此的拒絕而作結(jié),已經(jīng)包含對科舉社會的社會價值的懷疑和否定。而在《李陵》中,被俘后的李陵,面對漢武帝、單于、蘇武三方施加的無形壓力,陷入了巨大的不安之中,同時所在漢胡兩地所受的不同遭遇,也揭開了他對兩種文化孰野蠻孰先進的懷疑,他意識到所謂野蠻的胡地風(fēng)俗,在朔北的風(fēng)土下,非但不顯野蠻,也最為合理,在將胡漢文化相對化的同時,他作為個體的選擇也超越了這種文明與野蠻的兩分,他悟出:“我原不過是天地間一顆微粒,又何必管什么胡漢呢?”因為這樣的懷疑主義,原本陷入自我存在的痛苦李陵反而得以解脫。

中島敦出生于日本東京市四谷區(qū)簞笥町,祖父及父親都是漢儒學(xué)者,自幼即受熏陶的中島,被稱譽是消化吸收了倫理思想的“詩人、哲學(xué)家和道德家”。1933年3月中島敦畢業(yè)于東京大學(xué)國文學(xué)科,畢業(yè)論文題目為《耽美派研究》,以420頁的篇幅,對森鷗外、永井荷風(fēng)、谷崎潤一郎等明治時期作家進行評說。4月進入東大大學(xué)院學(xué)習(xí),研究主題為《森鷗外研究》。1934年3月從大學(xué)院退學(xué),任私立橫濱女子高等學(xué)校國文、英語教師,1941年3月退職。1941年辭去高中教師職務(wù),到南洋,將心儀的英國作家史帝文生晚年在太平洋沙摩島的生活改編成了《風(fēng)與光與夢》并將當(dāng)?shù)匾娐剬懗闪恕赌蠉u譚》。1942年末因哮喘病發(fā)作去世,享年33歲。雖然他的生命如彗星轉(zhuǎn)瞬即逝,但留下的為數(shù)不多的作品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