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
沈伯時①《樂府指迷》云:“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②、‘劉郎’③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④,‘灞岸’⑤等字。”若惟恐人不用替代字者。果以是為工,則古今類書具在,又安用詞為耶?宜其為《提要》所譏也⑥。
「注釋」
①沈伯時,沈義父,字伯時,南宋詞論家。
②紅雨,李賀《將進(jìn)酒》有句云:“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焙笕私栌谩凹t雨”來代指桃花或落花。
③劉郎,指劉禹錫。劉禹錫(《游玄都觀詠看花諸君子》詩云:“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后又作(《游玄都觀詩》云:“種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劉郎今又來。”后人遂借“劉郎”代指桃花。
④章臺,漢長安章臺下街名章臺街,乃歌妓聚居之所。孟棨《本事詩》記載:唐朝進(jìn)士韓翊負(fù)才名,與妓柳氏相愛悅。后韓翊出為淄青節(jié)度使侯希逸從事,柳氏留居都下。3年后,韓翊以《章臺柳》遠(yuǎn)寄柳氏,云:“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yīng)攀折他人手?!绷弦浴稐盍Α废啻穑骸皸盍Γ挤乒?jié),可恨年年贈離別。一葉隨風(fēng)忽報秋,縱使君來豈堪折?!焙髞眄n翊隨侯希逸入京,尋訪柳氏,但柳氏已為番將沙叱利所劫。淄青節(jié)度帳下虞侯許俊為韓翊奪回柳氏,而侯希逸也為此事上表,終于將柳氏判歸韓翊,后世遂以“章臺”喻柳,又以“章臺柳”借指青樓女子。
⑤灞岸,即灞陵岸。灞水流經(jīng)長安東灞陵,有橋名灞橋,古人送客至此,折柳贈別。李白《憶秦娥》中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焙笕怂煲浴板卑丁贝噶蛩蛣e。
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十九(《集部,詞曲類二》沈伯識《樂府指迷》條下云:“又謂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說書須用‘銀鉤’等字,說淚須用‘玉筋’等字,說發(fā)須用‘綠云’等字,說簟須用‘湘竹’等字,不可直說破。其意欲避鄙俗,而不知轉(zhuǎn)成涂飾,亦非確論?!?/p>
「今譯」
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說桃不可直接說“桃”,須用“紅雨”、“劉郎”等字代替。說柳不可直接說柳,須用“章臺”、“灞岸”等字代替。這種說法惟恐別人不用替代字。如果只有這樣才算工整,那么古今類書具在,還作什么詞呢?難怪他的說法被《四庫提要》所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