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李頎
南山截竹為觱篥,
此樂本自龜茲出[1]。
流傳漢地曲轉(zhuǎn)奇,
涼州胡人為我吹。
傍鄰聞者多嘆息,
遠客思鄉(xiāng)皆淚垂[2]。世人解聽不解賞,
長飆風中自來往。
枯桑老柏寒颼飗,
九雛鳴鳳亂啾啾。
龍吟虎嘯一時發(fā),
萬籟百泉相與秋。
忽然更作《漁陽摻》,
黃云蕭條白日暗[3]。
變調(diào)如聞楊柳春,
上林繁花照眼新[4]。
歲夜高堂列明燭,
美酒一杯聲一曲。
截一段南山竹做成篥,
這種樂器原本產(chǎn)于龜茲。
流傳漢地曲調(diào)高昂新奇,
涼州友人為我吹奏樂曲。
鄰人聽過后多為之嘆息,
游子聞之思鄉(xiāng)淚流不止。
世人只聽曲不懂得欣賞,
樂聲就像狂風怒卷暴雨。
又像寒風吹打枯桑老柏,
還像九只雛鳳啾啾啼叫。
樂聲如同龍吟虎嘯齊發(fā),
如萬籟齊響秋天百泉匯。
又轉(zhuǎn)為悲壯的漁陽鼓曲,
就像黃云壓頂大地昏暗。
曲調(diào)變成春光里的楊柳,
宮苑里爭相斗艷的繁花。
除夕夜高堂上燈燭輝煌,
聽樂曲飲美酒真是歡暢。
【賞析】
這是詩人聽安萬善吹觱篥后寫的一首贊美詩。詩寫了樂曲的幾次變化:悲涼——蕭索——奮激——平和,每一次變化都用貼切的比喻來形容。這種寫法,為以后的李賀、蘇軾廣泛運用,以音樂為題材的詩遂成中國古代詩歌中的一個重要類型。
【注釋】
[1] 觱篥:古代的一種樂器。
[2] 傍:靠近、臨近,意同“鄰”。遠客:指的是漂泊在外的旅人。
[3] 《漁陽摻》:鼓曲名。摻:擊鼓的技法。
[4] 楊柳春:指古曲《折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