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章

老子注譯(修訂版) 作者:章培恒 ,安平秋 ,馬樟根 主編


八章

本章把“上善”的人,即“圣人”,比作水,并用水的性狀來描繪和歌頌“上善”之人的品格。頌揚方面雖多,但核心是謙退不爭。老子以為這才最接近“道”,有了這種品格才能夠無怨無咎。實際是要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用不爭以達到爭的目的。

上善若水[1]。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2]。居善地[3],心善淵[4],與善仁[5],言善信,正善治[6],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7]。

【翻譯】

上善的人就如同水。水善于滋潤萬物卻不同萬物相爭,處在人人都厭惡的低下地方,所以它同道最接近。上善的人居處善于選擇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深沉,待人善于貫通仁愛,言語善于講求信用,從政善于治國,臨事善于發(fā)揮才能,行動善于隨順天時。只因為與物無爭,所以沒有過失。


注釋

[1]上善:指上善之人。另,有人認為系指上等的善行。

[2]幾(jī機):接近。

[3]地:用作動詞性謂語,這里的具體意義是選擇低下的地方。

[4]淵:深。這里形容內(nèi)心深沉的狀態(tài)。

[5]“與(yǔ雨)善”句:與,同別人交接聯(lián)系。帛書乙本此句作“予善天”,有的學者認為更符合老子思想。值得參考。

[6]正:通“政”。

[7]尤:過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