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之“桑田碧?!保何也皇菬o情的人,卻把你傷得最深
【成語】桑田碧海
【釋義】指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出處】唐·盧照鄰《長安古意》詩:“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b>
“初唐四杰”都是少以文顯,王勃、楊炯、駱賓王都有神童之譽。在關于盧照鄰的古代文獻記載中,雖未出現(xiàn)“神童”二字,但他小時候才學過人、文章出色應該是沒有疑義的。不然,十多歲跑到長安獨自闖蕩的他,是不會被鄧王李元裕(李淵第十七子)看中的。
鄧王看中的,當然是盧照鄰的才華。盧天資聰明,又是大儒王義方的徒弟,且出身范陽盧氏大族,所以在京城謀個差事還是比較容易的。
盧照鄰進了鄧王府后,被授予典簽一職,平日做的大多是寫寫抄抄的工作,更多的時間他都是在府里閑著。府里正好有很多藏書,那就趁機瘋狂閱讀,免費充電唄。時日一長,盧照鄰的大腦就更充實,下筆也更出彩了,這使鄧王覺得很受用,臉上也有了光。因此,那段日子,鄧王總是自豪地對別人說:“盧照鄰就是我家的司馬相如!”
盧照鄰聽到鄧王這樣夸他,心里自然也是美滋滋的,他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期待,寫詩作文更是得心應手。
時光如流水。盧照鄰跟著鄧王,不覺過去了七八年。在長安,他見慣了王公貴族的奢華生活,也為這個欲望之都的癲狂墮落而迷亂。
公子王孫、歌姬舞女、冒險少年、紫色羅裙,這就是京城,這就是宮墻外的生活!有了真實的生活體驗,盧照鄰再次出手了——他拿出了一篇洋洋灑灑的、一掃往日萎蘼宮廷詩風的巨制——《長安古意》。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是不是夠氣派?
“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是不是夠大膽?
“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是不是夠刺激?
“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是不是夠無奈?
“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是不是夠哲理?
詩歌易寫,世事卻難料。盧照鄰眼看就要到而立之年了,年紀輕輕的鄧王卻突然染上重病,死了。
盧照鄰不得不另謀生路。他離開長安,開始到四川新都去當縣尉。
在新環(huán)境里,干的又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再想起以前在王府里的種種,盧照鄰心里很是不爽。盡管他努力嘗試去營造一種和諧的工作氛圍,可就是不知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不得不面對“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顧”(《贈益府群官》)的尷尬。
就在這樣的孤獨中,他遇到了那個郭姓女子。這女子頗有些姿色,人也溫存賢淑。兩人接觸了幾次之后,郭氏愿以身相許,盧照鄰也表示要正式迎娶。
那一日,盧照鄰因事要去洛陽,臨行前與郭氏依依惜別,稱回來便娶她。哪知他一到洛陽便得了病,病得很重,雖請遍了附近郎中,后又跑到長安找到藥王孫思邈救治,但終無多大起色,以致最后行路都成了問題。其間,他的父親又去世了。面對接連而來的打擊,盧照鄰痛苦萬分,哭得撕心裂肺,嘔吐不止,直至把服下的藥湯藥丸都吐了出來。
心灰意冷的盧照鄰獨自來到了河南新鄭的具茨山下,買了一處院子和一些田地。人站不起來,手也不利索了,他便雇人來種地和照顧他的起居。他也讓人提前為他挖好了墳墓。晴暖的日子,盧照鄰就讓人把他抬出庭院。他斜躺著,看日起日落,云來霧去,他想起小時苦讀的情景,想起在鄧王身邊曾有的那些歡樂;他也會想起郭氏,想起在郭氏面前發(fā)過的那些誓言。誓言都還縈繞在耳畔,但現(xiàn)實卻如此不堪。茫然中,他只有嘆息和懊喪的份兒了。
病痛無情地折磨著他,他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地咬牙忍受著,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他就這樣茍延殘喘地活著。
終于,他堅持不下去了。
這一日,他掙扎著爬到潁河邊,把病殘的身體交給了冰冷的流水。
“節(jié)物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須臾間,一個生命就這樣沉入了水底。
詩人卡片
盧照鄰(約636—約680),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四杰”之一。代表詩作《長安古意》《十五夜觀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