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秦腔和關中語音

秦腔語言及民俗研究 作者:王懷中


第二章 秦腔和關中語音

第一節(jié) 秦腔和關中方言語音之間的關系

任何一個地方的戲曲、歌謠都是所在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語言等的寫照,是所在地的一種重要的文化項,他和其他文化項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作為產生和流行于關中地區(qū),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秦腔的韻律(聲腔)、押韻(韻轍)、語言(對白、唱詞)等都受到關中方言的重要影響,又反過來反映著關中方言的特點。本節(jié)重點討論秦腔和關中方言語音之間的關系。秦腔的旋律唱腔由關中方音決定,其唱詞的韻轍也是由關中方音決定的。

一、秦腔唱腔旋律和關中方言語音的關系

秦腔的唱腔、念白等均按照關中方言念唱。其唱詞唱腔按照關中方言語音展開,其念白的語音也是按照關中方言語音進行??梢哉f是秦腔就是關中方言語音的另一種展示,是關中方言語音的產物。

秦腔的韻律和關中方言的聲調存在著極其密切的關系,秦腔的韻律由關中方言的聲調決定,同時韻律又對唱詞的聲調有著很大影響。也就是說,聲調決定韻律,韻律影響聲調。許德寶《秦腔音樂》第一章談到了關中語言和秦腔唱腔旋律間的關系,他認為:

一句話,各地的劇種均采用當?shù)赜谜Z,但這種語言已是戲劇化了的舞臺用語?!Z言音調的不同,直接反映和體現(xiàn)在旋律音調上,所以說唱詞字音的四聲及變調是構成劇種唱腔旋律的基本骨架。

……

各劇種唱詞的原聲調,均是各自唱腔旋律形成的基礎,大家通常聽到的“字正腔圓、腔由字生”便是這個道理。但有時也偶爾出現(xiàn)個別字不太正(讀音)的現(xiàn)象,其原則是不要出現(xiàn)倒字(將詞義鬧反)就行。采用變調并非單一地運用變調技巧,顯示變調手段,而是要將這種變調與唱腔旋律相結合,使得唱腔旋律更加流暢,更加耐人尋味。

……

秦腔唱腔旋律的形成是以唱詞各字的原聲調為基礎的,在確定好唱詞各字的聲調后,依附基調來產生、形成唱腔旋律。如秦腔《游龜山》中胡鳳蓮“耳聽岸上有喚”這段唱,足可說明或驗證秦腔唱腔的旋律是在唱詞各字原聲調的基礎上產生、形成的。(1)

為了驗證這一觀點,我們拿關中方言的單字聲調和秦腔曲譜中的字做了對比,對比結果能證明其說法是對的。下面一段曲譜選自許德寶《秦腔音樂》,曲譜后我們專門制作了對照表,以期能較為直觀地展示原字調和曲調的關系。

登山涉水到蒲關

《三滴血·結盟》李遇春[小生]唱

陳妙華 演唱

敏 軍

振 易 記譜

唱段單字聲調和秦腔曲譜旋律對比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絕大多數(shù)唱詞用字的曲調升降和方言原字調的調型一致。不同的則多屬于方言中的連讀變調,變調后的調型和曲調仍然一致。還有個別字看似原字調和曲調不同,但結合其音節(jié)前后的音節(jié)看,仍當視為原調。即使有個別字調和曲調不符,但只要不影響語義,也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二、秦腔韻轍和關中方言語音的關系

和其他劇種一樣,秦腔是要求押韻合轍的。秦腔的用韻以關中方言為基礎音,用韻帶有極強的關中方言特色。秦腔韻轍以關中方言為歸韻依據,這也是秦腔作為地方戲的靈魂和基礎。我們在考察秦腔用韻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少韻字的押韻是由關中方言決定的。具體表現(xiàn)是按照通語讀音某些字應當歸屬某一韻轍,但在秦腔實際用韻中,他們卻歸入了另一個韻轍,而這種歸法正符合關中方言的實際情況。具體表現(xiàn)如:

(一)"百伯白拍麥脈拆窄摘宅冊側測策得德革格隔刻客塞色責仄額則擇澤帛墨貊迫魄國獲惑”等字歸入"灰堆”轍

以上各字普通話韻母為ɑi、e、o、uo等,秦腔則根據關中方言讀音歸入灰堆轍。劇作的用例如:

例1.范紫東《軟玉屏(前本)》第六回[11]3727(2)

丁守梅:(唱)幾杯悶酒便沉醉。

誰料酒后竟失德。

與朋友特來賀婚配。

為什么倒臥在床闈。

雖然說無心不為罪。

無故落了一臉灰。

這事拖泥又帶水。

想說冤屈難表白。

罷罷罷我與你登時下跪。(跪介)

秦賢弟你不要妄生疑惑。

例2.范紫東《女兒經》第二回[18]6688

朱效虎:岳丈、這是紙筆、我說你寫。(殷大咀寫)

(唱)借錢之人王若水。

銀錢數(shù)目整一百。

半年歸還將地贅。

三分行息寫明白。

中人便是殷大咀。

立寫字據有手脈。

例3.《平西羌》第十場[37]345—346

鄭新郎:駙馬容稟了!

(唱)論書法龍飛蛇真草俱會,

作詩文作表章件件明白。

即就是為秀才問心不愧,

若用我入科場平地起雷。

敖 堂:聽你敘說一番,心想任你為我部參事之職,不知意下如何?

鄭新郎:哎,駙馬不可!

(唱)念小人雖愚笨頗曉翰墨,

年紀幼哪里有奇謀妙策。

怎敢受參事職非常富貴,

無功勞受爵祿從沒道德。

敖 堂:公主,新郎不肯受職,這卻怎處?

金花公主:新郎不肯受職,多因不見嫣香。

敖 堂:嫣香走來?!叉滔闵稀?/p>

嫣 香:來來來了!

(唱)雖是他來的好婚姻助美,

誠恐怕拜花堂不比中國。

又改裝女相貌滿面慚愧,

欲不去當不得主人相催。

伺候駙馬。

敖 堂:見過新郎。

嫣 香:鄭兄,你才來了。

鄭新郎:哎,好怪也!

(唱)只見她倒叫我如酒似醉,

這件事真蹊蹺令人疑惑。

此一位必定是嫣香令妹,

主人喚不敢違即出香閨。

例1中的“德白惑”、例2的“百白脈”、例3中“白墨策德國惑”等字秦腔均歸入“灰堆轍”。

以上歸入“灰堆轍”各字今關中方言分別讀為:德得[tei]、則窄責仄摘擇澤宅[tsei]、測冊側策拆[ts‘ei]、色塞[sei]、革格隔[kei]、刻客[k‘ei]、白伯百帛[pei]、拍迫魄[p‘ei]、麥脈墨貊[mei]、國[kuei]、獲惑[xuei]、額[?ei]?!蛾P中方音調查報告》中,也記錄了一些例子,如:則[tsei]、側測[ts‘ei]、色[sei]、格[kei]、客[k‘ei]、額[?ei]、得[tei]、特[t‘ei]等(3)。高本漢《方言字匯》中也有很多例子,這里不再一一列舉。

(二)"角海角腳缺卻雀確闕榷削雪藥鑰約月岳樂鼓樂鑰悅覺爵嚼訣絕穴學杓”等字歸入"坡梭”轍

上述各字普通話韻母為üe、ɑo、iɑo等,秦腔則按照方言讀音歸入“坡梭”轍。秦腔劇作用例如:

例1.范紫東《雙鳳飛來》第十四回[17]6600—6601

朱小慧:(唱)手捧飯盌珠淚墮。

好似馬前將水潑。

不怨旁人只怨我。

怨我當年做事錯。

早知今日無結果。

不該背恩斷絲蘿。

越思越想越難過。

不如早早服毒藥。

懷兒內急忙取包裹。(取藥包撒盌內介)

霎時一命見閻羅。

例2.范紫東《蕭山秀才》第二十三回[11]4147—4148

顏夫人:(唱)你二人兩下都難過。

說來說去待如何。

李連珠:(唱)這還怪湯郎自逃躲。

旁人待他莫過錯。

顏夫人:(唱)既然待他莫過錯。

又何必強迫結絲蘿。

李連珠:(唱)結絲蘿本來還怪我。

愛才愛貌愛文學。

顏夫人:(唱)愛才愛貌愛文學。

我家小姐有成約。

李連珠:(唱)雖然以前有成約。

再娶一房也不多。

顏夫人:(唱)一房兩房無不可。

新郎至今莫下落。

李連珠:(唱)為只為新郎莫下落。

才求呂仙分明說。(道士猛從中間出來唱)

道 士:(唱)呂仙簽上已說過。

命里沒湯不得喝。

想要喝湯不見面。

楊姓之人難捉摸。

老道與你拆講過。

快尋楊姓莫多說。

上述各字正是按照關中方言讀音歸韻的。高本漢《方言字匯》西安話中,“藥”音[yo],“學”音[?yo],“約”音[yo],“虐”音[yo](4)。白滌洲先生《關中方音調查報告》:“關中有三分之二的地方把ye和yo分成兩個音位。即決∶、、這幾對字讀的不同,例如西安ye、yo?!?sup>(5)從白先生的記音看,涇陽、三原、高陵、乾縣等地和西安相同。

(三)"斜嗟”等字歸入"發(fā)花”轍

“斜嗟”二字普通話為ie韻母,秦腔中則將它們歸入“發(fā)花”轍。如:

例1:范紫東《琴箭飛聲》第二回[11]3924

卓文君:(唱)十分春色將立夏。

帽影鞭絲亂如麻。

楊柳綠陰系驄馬。

錦江春水泛桃花。

豆蔻年華偏守寡。

春夢醒來日已。

紅顏有淚憑誰撒。

可憐裙釵尚無家。

任憑韶華隨風謝。

滿地落花誰管他。

說甚么春宵一刻千金價。

只落得遠山眉鎖淚交加。

例2:封至?!哆€我河山》第五回[27]299—300

姚 氏:(唱)自古道將相出寒廈,

消磨志氣是豪華,

少不努力即老大,

徒喚奈何徒傷嗟。

中原地胡兒任走馬,

國難臨頭要掙扎。

叫一聲孫兒你們一個一個發(fā)奮為雄努力自勉莫負祖母我期望大,

必須忠義愛國家。

隨定你父整天下,

幫助你父把賊殺。

五國城迎回二圣駕,

恢復燦爛錦中華。

講話中間我的咽喉啞,(眼直,昏厥)

李 氏:婆婆!

眾 孫:祖母!

姚 氏:(徐徐緩氣)

(唱)只覺得神昏亂氣力不佳。

“斜”字《廣韻》“似嗟切”,邪母麻韻開口三等平聲,今關中方言有兩讀,一讀xié,如西安等地,一讀xiá,如澄城、合陽?!班怠弊帧稄V韻》“子邪切”,精母麻韻開口三等平聲,今普通話讀jiē。我們統(tǒng)計的幾百部秦腔劇本中,“嗟”字作韻腳字共出現(xiàn)12次,均入發(fā)花轍。高本漢《方言字匯》:“‘嗟’官話大都不讀齊齒而讀撮口t?y?等音?!?sup>(6)白滌洲《關中方音調查報告》50個方言點中,“嗟”的情況分為四種:1.沒有出現(xiàn),如華縣;2.讀[t?iɑ],如華縣瓜坡;3.兩讀,一讀[t?yɑ],一讀[t?y?],如富平;4.讀[t?yɑ],如西安(7)。經過我們的考察,民國時期西安方言“嗟”字還應有一個[t?ia]讀音?!靶编怠比搿鞍l(fā)花轍”正反映了關中方言的實際讀音。

(四)"路蘆楚怒都都城訴做度”等歸入"由求”轍

“路蘆楚怒都都城訴”等字普通話為u韻母,“做”字為uo韻母,秦腔則歸入“由求”轍。如:

例1.范紫東《哭秦庭》第一回[13]4578—4579

同  :(唱)聽一言不由人心驚惱怒。

事到了這時節(jié)怎好甘休。

你和我八拜交平生有舊。

好朋友到做了臨風馬牛。

你只管報父仇領兵伐楚。

全把那祖國誼一筆消勾。

我有心為朋友不把國救。

難道說好山河付之東流。

你滅楚我興楚分途異路。

或盡忠或盡孝各有來由。

我這里上殿去先把本奏。

只恐怕囊瓦賊誤國招尤。

例2.《取金陵》第十六回[35]149—150

郭風云:(唱)自那日倉皇逃虎口,

跋山涉水入皇都。

和陽王荒淫無度,

居深宮不把政事修。

民有冤屈難上訴,

縱然告狀也不究。

今幸洪武當皇路,

真是惡惡如寇仇。

為明冤枉宮門走,

只見冤鐘懸當頭。

放大膽向前去打鐘,(打鐘)

〔龍?zhí)住仁?、武士引朱元璋上?/p>

朱元璋:(唱)宮門鳴鐘何情由?

以上各字,今涇、三、高一帶分別讀為“路蘆”[lou]、“怒”[nou]、“楚”[ts‘ou]等?!蛾P中方音調查報告》所列各地語音與今相同,《方言字匯》西安話與此基本相同。這些字秦腔中歸入由求轍,正是方音的寫照。

除上述情況外,還有一些字在秦腔韻轍歸屬上有兩屬的情況,如“姑蘇轍”和“由求轍”的韻字混押、“乜斜轍”和“懷來轍”韻字混押、“坡梭轍”和“乜斜轍”韻字混押的現(xiàn)象,這些也多是由某些字的方言語音引起的,具體情況可參看第三章《秦腔用韻研究》第六節(jié)“秦腔的鄰韻互押”部分。

第二節(jié) 秦腔用字反映的關中方言語音

秦腔是關中地區(qū)的代表性劇種,他的語言是以西安及其周邊的涇陽、三原、高陵一代語言為基礎的。秦腔的唱腔格調是由地域方言決定的,這在秦腔與方音關系一節(jié)專門論述,本節(jié)主要從秦腔劇本用字方面來窺探關中方言的某些語音特點。由于我們所選的劇目均來自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所以這些用字所反映的語音特點主要是清代末期至民國時期的關中方言語音特點。

一、秦腔用字反映的關中方言聲母特點

(一)zh、ch、sh讀成z、c、s聲母

關中方言聲母方面的一個特點便是不少中古知莊章組聲母的字今讀為z、c、s聲母。秦腔劇本中就有不少兩類聲母的字相混的用例。下面就從聲母方面來看一下具體的混用情況。

1.zh讀為z

普通話讀為zh聲母的字在關中方言中讀為z聲母。這些字主要來自中古的知、澄(仄)、莊、崇(仄)、章、船(仄)等聲母。秦腔中有不少z、zh聲母的字混用的用例。

例1.范紫東《黑暗衙門》第二回[17]6610

黃得祿:你說這個巷中有一擔之嫽貨、是那一家。

例1“一擔之嫽貨”當為“一擔子嫽貨”,意思是“一個漂亮女人”。“子”寫成“之”,也說明“子”“之”在關中方言中音同。秦腔劇本中“之”“子”相混的例子還有幾處。如:

例2.例1.《夜打登州》第七場[39]460

程咬金:(唱)人之初性本善趙錢孫李,

茍不教性乃遷周吳鄭王。

教子道貴以專馮陳褚魏,

昔孟母擇鄰處蔣沈韓楊。

例2中,程咬金的唱詞每句前六字來自《三字經》,后四字來自《百家姓》。《三字經》“教之道,貴以專”一句劇中被寫成了“教子道,貴以專”,“子”、“之”混用,說明當時“子”、“之”同音。

例3.《牧羊卷》第三場[40]240

宋 成:你要計謀中之計?啊,我給你撇個言之,你還不懂呢!我是諸葛亮把捎馬子遺咧!

例3中,“言之”也寫成“言子”,意思當為“歇后語”,如《鐵弓緣》第二場[27]381

史 虎:你一家子沒有大爺,我問你,你那姑娘多大歲數(shù)了?

周陳氏:大爺,我給你調個“言子”你懂不懂?

史 虎:大爺我當然懂“言子”。

周陳氏:我女娃今年蘋果桃下去咧。

史 虎:蘋果桃下去是多少?

周陳氏:那你就不懂,你還假充你懂。聽我與你明言:蘋果桃下去了,石榴就上市。我女十六歲了。

例3中宋成說的“我給你撇個言之”,意思和《鐵弓緣》“我給你調個言子”一樣,都是“我給你說個歇后語你猜一下”的意思。而“言子”寫成“言之”,也說明了關中方言的“之”“子”讀音相同。

例4.《天臺山》第四回[28]408—409

毛 遂:自古常言講的卻好,生柿子以禮,熟柿子以禮,豬娃柿子以禮,牛心柿子以禮。

白 猿:你道說啥呢?背了一背籠柿子,倒在天臺山四周八下都是柿子。人家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

例4中“生事之以禮”來自《論語·為政》。“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t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t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sup>(8)毛遂把“生事之以禮”說成“生柿子以禮”,說明“子”“之”關中方言同音。

上述幾例中的“之”《廣韻》止而切,章母之韻平聲;“子”《廣韻》即里切,精母止韻上聲。關中方言中,“之”讀為[ts?],“子”作后綴時輕聲讀音和“之”相同。除“之、子”外,秦腔劇本中還有其他zh、z聲母相混的例子。如:

例5.范紫東《燕子箋》第五回[12]4180—4181

花大姐:儂家英年時候、花名就叫花大姐、在長安這個地方、倒也賣了幾天風流。……把我英年攢(音斬)下幾兩銀子、都守了節(jié)了、可是了不得了。叫我上樓、去瞧瞧這個孩子的光景。這個孩子又睡倒了。你也起來活動、活動罷了。

文中括號里“音斬”兩字是范紫東為“攢”所作的注音(在范氏劇本中用同音字注音的情況不少)。“攢”《集韻》子罕切,聲母屬精母;“斬”《廣韻》側減切,聲母屬莊母。二者普通話一讀z、一讀zh,讀音不同。范紫東劇本中用“斬”為“攢”注音,說明在他的語音中,“斬、攢”讀音相同,也就是zh聲母讀成了z聲母。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方言字匯》中,西安話“斬”音[ts],攢音[ts],二者讀音也是相同的。

例6:范紫東《三滴血》第十回[17]6475

李晚春:今晚我吃幾杯也好。妹妹請。(同坐飲)(唱)今晚有酒還須醉。(飲)

阮 妹:嫂嫂你還怕喝醉了、你看妹妹還拿上這個大杯子喝哩。

李晚春:(唱)我的酒量向來仄。

阮 妹:嫂嫂、妹妹的酒量也不大、只是今晚上一見嫂嫂、不覺酒興動起來了。

該唱詞中“仄”的意思從下句“妹妹的酒量也不大寬”中可以看出,其本字應當為“窄”?!柏?、窄”二字《廣韻》同屬莊母字,普通話中“窄”讀zh,“仄”讀z,聲母不同。但二字在今關中方音中同讀[tsei]。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方言字匯》所收西安話中,“窄”音[tsei],“仄”音[tsei],“窄、仄”讀音相同。

例7.王輔丞《假斯文》[23]9184—9185

師之惰:來,予與爾言。甚矣哉,小人之好行險以僥幸也,竟敢見幾(雞)而作(捉),置于予懷。彼人也,施施自外來,使予無所措手足。不得已,推而納諸溝中。幸而非雞則鳴,無傷也。設不幸而雞鳴不已,使之聞之,如之何則可。

例8.封至?!读x俠武二郎》第九回[36]60

武 大:你和誰在哪里說話?

潘金蓮:隔壁王干娘。

武 大:說什么,捉死的捉活的?

潘金蓮:唉,原是做活去。

武 大:做什么活去?

潘金蓮:有一個大施主送王干娘一套好衣料,王干娘請我與她做壽衣去。

例7中,假斯文的老師師之惰說話滿口之乎者也,幾個學生偷雞,師之惰把“見雞而捉”說成“見機而作”,也說明“捉、作”同音。同樣例8中,武大郎把“做活”的“做”說成了“捉死的捉活”的“捉”,也可以作為“捉、做”同音的例據。“捉”《廣韻》側角切,聲母為莊母;“作”《廣韻》則落切,聲母為精母;“做”字《廣韻》《集韻》均不見,《漢語大字典》收《字匯》音“子賀切”,聲母也是精母。普通話中,“捉”聲母為zh,“作做”聲母為z,讀音不同。而關中方言中三字讀音相同,都讀[tsuo21](按:關中方言“做”還讀為[ts?u44])。

2.ch讀為c

所謂c、ch混讀,主要是普通話中讀為ch聲母的字在關中方言中讀為c聲母。這些字主要來自中古的徹、澄(平)、初、崇(平)、昌、船(平)等聲母,也就是中古知莊章組部分字關中讀為c聲母。秦腔劇作中也有一些用例。

例1.呂南仲《耍牌子》[22]8861

老 鴇:這是胡崔牛哩。(胡崔牛又驚)你身上掛的木牌、分明是誰家鋪子里的伙計、那是到總統(tǒng)府送貨物的出入證、也要來耍起牌子、真是可笑。

《耍牌子》一劇中,流氓胡崔牛,加入萬國道德會成為會員,胸前懸掛牌子(主要作為出入憑證使用),與流氓柏實貴(白失鬼)、張搜羅到處吹牛騙人。一日,三人同入妓院欲行詐騙,恰好一個京貨鋪里的伙計經常出入總統(tǒng)府,將總統(tǒng)府的出入牌子掛在胸前,自稱自己是總統(tǒng)府的人,被老鴇識破。老鴇說的話正戳中胡崔牛要害。老鴇說伙計“胡吹?!?,口中說的是“胡崔?!?,把“吹”說成“崔”。

呂南仲在給劇中人物命名時用了諧音,胡崔牛其實是“胡吹?!钡闹C音、柏實貴其實是“白失鬼”的諧音,本劇巧妙利用諧音揭示了這兩個騙子的身份。而把“胡吹?!泵麨椤昂夼!?,也說明了關中方言中,“吹”“崔”同音的特點。《廣韻》崔,倉回切,清母;吹,昌垂切,昌母;二者讀音不同。普通話崔為c聲母,吹讀ch聲母,讀音也不相同。而關中方言中二者讀音相同,都讀[tsui](有些地方“吹”有[]介音,但二者音色接近)。

例2.王輔丞《媚外鏡》第十二場[23]9154

重 貴:前者朕躬籌劃國事,未與二位愛姬攜手同樂,實在對不住。今則朝廷無事,宇內粗寧,高枕可以無憂。你們愿飲酒便飲酒,愿看花便看花,今晚上索性金吾不禁。(趙妃拉重貴)

石敬瑭去世后,其侄重貴執(zhí)掌后晉政權。契丹大兵來伐,后晉群臣合力抵御,大敗契丹。重貴從而驕矜荒淫。上例中重貴說“宇內粗寧”,當為“宇內初寧”,《西安秦腔劇本精編》第二十五卷《媚外鏡》正作“宇內初寧”(9)。《匯編》將“初”寫為“粗”,也說明二者音同。按:《廣韻》粗,聰徂切,清母;初,楚居切,初母。今關中方言“初”“粗”亦同音[ts‘?u]。

例3.李約祉《仇大娘》第三回[7]2048

魏明:唉、好笑也。

(唱)這孩子年紀小真疵真傻。

把瞎話當就了圣旨王法。

我這里將惡蠱暗中壓下。

站一旁看他個水漲河塌。(下)

上例“這孩子年紀小真疵真傻”一句唱詞中,“疵”當為“癡”,意思是“不聰明、不靈醒”。關中方言中,把人不聰明、不靈醒稱作癡,讀為cí,也寫作“磁”、“瓷”。疵,《廣韻》疾移切,從母支韻平聲;癡,《廣韻》丑之切,徹母之韻平聲。瓷,《廣韻》疾資切,從母脂韻平聲;磁,《集韻》墻之切,從母之韻平聲?!鞍V”寫作“疵”也說明二者音同。

3.sh讀為s

s、sh混讀主要是普通話讀為sh聲母的字,關中方言中讀為s聲母。這些字主要來自中古的生、俟、書、禪等聲母。秦腔劇作的用例有以下幾例。

例1.孫仁玉《美術緣》第十回[36]188

楊云友:唉,我請你來作詩,誰請你來罵人?

黃天監(jiān):我沒吃桑葉么,就能作絲嗎?

楊云友:是詩文的詩,不是絲線之絲!

黃天監(jiān):這一下不得了,才是叫我作詩哩?!?/p>

黃天監(jiān)不學無術,把楊云友的話聽錯,錯將“詩文之詩”以為“絲線之絲”,才說出了“我沒吃桑葉么,就能作絲嗎”的話?!稄V韻》詩,書之切,書母之韻;絲,息茲切,心母之韻。二者聲母不同。而例1這句話“詩、絲”相混,正表明關中方言中“詩”“絲”同音。

例2.孫仁玉《阿姑鑒》[19]7169

魏繼齊:是實那就是實、我也擔當?shù)闷稹?/p>

鄭胡來:哎呀、給我卻使起紳五的勢來了。

上例中,“紳五”屬于仿詞,原詞當為“紳士”,關中方言中“士、四”同音,所以鄭胡來就依照“紳四(士)”造出來一個“紳五”來?!稄V韻》士,鉏里切,崇母;四,息利切,心母。“紳五”一詞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關中方言中“士、四”同音。相同的仿詞的例子還有:

例3:范紫東《大孝傳》第三回[12]4309

丹 朱:好不氣、好不氣?!粫栽谀莻€陰山背后、尋出來一個許由、說他能作皇帝、又說他是個高士、非我爹爹親身去請、還不出山。這個高四、還這樣架子大、試問他高家人老幾輩、那個高大、高二、高三、知道這皇帝怎樣作呢、把他這高四說了個能行?!?/p>

例4:范紫東《紫金冠》第十五回[13]5016

董 卓:這幾日可練兵不曾。

呂 布:天氣漸暖、河上并未結冰。

董 卓:你怎么毫不理事。

呂 布:孩子曾見張三、并不曾見過李四。(董卓起介)

董 卓:呵、這個小子、神氣恍惚、語言錯亂、這是何故?!?/p>

例3中,丹朱把“高士”說成“高四”,并臆造出高大、高二、高三等人;例4中,呂布由于心不在焉,將董卓的“理事”一語聽成“李四”。說明范紫東的語言中“事、士”與“四”同音。而《廣韻》“事”鉏吏切,“士”鉏里切,均為崇母字;“四”息利切,心母字,與“事士”聲母并不相同。上述幾例能根據“四”的讀音仿造出“高四、李四”來,也說明關中方言“事、士、四”同音。

例5:范紫東《光復漢業(yè)》第十三回[13]4920

劉 玄:那卻一點不錯。只是我這孫猴子、坐了金鑾殿、望之不是人君、辜負了你的美意。如今你好歹把我安頓一下、那便感恩不盡。

例5中“望之不是人君”原句當為“望之不似人君”,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廣韻》是,承紙切,禪母;似,詳里切,邪母。二者聲母不同,普通話亦然。范劇寫成“望之不是人君”,說明關中方言“似”“是”音同。

例6:范紫東《頤和園(前本)》第五回[16]5959

張梅君:但不知這洋話好學不好學。

洪 均:只要學、還有學不會的嗎。況且到那兒滿耳朵里都是洋話,把這“花特”那“也是”那眼面前這些應酬話、學會就得了嗎。

例6中,“也是”是英語“yes”的音譯。本劇中還有“miss”的音譯“密斯”,同是[s]音,既可寫作“斯”,又可寫作“是”,說明在范紫東的語言中,“斯、是”音同?!稄V韻》“斯”屬心母,“是”屬禪母,二者關中話聲母相同。

例7.《鍘曹杰》第四回[30]140

劉思尹:稟明國舅爺,就說生員劉思尹要見。

曹 成:少站,少站,待我與你傳稟一遍。娃子背上鐵锨往茅廁跑——尋屎(死)呢!有請國舅爺。

例7的歇后語屬于諧音型歇后語,字面的意思是“尋屎”,實際上意思是“尋死”,“屎、死”諧音?!稄V韻》屎,式視切,書母;死,息姊切,心母。關中方言二者音同。

例8.高培支《俠鳳奇緣》第七回[5]1124

芮大烈:(唱)小子休得胡梢輕。

不說你來橫作梗。

害我好事不成功。

還敢膽大來強硬。(取手槍)

這一槍拔去眼中釘。

例8中,“梢輕”讀作“騷情”或“騷輕”,是關中方言詞,意思是不穩(wěn)重、輕佻等?!吧逸p”也寫作“捎輕”,如:

例9.《合鳳裙》第八場[8]2726—2727

韓 福:今天把婆娘沒打得成、揭了我三輩老底根子。我太爺沒打過我太婆、我爺沒打過我婆、我爸沒打過我媽、到我手呢、我還有禿子呢、還打婆娘呢、真?zhèn)€還列天行事呀。婆娘家受搞磨、我不免上前與她捎個輕。(向妻)你娘。嘻嘻哈哈、熱鬧甚大。

韓 妻:莫捎輕、捎輕不上。

《廣韻》“梢捎”,所交切,生母字;“騷”,蘇遭切,心母字。三字普通話讀音聲母不同,而關中方言音同。

中古知莊章組的漢字,普通話多歸入zh、ch、sh聲母。而關中方言中則分化為兩類聲母,一類讀為zh、ch、sh聲母,一類讀為z、c、s聲母。秦腔大量例子說明了關中方言中不少知莊章組聲母的字讀為z、c、s(精組聲母)的語音現(xiàn)象。

(二)部分匣母字仍讀h聲母

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j、q、x聲母是由中古的精組聲母和見曉組聲母的細音(三四等)演變而來。今北方官話中絕大部分都演變了過來,但也有少部分字沒有變化。關中方言中,部分中古匣母細音字聲母沒有變?yōu)閤,而是仍然讀h,如“下閑咸咸味鞋”等。秦腔劇作中有一些用例也反映了這一語音特點。

例1.《移花接木》第十六回[34]199

李云娘:這個聘禮受去容易,退去很難,況且那是韓將軍的聘禮,并非是我的。

梅笑雪:哪怕是酸將軍的,當初訂親的時候,我就只認得你,并不認得韓將軍、酸將軍!

上例中,李云娘說是韓將軍的聘禮,不能隨意退掉。而梅笑雪則巧妙偷換了概念,將“韓將軍”理解為“咸將軍”,利用諧音仿造出“酸將軍”一詞來反駁。之所以能造出“酸將軍”一詞,是因為在關中方言中,“咸咸味、韓”同音。《廣韻》鹹,胡讒切,匣母咸韻三等;韓,胡安切,匣母寒韻一等。普通話中“咸咸味”音xián,韓音hán,讀音不同。關中方言則二者讀音相同,因而能仿造出“酸將軍”一詞來?!兑恢γ贰分幸灿幸粋€“韓、咸”諧音的例子:

例2.《一枝梅》第四回[10]3590

陸千金:罷了韓。

尤 蓮:倒是個苦、可說是個咸。

陸千金所說“罷了韓”,指的是未婚夫韓伯亞。而她的丫環(huán)尤蓮則打岔說成“咸”。此例也說明“咸、韓”同音。

“鞋”字《廣韻》戶佳切,又戶皆切。佳、皆均為三等韻,普通話“鞋”聲母變?yōu)閤。而關中方言中,“鞋”字仍讀為h聲母,音[xai35]。秦腔劇作中有“鞋、孩”諧音的用例:

例3.《祥麟鏡》第十一回[26]389—370

趙 從:你家太太,將我小兒換得去了!我到這里要小兒來啦!

門 官:這老頭子胡說八道,我太太拿什么將你小姨換的去了?

趙 從:實是她將我小孩換去了。

門 官:這個老頭子,混賬不混賬,你是個男人,足自然大,我太太是個女人,足自然小,從那里換你的小鞋,糊涂混賬東西,府門亂嚷。小子們,快將這個老頭子與我趕出去。(下)

元宵節(jié),趙從抱兒子觀燈,被郭元楨的丫環(huán)以哺乳孩子為由將小兒騙去,換成了女孩兒。趙從上門討換,被趕了出去。趙從說“小孩”,郭府門官故意打岔說“小鞋”。這里“小孩”“小鞋”諧音,說明關中方言“鞋、孩”音同。

(三)部分z、c、s聲母的合口字字讀j、q、x聲母

中古精組聲母的合口呼韻母的字,今普通話讀z、c、s聲母。今關中某些方言中,部分精組聲母的合口字(主要是uɑn、uen、un韻母)讀為j、q、x聲母,如鉆[t?y]、爨[t?‘y]、酸算蒜[?y]等。在范紫東秦腔劇本中,我們可以見到這樣的例子。

例1.范紫東《翰墨緣》第十二回[11]3875

甲  :今晚咱二人各執(zhí)槍刀、闖進匪巢、胡殺亂喊、黑夜漆漆、他也不曉得有多少人。等他亂了秩序、咱們看他有吊辮辮子的、或是挽上卷卷的、一人背他一個、給他冷往回跑、跑回來就把一輩子的事辦了。兄弟千萬不要錯過這良好的機會。

例2.范紫東《翰墨緣》第十三回[11]3880—3881

乙 ?。涸蹅冞M去摸揣摸揣。(同摸、甲摸著臥云髻、乙摸著梅香辮子、同到前場、甲用手等髻形、乙用手等辮子長短介、同點頭、又進門、甲背臥云、乙背梅香同下、又同上)

甲  :這個廟內還點的有燈、咱們在這兒休息一下。

乙  :咱們一同在內邊休息。(進門、各下背、乙持燭看)

甲  :兄弟、你怎么挑了個這個寶貝。(吐)挑莊貨、你先看古眉怪眼的。

乙 ?。耗悴皇侨屎涂h的小姐嗎。

梅 香:儂家是仁和縣的丫環(huán)。

乙 ?。汗值纴怼⒛慵倚〗阍谀莾耗貑?。

甲 ?。耗隳脽魜?、小姐在這兒呢。

乙 ?。豪细缈偹愀獯?。(持燈同看)

甲 ?。侯^上挽著恁大的卷卷子、一定是小姐。(看)

乙 ?。哼@是松花庵那個老道士。

從“甲摸著臥云髻,乙摸著梅香辮子,同到前場。甲用手等髻形,乙用手等辮子長短介”一句可以看出,戲文里的“卷卷”一詞意思當為婦女(或道士)的發(fā)髻,其本字應該為“纂”,《漢語大字典·糸部》:“方言。婦女梳在腦后邊的發(fā)髻?!?sup>(10)關中方言婦女的發(fā)髻也叫“纂”,如乾縣方言中,“篖:音zuàn,婦女挽在腦后的發(fā)髻”(11)。按:“纂”,《廣韻》作管切,精母緩韻;“卷”,《廣韻》居轉切,見母狝韻。二字讀音本不相同,劇本將“纂”寫成“卷”,正說明民國時期關中方音中,“纂”和“卷”兩個字的讀音是相同的。

范紫東的例子之外,同是易俗社劇作家的孫仁玉也有這樣一個用例。

例3.孫仁玉《救荒奇策》第九場[21]8366

梁 氏:再問這位大嫂貴姓、他卻是你的孩子。

田書元:我嗎、婆家賤姓韓、娘家賤姓宣。他便是我的小女子。

田書元男扮女裝外出逃難,不敢暴露自己的真姓名,就捏造了一個姓氏,婆家姓韓,娘家姓宣。其實是娘家姓“咸”,娘家姓“酸”。

高本漢《方言字匯》“卷”音[t?y]、“篡”音[tsu],兩字讀音不同,其他相關的字讀音也不相混。今西安話以及涇、三、高一帶方言也不相混。

白滌洲先生《關中方音調查報告》:“在耀縣、富平、鐵爐、商縣一線以東除去潼關以外的二十一個地方,舌尖塞擦音ts、ts‘和摩擦音s在u、u兩種韻母前變?yōu)閠?、t?‘、?,同時介音u變?yōu)閥。換句話說,鉆竄酸尊村孫六個音綴的聲母都由舌尖音變?yōu)殡褚?,介音由u變?yōu)閥。像鉆二十一處都是t?y,孫都是?y?!?sup>(12)

范劇“卷、篡”音同,可能是當時這些字存在異讀,只不過這些字讀為j、q、x聲母的情況較為少見。趙林森《西安方言跟普通話的語音對應規(guī)律》一文,“鉆”注音[tsu],又音[t?y];“酸算蒜”音[su](注又讀?y),又音[?y](13)。這可以作為這些字在西安話或涇、三、高一帶方言中存在異讀的證據。在今西安話及涇、三、高一帶方言中已經不再把這些字讀作j、q、x聲母了。

(四)個別零聲母讀成n聲母

中古疑母字在今普通話中,大部分變?yōu)榱懵暷缸?,少部分變?yōu)閚聲母字。關中方言大概如此,但有少部分字例外。關中方言中部分普通話變?yōu)榱懵暷傅闹泄乓赡缸肿x為n聲母,如“硬([ni?]或[i?])”。秦腔劇作中也有一些用例。

例1.孫仁玉《禁煙趣聞》第七場[40]363

阮聚泰:哎呀,看我把新嫂嫂氣成什么樣子了。新嫂嫂,你老人家怎么輒是那樣脾氣。你把你嵳脾氣也改了嗎!

郗云霞:不改。他的大老婆在世,脾氣比我還大。他孝順的比孫子還孝順。而今叫我改脾氣呀,不改!

阮聚泰:哎,你稍微改上一點些。我這寧而不寧的這寧哥,太得可憐么!

郗云霞:不改,絕對的不改!

寧繼燕:阮哥,你莫要難為。人家不改脾氣了,咱們把脾氣改了。

阮聚泰:叫太太改脾氣哩,咱們還能講脾氣?我的嵳脾氣,一見了太太,就游了太平洋了。(見郗云霞笑,與寧繼燕點頭)新嫂嫂,你不改脾氣,任你去造孽。你要吸洋煙,我卻要干涉!

郗云霞:怎么,我吸煙你還要干涉?

阮聚泰:我奉了制臺札委,是禁煙局的會辦。你能立刻戒煙,那就甘休善罷。你若不肯戒煙,我便要抓要押。就是軟忽忽的這寧哥,(指寧繼燕頭)他也是干急沒法!

縣官寧繼燕全家吸食鴉片煙,協(xié)臺阮聚泰奉兩廣總督林則徐之命禁煙,來到寧府,寧妻郗云霞不同意戒煙,而寧繼燕又有些懼內,所以阮聚泰通過諧音拿寧繼燕開玩笑。笑話他雖姓“寧(硬)”,卻“寧而不寧”、“軟忽忽”。阮聚泰表面說的是“寧”,實際說的確是“硬”,笑話寧繼燕不夠“硬氣”?!稄V韻》硬,五爭切,疑母。寧,奴丁切(《集韻》乃定切),泥母。普通話“寧”“硬”讀音不同,而關中方言讀音相同。

(五)"黏”讀為"然”

在關中方言中,“然(rán)”是一個使用非常廣泛的詞,表示的含義有“膠著、黏性大、混淆不清、糾纏、糊涂”等等。經考證,rán的本字當為“黏”,但人們一般直接寫成“然”。如:

例1.高培支《雙鳳釵》第十二回[5]1304

何 氏:既非陰司、民婦何嘗挾女私奔。我丈夫死后、整整十載、那有復生告人之理。

何尚志:哎呀、這又是何人呢。明是玉蘭女子、怎么講出這等言語。這一婦人、你是誰家妻室呢。

何 氏:老爺容訴。

何尚志:越董越然了。

關中方言中,“董”有“胡弄、蠻干、闖禍”等意思,何尚志是一個昏官,錯斷案件,所以說“越董越然了”,意思是“越弄越混亂不清”?!梆ぁ弊x“然”還有一些例證,如:

例2.《下河東》第八回[27]156

石 連:你們閃開?。涤耒瞪细邎觯巧峡墒呛粞臃蛉藛??

康玉瑛:正是得。樓下可是石大人?

石 連:一個桃掰不破,然乎。

例2中歇后語用了“一個桃掰不破,然乎”。桃核和桃肉之間有些是離核,有些是黏核。在關中方言中,“黏”讀成“rán”,核讀成“hú”?!疤覂宏婚_”,自然就是“黏核”,關中方言讀成“ránhú[?an35xu35]”,轉寫成“然乎”?!梆ず恕敝C音“然乎”正反映了關中方言“黏”音“然”的語音狀況。

除上述聲母的讀音之外,秦腔劇作中的某些用字還反映了關中方言的其他特點。如:sh聲母的合口字聲母讀為f,除單韻母u外,其他韻母也變?yōu)殚_口韻。如“書”讀“夫”,“順”讀“份”等。秦腔劇作中有“水”“飛”相混的用例。

例1.《火燒博望屯》第八場[39]429—430

張翼德:(內吼一聲)挙嘿!

卒 ?。耗睦镯懤啄??要下白雨呀!

乙 卒:伙計,不對!劉備營下有一個罐子漿水呢?

卒 ?。捍髮堬w。那個爺難見的很,他手提打將鞭,又提丈八矛,見了你撲一槍,蓋頭一鞭。今見此人,你我就白畢了。

例2.《長坂坡》第十一回[36]427—428

曹 操:好驚,哎呀好驚!何人站在橋梁以上?這這這有了!從前關公以在我營言的明白,他有結義三弟,涿州范陽人氏,姓張名飛字翼德。那人生來豹頭環(huán)眼,雁項胡須,喘聲如雷,一在兩軍陣上,樂意戰(zhàn)咧戰(zhàn)上三頭五回合,不樂意戰(zhàn)咧抱住馬鞍橋大喊三聲,嚇的眾將轱轆噹滾下馬鞍。老夫今天莫非遇見張飛?

卒 ?。簼{水。

曹 操:張飛!再去探橋。

上述兩例中,曹軍士卒將張飛說成“漿水”,固然有插科打諢的意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關中方言“水”、“飛”諧音的現(xiàn)象。

二、秦腔用字反映的關中方言韻母特點

秦腔的韻轍帶有極強的關中方言特點,在秦腔韻轍一節(jié)有詳細介紹,這里不庸贅述。本節(jié)主要關注用字所反映的方言特點。從秦腔用字來看,所反映的方言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普通話o、uo、e、ɑi等韻母的字關中方言讀為ei韻母

普通話中,部分o、uo、e、ɑi韻母的字今關中方言韻母讀為ei或uei,如:德得[tei31]、則窄仄[tsei31]、測[ts‘ei31]、色[sei31]、隔[kei31]、白百[pei31]、拍[p‘ei31]、脈[mei31]、國[kuei31]、惑[xuei55]。白滌洲《關中方音調查報告》和高本漢《方言字匯》中也記錄了一些例子。這些字主要是一些中古入聲字。普通話o、uo、e、ɑi韻母的字關中方言讀ei的證據除了押韻材料外,劇本用字也有一些反映。如:

例1.范紫東《宮錦袍》第十一回[15]5878

費屺懷:是了、我記起了、法蘭西、法蘭西。法蘭西是個甚么東西。

張佩綸:法蘭西也是一個國。

費屺懷:這還是個龜、我當是個雞。

張佩綸:這也是西洋有名的個國、人把他也叫法國。從前有位皇帝、叫做拿破侖、是有名的混世魔王。

例2.《剪紅燈》第十六場[25]519

?!∥荆簫帐橇硪粐耐踝?。

吳癩子:有老籠大個龜沒?

?!∥荆簢跫业膰?/p>

吳癩子:噢,嵳可是老爺?shù)粑哪兀耶斒抢匣\大個龜國。好我的老爺呢些,你把娃領的見了我二大的時節(jié),我二大心疼我,給我?guī)讉€錢,你老人家要吃啥,娃給你買啥。

上兩例中,把“國”聽成“龜”,說明“國”“龜”諧音。在關中方言中二字同音,“國”讀為“龜”,韻母由uo讀為uei。此外秦腔劇作中還有“麥”與“美、妹”諧音的例子。

例3.范紫東《光復漢業(yè)》第六回[13]4874

甲 匪:行人站住。

陰 識:(戰(zhàn))老總莫非迷了路徑。

甲 匪:那里還沒路走。我問此地有美人沒有。

陰 識:你要吃麥仁、這家家都有煮下的麥仁、你兩個卻能吃幾碗嗎。

乙 匪:我問的是美人。

陰 識:美人是什么東西。

乙 匪:就是那美貌女人。

陰 識:呵、鄉(xiāng)間這女人、都在田野之中務農、那里還有美貌人才。沒有、沒有。(搖頭)

例4.《花錢袋》第四回[9]3233—3234

秋 瑞:十七了。你可認得那穿紅的。

全書信:我認不得。

秋 瑞:那是我姑娘、你麥子。

全書信:想是我妹子。

秋 瑞:噢、就是你妹子、你曉得她多少歲數(shù)。

上兩例中,把“美人”說成“麥仁”,把“妹子”說成“麥子”,利用了“麥”與“美、妹”諧音達到相應目的。也說明關中方言中“麥”讀為[mei31],韻母當為ei韻母。

(二)"被”音"敝、避”

關中方言中,“被”字音[pi55],這種讀音在前期劇作中也能找到例證。

例1.孫仁玉《白先生看病》[19]7363

尚 當:那好極了。我的敝內有些賤恙、奉請先生瞭望瞭望。

白失鬼:他說了個被內、我心里怎么全不理會。這這有了被內、一定是被窩內邊的人、靠住是他的婆娘無疑。我想他給我調這個文呢、我不免也給他調個文兒。……

例2.《珊瑚魚》第十五回[31]343

楊士奇:去查叢林之內,何故火光出現(xiàn)。

卒 ?。菏?。(看)稟爺,有一青年林內被難。

例1中,尚當是個白丁,自己妻子生病,找冒充醫(yī)生的白失鬼看病。為了顯出自己有學問,說話故意文縐縐的,將妻子稱作“敝內”。而白失鬼也是不學無術,不知道所謂“敝內”是什么,理解成了“被內”,并依此推斷“被內”就是“是被窩內邊的人”,就是“他的婆娘”。結果冒打誤撞,推測準確,獲得了尚當?shù)男湃巍V浴氨謨取蹦芾斫獬伞氨粌取?,正是因為關中方言中“被”“敝”同音。例2中,“被難”當為“避難”,由于“被”和“避”方言音同,導致同音替代而出現(xiàn)錯字。而這種錯字恰恰成了“被”“避”音同的證據。

(三)部分普通話讀u韻母的字關中方言讀為ou韻母

“路楚怒蘆”等普通話為u韻母,關中方言中則讀為ou韻母,如今涇、三、高一帶分別讀“路蘆”為[l?u]、讀“怒”為[n?u]、讀“楚”為[ts‘?u]等。《關中方音調查報告》所列各地語音與今相同,《方言字匯》西安話與此基本相同。秦腔歸入“由求”轍。這在秦腔韻轍和關中方言一節(jié)可以看到。除韻轍外,秦腔劇作中也有一些用字可以反映這一語音特點。

例1.《對銀杯》第四回[29]461

劉 氏:劉奎,你把姑母酒盤內邊銀子……

劉 奎:老爺禁場合哩,骰子盆子。

劉 氏:銀子。

劉 奎:哪里來襖帶裙子?

劉 氏:銀子。

劉 奎:我沒見你的銀子。

劉 氏:什么,你沒見?你沒見,我要搜呢。

劉 奎:嵳怎么咋這樣稱呼呢?我把你叫姑母呢,你怎么把我叫叔呢!

劉 氏:我搜你的銀子呢。

例1中,劉氏讓侄子劉奎殺害趙千、趙萬,劉奎臨走順走劉氏的銀錢,劉氏要“搜”,劉奎故意打岔說“我把你叫姑母呢,你怎么把我叫叔”。由于“叔”在關中方言中讀[s?u21],和“搜”諧音,所以劉奎有如此言語。

例1.《艷娘傳》第十三回[32]432

禿 林:(唱)我大叔到處無蹤影,

急的我娃子好頭疼。

到今日已有三年整,

卻怎么黃鶴一去豐都城。

下官禿……

役 ?。豪蠣敳煌担?/p>

禿 林:林。

卒  :老爺不敢偷人,偷人叫賊狀元!

關中方言中“禿”字音[t‘?u21],和“偷”字同音,所以禿林說自己名字“禿”時,衙役聽成了“偷”。

(四)"外”讀為"衛(wèi)”

關中方言中,“外”指人倫關系,指母親、妻子、姐妹及女兒方面的親屬。用“外”做語素構成的詞很多,如“外家”、“外公”、“外爺”、“外婆”、“外甥”、“外孫”等,多數(shù)地區(qū)將這一類的“外”讀為[uei55],秦腔劇作中也有“外”讀為[uei55]的例子。如:

例1.高培支《千金亭》第二回[4]669

周 靄:貪做點心、莫看下雨。不要緊、常言說、天有不測風雨、著急也是無益。請先用點心、一時涼了、吃了有礙衛(wèi)生。

張玉簫:管他外甥不外甥、我心急的要緊、你先說我怎吃得下去呢。老天、你試今日少下些兒、你是有意刻苦我嗎。

上例中,周靄說點心涼了吃了不“衛(wèi)生”,張玉簫心急回家,將“衛(wèi)生”說成“外甥”,說明“衛(wèi)生”、“外甥”兩詞讀音相同。今關中方言兩個詞讀音仍然相同,均讀[uei55se?21]。

除上述韻母特點外,秦腔劇本用字還反映出關中方言部分前后鼻音相混等特點,由于關中方言只有小部分地區(qū)存在前后鼻音先混的情況,不像陜北地區(qū)那樣明顯,因而我們不再詳述。

三、秦腔用字反映的關中方言聲調特點

秦腔劇作中用字所見的聲調問題主要是中古入聲字的今音聲調歸屬。中古入聲字在今普通話中被派入了四聲當中。在關中方言中,中古入聲字的今音聲調歸屬和普通話不同。關中方言中中古入聲字多歸入陰平聲中。秦腔個別用字可以從中觀察出聲調問題。

例1.《玉堂春》第十一場[39]48

崇公道:你看天氣太熱,我這里空走都出汗呢,不如把刑枷取下,你看如何?

蘇 三:朝廷王法如何取得?

崇公道:在這里由我著呢,什么王法,他媽的頭發(fā),待我給你取了吧。(取枷)

法,《廣韻》方乏切,非母乏韻入聲,普通話聲調歸入上聲。發(fā)頭發(fā),《廣韻》方伐切,非母月韻入聲,普通話歸入去聲。崇公道“法”“發(fā)”相混,說明關中方言“法、發(fā)”聲調相同,“法、發(fā)”皆歸入陰平。

例2.馮杰三《投筆從戎》第十回[35]56

班 超:咦,哈、哈、哈!我娘有書,待我一觀。(看信)哎呀,怎么她也到了這里?賢弟你所說的,原來就是她?

徐 干:什么塔?弟初到此地,不知道哪里有個塔,是磚砌的塔,還是鐵鑄的塔,玲瓏塔么珍珠塔,是個什么塔?

班 超:你看他還裝腔作勢。你來看,就是這個。(指信)

例2.孫仁玉《螟蛉案》第十場[21]8467

彩 鳳:也不好聽。你只說他、我就明白了。

魏 妻:哦、我說他、是個大雁塔、小雁塔,我嫌不嘹亮、我口說順了、我還總要說你哥哥、你哥哥、教你再一輩子都擺不脫。

塔,《廣韻》吐盍切,透母緝韻入聲,普通話歸入上聲?!稄V韻》無“她”,由“他,讬何切”推斷,“她”為透母歌韻平聲,普通話歸入陰平。例2中“她”“塔”相混,例3中“他”“塔”相混,說明關中方言中“塔”“她”同音,“塔”歸入陰平。

綜上所見,秦腔劇作中用字所反映的關中方音特點雖然是散見的、片段性的,但是這些用字所反映的特點卻是我們所探討的清代末期至民國時期關中方音的特點,為我們探討關中方言的演變會提供一些有益的幫助。


(1) 許德寶《秦腔音樂》,太白文藝出版社2010年,第8—11頁。

(2) 本書中凡是引用的劇本來自《陜西傳統(tǒng)劇目匯編·秦腔》各卷的,頁碼均采用“[卷號]頁碼”的格式使用上標在正文中標出。第3—23卷標點和后面十幾卷不同,本書引用時一仍其舊。

(3) 白滌洲遺稿,喻世長整理《關中方音調查報告》,中國科學院1954年。

(4) 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商務印書館1994年。

(5) 白滌洲遺稿,喻世長整理《關中方音調查報告》,中國科學院1954年,第98頁。

(6) 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商務印書館1994年,第551頁。

(7) 參白滌洲遺稿,喻世長整理《關中方音調查報告》,中國科學院1954年。

(8) 邢昺《論語注疏》,見《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2462頁。

(9) 西安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西安曲江新區(qū)管理委員會編《西安秦腔劇本精編》第25卷,西安出版社2011年,第55頁。

(10) 漢語大字典編委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崇文書局、四川辭書出版社2010年,第3694頁。

(11) 乾縣縣志編纂委員會《乾縣志》,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08頁。

(12) 白滌洲遺稿,喻世長整理《關中方音調查報告》,中國科學院1954年,第106頁。

(13) 趙林森《西安方言跟普通話的語音對應規(guī)律》,見《方言與普通話集刊(第二本)》,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