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灣
春天的歌手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如同百川之奔赴大海,百花之朝向太陽,不分膚色和國籍,世上的蕓蕓眾生都向往和喜愛春天,而詩人更是春天的歌手。
18世紀與19世紀之交的英國名詩人布萊克,他在《致春天》一詩中直抒胸臆:“人們載歌載舞歡呼你的蒞臨,啊,春天!”而中國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贊頌,更可以匯成一闋宏大的合唱。盛唐之初的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就是大合唱中動人的一曲。
王灣,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生卒不詳。先天年間(712年—713年)進士及第,先官滎陽主簿,后調(diào)洛陽尉。他詞翰早著、文辭華美,為時人所稱譽,是開元時也即初盛唐之交的名詩人。他的詩,絕大部分都遺失在歲月的風塵中,《全唐詩》中僅存十首。詩創(chuàng)作并非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產(chǎn)量高而質(zhì)量也高可謂萬不得一,一個詩人有幾首甚至只有一首詩流傳后世,也應(yīng)該說是不負此生了。王灣現(xiàn)存詩作多不出色,只《次北固山下》一詩獨秀,有如一顆千秋照眼的珍珠。唐人殷璠所編的詩選本《河岳英靈集》就曾選錄此詩。他說“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皬堁喙奔丛鵀樨┫?、封燕國公,與許國公的蘇颋并稱“燕許大手筆”的張說。他眼高手也高,曾手書王灣此詩高張于自己辦公室的素壁之上,作為模仿效法的范文,這種待遇絕非一般的作者可以得到,可見此詩確有其不同凡響之處。
“北固山”,在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長江沿岸,三面臨水,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即詠此地?!按巍?,為中途停歇或客旅小住之意,如“旅次”即是。王灣終年往來吳楚之間,多有著述,此詩當是這一時期遠離故鄉(xiāng)作客江南時的作品。時間是冬已盡而春將來,地點是北固山下的江邊,全詩抒寫的是詩人江行途中的所見所感所思。“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首聯(lián)用對仗法,句式為對偶句。“客路”點明作客他鄉(xiāng),與結(jié)尾之“鄉(xiāng)書”遙相呼應(yīng),使全詩成為一個結(jié)構(gòu)嚴謹?shù)拿缹W整體;“青山”點明題目中泊舟的北固山,而“外”字則說明前程尚遠,現(xiàn)在只是小駐行舟而已,于是題目中的“次”字也有了著落。如果說出句是寫大景和遠景,那么對句則是寫小景與近景,筆墨由長遠的旅程與浩蕩的江面,縮小到近在眼前詩人所乘的江邊一葉客舟。頷聯(lián)對仗工麗,所取之景同樣是大小映襯,構(gòu)成了一幅萬里長江圖,有如今日電影中的特寫鏡頭。前面的“青山綠水”已暗伏一個未曾明說的“春”字了,“潮平”可見春潮之浩浩蕩蕩,“兩岸闊”進一步補足了春潮之闊,此句描繪的是一個闊大的平面,重點寫“潮”?!帮L正”既是寫風乃順風,也系和風,所以才能“一帆懸”,也就是一帆高張,御風而行,此句描繪的是一個狹小的立體,重點寫“帆”。這一宏闊的頷聯(lián),的確不是尋常筆墨,后來杜甫《旅夜書懷》中的名句“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不知是不是從這里得到過啟發(fā),在如此鋪墊之后,便逼出了全詩既精光四射復含意深長的兩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币蟓[所贊的“詩人已來,少有此句”說的正是這一聯(lián)。明代詩論家胡應(yīng)麟的《詩藪》美之曰“盛唐句”,而唐代末年詩人鄭谷自編詩集三卷,作《卷末偶題三首》,其一乃是:“一卷疏蕪一百篇,名成未敢暫忘筌。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贝祟h聯(lián)之所以傳誦古今,是因為詩人寫出夜色尚未全殘,朝日已然要從海平面上噴薄而出;舊年尚未終了,春天已然透露了即將來臨的消息。這既是對欣欣向榮的春天的謳歌,也是對已經(jīng)來臨的盛唐時代精神的反映,所以胡應(yīng)麟稱之為“盛唐句”,因為這種青春奮發(fā)的詩句,在中唐尤其是晚唐就難得一見了。還要特為拈出的是,此聯(lián)是所謂的“倒裝句”,循規(guī)蹈矩地平鋪直敘,本應(yīng)為“殘夜生海日,舊年入江春”,現(xiàn)在一經(jīng)倒裝,句法變平順為逆折,變直白為峭勁,如同急灘上翻滾的回流,好似懸崖邊勁舞的蒼松,更覺動人心魄。結(jié)尾一聯(lián),借用“鴻雁傳書”的典故,原典見之于《漢書·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贝寺?lián)抒寫的是人所共有的客思鄉(xiāng)愁,“鄉(xiāng)書”與“洛陽”則照應(yīng)開篇之“客路”,一線貫穿,結(jié)構(gòu)完整。
此詩有兩種版本,《河岳英靈集》題為《江南意》:“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shù)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贝嗽姴患伴L期流行傳誦的《次北固山下》,《全唐詩》也只是將它作為后者的附錄。至于為何一詩二題而且字句多有不同,這恐怕只能乘特快列車從時間隧道直駛唐朝,去面詢王灣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