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戰(zhàn)役
這里敘述的是一些著名的希臘史話,在這些史事上,我們可以看出古希臘和我國似乎是遭遇著同樣的命運。一大部分希臘歷史都是愛國史,都充滿了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希望每一個公民、每一個將士都讀一遍希臘歷史,讀一些古典作品,如荷馬的史詩、埃斯庫羅斯的悲劇《波斯人》和《七將攻忒拜》,這些不朽的詩里回應著刀兵的聲音,這些雄偉的詩人把戰(zhàn)爭歌頌為一種最光榮的事業(yè)。又如希羅多德所記載的波斯與希臘之間爭斗、色諾芬的《進軍記》(一譯《長征記》)、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和雅典將軍伯里克利的《追悼辭》,都是些驚心動魄的史話,我們讀后,抗戰(zhàn)的熱情更會高漲。
朋友,你也許參加過“馬拉松競賽”,你至少在運動場上聽說過這奇怪的名稱??墒悄阒肋@名稱的來歷嗎?你跟著我一塊兒跑吧,總有一天我們也要跑一回真正的馬拉松跑步。
約在公元前6世紀和5世紀之間(正當周朝末年),波斯人在亞洲稱霸,征服了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城邦。后來那些城邦起來反抗,雅典人派了二十一船兵將去幫助他們的同族人。不幸在公元前494年,那主要的城邦米利都便陷落了,沿海的希臘人的起義也就終止了。當時有一位愛國的詩人寫了一部悲劇叫做《米利都的陷落》來悲悼他們的種族,雅典人看了,十分悲痛,反而罰了詩人一大筆錢,禁止以后再上演這一類劇本。
波斯國王鎮(zhèn)壓了希臘人的起義后,才問雅典人是什么人。他打聽明白后,便吩咐臣仆每飯三呼“勿忘雅典人”。他命人到希臘各城邦去征收水土,斯巴達人卻把他的使臣拋到井里,叫他到那里去取他所要的東西,雅典人也不肯獻上這兩件“元行”,表示屈服。于是波斯國王決定征討希臘。第一次出征是公元前492年,大軍浮海到阿托斯附近遇著風暴,損失了不少船只,只得退回。第二次出征是公元前490年,一共有六百只船渡海前去。
這時期希臘內部不很和睦,雅典的兵力很單薄,他們沒有作戰(zhàn)的經(jīng)驗,又沒有強烈的愛國觀念。雅典人看這次戰(zhàn)爭難有勝利的希望,但是“難有希望”總還有一線希望。波斯的精良騎兵與水師都沒有前來,即使他們都來了,希臘人還是要抵抗的,要斯巴達人和雅典人投降,那才是絕對無望的事。雅典人一面準備出兵,一面打發(fā)一個長跑健將到斯巴達去請救兵。斯巴達人答應幫忙,但不能立刻就出兵,因為那時正值月初,依照他們的習慣,大軍要到月圓后才能啟程。許多人不了解這是什么意思,實際上是因為希臘人重視宗教典禮,那時節(jié)斯巴達人正在慶祝日神節(jié),從初七到十五。古希臘人每逢宗教節(jié)日是不許打仗的。
波斯軍中有一個被放逐的雅典僭主叫做希庇阿斯,他想借敵人的兵力恢復他的王權。有個晚上他做夢同他的母親睡在一塊兒(史乘上這樣的夢正多呢),他認為這是他要回國的征兆,那“母親”即是雅典城邦。于是他把波斯兵引到馬拉松海灣。他上岸后打了一個噴嚏,把一顆老牙掉在沙灘上,可是無論如何他總找不到那顆牙齒,因此嘆道:“這土地并不是我的?!?/p>
雅典人鼓著勇氣,帶著一萬人到馬拉松去迎戰(zhàn),另外還有一千布拉泰亞人前來助戰(zhàn)。到了那兒,有五位雅典將軍不愿打仗,認為他們的兵太少了;另外五位卻十分想打,其中一位是米太雅第,這位將軍因此對那位地方官說道:“我們希臘人到底是當奴隸還是當自由人,全望你來決定。雅典城邦現(xiàn)在處在很大的危險當中。如果我們投降了,便會落在那個僭主手里;如果我們抗擊成功,雅典城就會變做第一等城邦。我們現(xiàn)在還不抵抗,我們的勇氣便會消失;希臘奸便會出來活動。只要我們抵抗,那后方的人便沒有機會做奸賊。現(xiàn)在全看你決定?!泵滋诺诰尤徽f服了那位地方官,到了他自己值日那天,戰(zhàn)事便發(fā)動了。
剛才說的那位地方官任右翼,那十位將軍任中鋒,布拉泰亞人任左翼。希臘陣線在那海灣的平原上同波斯人的擺得一樣長,免得受敵人包圍。因為兵太少,中鋒只列著幾層人。他們在作戰(zhàn)前舉行獻祭,一切預兆都很吉祥。于是他們跑步上前去迎戰(zhàn),波斯人看見他們這樣跑來,認為他們發(fā)瘋了。這原是一種戰(zhàn)略,因為波斯的箭矢很厲害,射起來天日無光,他們這樣沖上前去短兵相接,可以避免箭矢的危險。波斯人總是隔得遠遠地打仗,那是一種自衛(wèi)的戰(zhàn)術,不是英勇的打法。
雙方相持了一些時候,后來,希臘的中鋒被敵人突破了,可是他們的兩翼卻得勝了,再轉身圍攻敵人的中鋒,因此全軍獲勝。他們向敵人追去,追過那低洼的草地,刺殺無算,一直追到海邊,放火燒船。他們搶船時死了幾員兵將,有一位攀著船尾,被人家斬斷了一只手。他們一共只搶著七只船,那其余的卻逃走了。
那些敵船向著雅典的海港駛去,想要奪城。雅典人在高山上望出了他們的用意,立刻就凱旋回去,拱衛(wèi)都城。波斯人望見他們先到了家,不敢再上岸去領教,只好駛著那些破船爛片回到亞洲去。
正當勝負初決的時候,有一個雅典兵士放下盾牌,跑回去報信。他越跑越快,好象神使赫耳墨斯在幫助他飛奔。他念及城內的父老妻室都在等死,等著當奴隸,等著受污辱,那種心情是多么焦急??!他不得不速跑,不得不飛奔。他這樣跑了四十二公里,跑到城邊道了一聲“勝利”,便倒在地下氣絕而死。馬拉松競賽便是這樣起源的。朋友,我們也跟著跑吧!
據(jù)希羅多德說,那次波斯人一共死了六千四百人,受傷的還不在內。據(jù)說雅典人只死了一百九十二人,此外還死了一些布拉泰亞人與奴隸。那最著名的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曾經(jīng)參加這次的戰(zhàn)斗,他有一個弟兄名叫鏗奈癸洛斯的,便是在這次戰(zhàn)死的。老詩人臨死時為自己寫了四行詩,他在那墓碑上并沒有提起他在戲劇上的成就,只說那些鬢發(fā)叢生的波斯人當記得他在馬拉松立下的威名。
那些殉國的英雄一齊埋在馬拉松,如今還可以在那兒看見一所高墳,象咸陽城北的皇陵,象芙蓉城武侯祠的衣冠冢。1890年經(jīng)考古家發(fā)掘,證實了那是真墳,那也許是當日戰(zhàn)斗最劇烈的地點。雅典的政治家、演說家、詩人每每提起馬拉松這名字,他們總是很高傲的。
月圓后斯巴達人兼程趕到馬拉松,只看到一片戰(zhàn)后的痕跡,很稱贊雅典人的功績。這并不是一個很大的戰(zhàn)役,但這是一場很重要的格斗,它解救了雅典的危厄,打斷了波斯霸業(yè)的九鏈環(huán)。這是希臘人第一次同波斯人爭斗。他們以前聽見敵人的名兒就喪膽,但自從那次戰(zhàn)爭過后,他們增加了不少的勇氣與自信心。從此希臘人才能作十年的準備,全體驚醒起來,聯(lián)合起來,在薩拉米作最后的決戰(zhàn)!朋友,薩拉米的戰(zhàn)聲又興起了!
好幾年前,我為了敬仰這些古代英雄,特別跑到馬拉松去憑吊。那地方正在大理石山下,沿岸的山峰都長著常青樹,平原上躺著一片蒼黃的衰草,那海水藍里發(fā)紅,象是紫血,海外是一帶青翠的長島。后來我無意間遇著幾位祖國的軍人,我特別介紹他們去跑馬拉松。他們回城告訴我,那幾座山頭生得險,雅典人占據(jù)了那要地,自然會打勝仗。他們還繪了一張詳細的地形帶回國去作參考。我不知那位向導向他們說了些什么,竟使他們得到這稀奇的印象。反正這轟轟烈烈的戰(zhàn)斗已夠激起他們保衛(wèi)祖國的志氣,倒不算白跑了一趟。如今他們當中有一位正在守衛(wèi)一個要塞,還有一位在指揮軍隊。也許他們在沙場上,在月光下,也常常憶起馬拉松而更增強他們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