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成為專欄作家(下)

何必活的那么辛苦 作者:蔡瀾 著


如何成為專欄作家(下)

“你寫了那么多年專欄,為什么不被淘汰?”記者說。

這個問題問得也好。

長久寫了下來,不疲倦嗎?我也常問自己。我也希望有更多、更年輕的專欄作者出現(xiàn),把我這個老頭趕走。

“當今的稿費好不好?不寫是不是少了收入?”

香港文壇,專欄作家的收入,到了今天,算好的了。但我們這群所謂的“老作者”,都已有其他事業(yè),停筆也不愁生計。

專業(yè)寫作的當然有,像李碧華,但她也有寫小說和劇本的豐收。亦舒的專欄很少,她還要每天坐下來寫長篇小說,是倪匡以外的少數(shù)以筆為生的一位人物。

專欄的精神

我從不以為一代不如一代,相信青出于藍,新的專欄作者一定會產生,但是要寫專欄的話,必須要從知道什么是“專欄的精神”開始。

這種精神,主要是耐看。舉一個例子,文章要像一幅古代的山水畫,很平淡,但愈看愈有滋味。嶺南派的作畫,非常逼真,即刻吸引人家看,但始終不是清茶一盞,倒像濃咖啡和烈酒,喝多了令人生厭。

作者必須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一樣樣拿出來,比較容易被接受。有幾分小聰明,一鳴驚人,但所認識的事物不多的,也不是理想的專欄作者。有次報紙上出現(xiàn)了一個,寫得十分好看,但金庸先生很了解這個人,說:“看他能寫多久?!?/p>

果然,幾個月下來,十八般武藝已用光,自動出局。

作者需要不斷地吸收,才能付出。旅行、交友、閱讀、戲劇、電影、繪畫、音樂等廣泛涉獵,是基本的條件。專欄作者和小說家完全是兩碼子事,后者可以把自己藏起來,編寫出動人的故事,但是前者赤裸裸地每天把生活點滴奉獻給讀者。他想過什么、做過什么,都在每天的專欄看得清清楚楚,是假裝不出來的。

為什么好作者難以出現(xiàn)?這和生活范圍有關。有些人寫來寫去,都談些電視節(jié)目,那么這個人一定是宅男或宅女,不講連續(xù)劇,也只剩下電子游戲了。

有些人以飲食專家現(xiàn)身,一接觸某某分子料理,驚為天人,大贊特贊,也即刻露出馬腳。

更糟糕的是寫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親戚,甚至于家中的貓貓狗狗,但一點友人的事跡也不提到。這個作者一定很孤獨。孤獨并非不好,但必須有豐富的幻想力,不然也會遭讀者摒棄。

真——專欄作者的本錢

我們這些寫作人,多多少少都有發(fā)表欲,既然有了,不必要扮清高。迎合讀者,不是大罪。

“作者可以領導讀者。”有人說。

那是重任,并非文章被歧視為“非純文學作品”的人應該做的事,讓那些曲高和寡的大作家去負擔好了。專欄,像倪匡兄所說,只有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道理非常簡單,也很真。

真,是專欄作者的本錢,一假便被看穿。我們把真誠的感情放在文字上,讀者一開始也許不喜歡,可是一旦愛上,就是終生的了。

這種快樂,就是好看

“如果你籍籍無名,又沒有地盤,如何成為一個專欄作家?”這也是很多人的問題。

我想我會這么做的:首先,我會寫好五百字的文章,一共十篇,涉及各種題材,然后寄到香港所有報紙的副刊編輯部去,并注明不計酬勞。

寫得不好,那沒話說了;一旦寫得精彩,編輯求也求不得,哪有拒絕你的道理?很多副刊的預算有限,更歡迎你這種廉價勞工。

一被采用,持不持久,那就要看你的功力了。投稿時,最忌把稿紙?zhí)畹脻M滿的,一點空格也沒有。這等于是下圍棋,需要呼吸,畫畫也得留白呀!一篇專欄,也可以當成一幅漂亮的構圖來欣賞,如果你寫久了,就能掌握。

或者,換一方式,十篇全寫同一題材。以專家姿態(tài)出現(xiàn),像談攝影、相機,談計算機,分析市場趨向、全球大勢、今后的發(fā)展,等等,也是一種明顯的主題。

既然要寫專欄,記得多看專欄,仔細研究其他作者的可讀性因素何在。我開始寫專欄時,先拜十三妹為師。她是專欄作家的老祖宗,本人未見,先讀遍她的文字,知道她除了談論國際關系、文學、音樂、戲劇之外,也多涉及生活點滴,連看醫(yī)生、向人借錢,也可以娓娓道來,這才能與讀者融合在一起。

我每次下筆,都想起九龍城“新三陽”的老先生,他每天做完賬,必看我的專欄,對我的行蹤了如指掌。當我寫外國小說、電影和新科技時,我會考慮到老先生對這些是否有興趣。所以,這些題材我偶爾涉及,還是談吃喝玩樂為妙,到底這才是生活。像和經常光顧的肉販交談,他說:“我昨晚看了你監(jiān)制的三級片,和老婆不知多快樂!”

這種快樂,就是好看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