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學與文化研究

勵耘學刊(2019年第2輯/總第三十輯)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 編


文學與文化研究

《牡丹亭》的文獻資源及文化視閾[1]

◇李占鵬 王偉[2]

摘要:《牡丹亭》是湯顯祖含英咀華、參伍因革的冠世名作。其融貫、會通“六經”“四書”,肯綮征引,巧妙化用,辭麗不淫,體約不蕪;雖是傳奇戲曲,卻善爐錘春秋,融史入戲,正史、別史、編年、雜史、傳記、地理、政書、時令、目錄都有征引或化用;諸子征引或化用亦甚廣,儒道兵法農醫(yī)、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宗教以至西學譯著,皆掇英拾秀,滋旨渥趣;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戲劇、小說也有征引或化用。《牡丹亭》情節(jié)時間相對亙久,雖寫南宋,卻未避明;情節(jié)地區(qū)比較浩闊,雖敘南宋,卻采明代建置;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窮形盡相,兼容并蓄。凡此,都佐證、彰顯了湯顯祖的奪天神思、英特高卓與《牡丹亭》的無敵鴻裁、鋒銳俊偉。

關鍵詞:牡丹亭 文獻資源 戲曲文化

湯顯祖既是瑰穎獨標的綺麗詩人,又是練青濯絳的通貫鴻儒?!赌档ねぁ?sup>[3]就是他含英咀華、參伍因革的冠世名作。其所以冠世,除“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4]的神奇驚泣,綴翠靚黛的綜捃博摭是最顯著的特征。作為一部馳名文壇的戲劇作品,舉凡經史、諸子、文學以至佛籍道藏,幾乎都有征引或化用,尤為可貴的是雖引古籍,卻未取陳辭,洵謂前此文獻融會與集成。中國文學史,唯杜甫享有集大成美名。一部《牡丹亭》,數量、分量不比杜詩孤輕,融會與集成不比杜詩遜弱。然而始終不以博名,仿佛未假點成奪換寶筏。蓋融會與集成雖遠溯博索,卻難免饾饤獺祭。自《伍倫全備記》《香囊記》被定讞為制曲作俑惡例,曲界視融會與集成直如瘟疫,避之猶恐不及。湯顯祖稟性鯁介,才名昭烈,怎會不識時務,貿然趨鶩效顰?筆者以為實乃替尊者諱而致長期掩抑而已。湯顯祖晚生杜甫近八百年,中晚唐、五代十國、宋元與明初中葉五個時代,杜甫固然不能轉世颙望,湯顯祖卻可即興驀然回首。僅就時代,《牡丹亭》就遠遠超邁杜詩,融會與集成必然比杜詩綽裕?!段閭惾珎溆洝贰断隳矣洝冯m是淹博駢儷的公認魁首,但《牡丹亭》征宗、熔裁、通變的手筆、本領、襟抱和氣魄,它們非但不能齊軒并輊,而且不可同日而語。

《牡丹亭》據典沉深,載籍富奧,真堪千古,固足不朽。它融貫、會通“六經”“四書”,肯綮征引,巧妙化用,辭麗不淫,體約不蕪,是文卻非止文,非經卻勝似經,若奉為儒經之流亞,不至于名實懸隔。清代秀才應舉,因只熟讀《牡丹亭》,竟無虞高中,給力奏效,敢使麟葩讓輸?!赌档ねぁ分凇兑住贰稌贰对姟贰吨芏Y》《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論語》《孝經》《孟子》,雖非仰山煮海,卻似唾手探囊。如征引或化用《易》之“勞謙”,《書》之“夔龍”,《周禮》之“槐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之“崩薨葬卒”,《孝經》之“不敢毀傷”,揄揚殷勤,推美賢良,顯耀秩序,等級哀榮,敦勵孝行,都能斟酌圓善,無慚匠石,雅飭覃遠,用人若己。更值得注意的是,《詩》雖非“六經”之首,《牡丹亭》卻征引或化用最重。先是杜寶定調,認為《詩》系祖藏“家傳”,四字“順口”,且以所謂“后妃之德”的《關雎》開篇,對杜麗娘學習來說,比“其余書史”更為適宜。接著陳最良是之,因系塾師,描寫則比杜寶細膩繁富。他授課前自己先把“毛注潛玩”一遍,授課時詢問杜麗娘“昨日上的《毛詩》”是否“溫習”。得到“溫習”回答后,又讓念《關雎》第一章,這才正式開始講解“雎鳩”、“關關”及“興”與“窈窕淑女”。他還“作鳩聲”,被春香模仿。春香把“雎鳩”稱作斑鳩,“河之洲”說成何知州,連問“興”什么,“為甚好好的求他”,被斥“多嘴”。這些情節(jié)雖屬插科打諢,卻增添了喜劇情趣,也透露出對《詩序》《詩經集傳》畫地拘泥的諷喻。杜麗娘則直言這種照本宣科式的“依注解書”,無須饒舌,“學生自會”,唯請敷衍“《詩經》大意”,陳最良采納之,唱:

【掉角兒】論“六經”,《詩經》最葩,閨門內許多風雅。有指證,姜嫄產哇。不嫉妒,后妃賢達。更有那詠雞鳴,傷燕羽,泣江皋,思漢廣,洗盡鉛華。有風有化,宜室宜家。

這是《牡丹亭》以一支完整曲牌論《詩》的唯一曲子。在陳最良看來,《詩》之于《六經》最華麗、最有文采,何況擅敘閨門風雅?!坝兄缸C,姜嫄產哇(娃)”指帝嚳妃姜嫄履天帝足印妊娠生后稷,乃華夏母系始祖譜牒指證,出自《大雅·生民之什·生民》;“不嫉妒,后妃賢達”指《國風》之《周南·樛木·螽斯》諸描寫戀情的篇章,《詩序》《詩經集傳》卻以后妃不嫉妒附會;“詠雞鳴,傷燕羽,泣江皋,思漢廣”分別指《國風》之《齊風·雞鳴》《邶風·燕燕》《召南·江有汜》《周南·漢廣》,都詠敘淑女戀愛,不施粉黛,樸素無華。它們的主旨是室家和宜,對社會發(fā)揮教育作用。杜寶、陳最良都認為《詩》是教授杜麗娘的最佳教材,甚為罕見地從培養(yǎng)、教育女弟子的角度肯定了它的價值。然而,《詩》也是觸誘杜麗娘懷春的因由。因讀《關雎》,杜麗娘悄然廢書而嘆“圣人之情,盡見于此,今古同懷,豈不然乎”;春香譏謔陳最良講《詩》“忒精”,杜麗娘又悵然感慨“雎鳩尚然有洲渚之興,何以人而不如鳥乎”。故春香稱杜麗娘病乃“為《詩》章”而“動情腸”,“君子好逑”是病根;陳最良也謂“《毛詩》病用《毛詩》去醫(yī)”。這都說明《詩》對杜麗娘的感發(fā)比游園“驚夢”更原始更本初。全劇還征引或化用《國風》之《周南·漢廣》《召南·甘棠》《召南·行露》《召南·羔羊》《召南·摽有梅》《邶風·旄丘》《王風·大車》《鄭風·風雨》《鄭風·溱洧》《魏風·園有桃》《唐風·綢繆》,與《小雅》之《鹿鳴之什·伐木》《鴻雁之什·白駒》《鴻雁之什·斯干》《節(jié)南山之什·小弁》《谷風之什·北山》等篇句意,而《周南·漢廣》《唐風·綢繆》被征引或化用都非止一次。

《詩》之外,被征引或化用相對頻繁的當推《論語》。柳夢梅以半部《論語》寄志,杜麗娘自幼誦習男女《四書》,罹病自嘲稱“女顏回”,陳最良綽號“陳絕糧”源于《論語·衛(wèi)靈公》孔子“在陳絕糧”,甄氏疑問“怎念遍的孔子詩書”,這些化用并非僅錦簇某一二出,而是珠蘊全劇,都以《論語》作為話頭和談資。杜寶、柳夢梅都是南宋登科進士,柳夢梅還是狀元?!墩撜Z》早在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就以“大經”之副“兼經”被詔定為科舉考試必讀書。宋寧宗嘉定五年(1212),朱熹《論語集注》與《孟子集注》一起被列入官學,成為法定教科書。湯顯祖也是進士,又是制義高手,他生活的明嘉靖、隆慶、萬歷時期更是制義的煦暖期。這種背景和形勢,《論語》的炙熱烜赫,自不言而喻。而如《為政》之“《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里仁》之“朝聞道,夕死可矣”、《公冶長》之“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雍也》之“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述而》之“子不語怪力亂神”、《子罕》之“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先進》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衛(wèi)靈公》之“衛(wèi)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季氏》之“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及朱熹《論語集注》“典守者不得辭其責”、《子張》之“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諸章句都至少一次被征引或化用,使寫敘人事顯得渾博莊雅,有分量有地位,非道聽途說,增強了創(chuàng)作的神圣肅穆與閎壯崇高。杜麗娘要求春香“守硯臺,跟書案,伴‘詩云’,陪‘子曰’”,證見溫習《詩》《論語》是她的日常生活。《論語》之外,對《禮記》《孟子》也有一定征引或化用,如《曲禮》《月令》《內則》《學記》《緇衣》《儒行》《公孫丑》《滕文公》《離婁》《告子》,但比《詩》《論語》少。其他《易》《書》《周禮》《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孝經》偶爾被征引或化用,《儀禮》《爾雅》無涉。還有杜寶、陳最良的經評,說《易》“道陰陽,義理深奧”,《書》“道政事,與婦女沒相干”,《春秋》《禮記》是“孤經”,“《詩》三百,一言以蔽之”“無邪”,雖非機軸,卻有輻輳之用,價值、意義不能忽視。所謂儒家十三經,十一經就被征引或化用。此外,《爾雅》雖未現(xiàn)身,但小學類典籍如《方言》《玉篇》《廣韻》以及群經注疏之音韻、訓詁也有被征引或化用。

經乃修齊鴻教,史唯治亂通鑒,“學問大端,不外經史”[5]。史非文,但作文鮮不諏史;文非史,但著史莫不咨文。即使經,固為史,所謂“六經皆史”[6]。自古史體獨尊,史職專威。作為文學巨擘,湯顯祖稔熟盛衰,諳通興亡,堪稱史學明哲。《牡丹亭》雖是傳奇,卻善爐錘春秋,融史入戲。從全劇看,凡正史、別史、編年、雜史、傳記、地理、政書、時令、目錄都有征引或化用。它廣擷博采之繁富,越邁群經。明前正史自《史記》至《元史》,幾乎無不遍覽巡檢,抉適擇宜,摛翰掞藻,輔翼情思,如《史記》之《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高祖本紀》《天官書》《封禪書》《田敬仲完世家》《留侯世家》《陳丞相世家》《絳侯周勃世家》《淮陰侯列傳》《扁鵲倉公列傳》《南越列傳》《西南夷列傳》《司馬相如列傳》《酷吏列傳》《龜策列傳》,《漢書》之《禮樂志》《食貨志》《韓王信傳》《陸賈傳》《蒯通傳》《終軍傳》《于定國傳》《張敞傳》,《外戚傳》與《后漢書》之《輿服志》《寇恂傳》《銚期傳》《馬援傳》《宋弘傳》《郭伋傳》《杜詩傳》《鄭弘傳》《法雄傳》《袁安傳》《蔡邕傳》《李固傳》《杜喬傳》《呂布傳》《費長房傳》《曹世叔妻傳》《董祀妻傳》,《三國志》之《魏書·張魯傳》《吳書·呂蒙傳》,《晉書》之《武帝本紀》《石崇傳》《山簡傳》《阮孚傳》《樂廣傳》《嵇康傳》《劉琨傳》《孫惠傳》《庾亮傳》《車胤傳》《諸葛恢傳》《鄧攸傳》《苻堅傳》,《南齊書》之《江泌傳》,《南史》之《陳后主本紀》《庾杲之傳》《王僧孺?zhèn)鳌?,《隋書》之《刑法志》,《舊唐書》之《肅宗本紀》《音樂志》《職官志》《竇后傳》《李德裕傳》,《新唐書》之《狄仁杰傳》《裴度傳》《歐陽詹傳》,《宋史》之《高宗本紀》《徽宗本紀》《食貨志》《包拯傳》《李全傳》《朱臺符傳》,《舊五代史》之《僭偽列傳》,《金史》之《太祖本紀》《海陵王本紀》,《元史》之《世祖本紀》都征引或化用至少一次,唯《宋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北史》《新五代史》《遼史》未見征引或化用。其他如別史《戰(zhàn)國策》《越絕書》《華陽國志》《大金國志》,編年《資治通鑒》《明神宗實錄》,雜史《三輔舊事》《聞見錄》《桯史》《攬轡錄》,傳記《楚國先賢傳》《列女傳》《趙飛燕外傳》《漢武帝內傳》《襄陽耆舊傳》《隋煬帝艷史》《天寶遺事》,地理《三輔皇圖》《荊州記》《成都記》《北戶錄》《嶺外代答》《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繁勝錄》《輿地紀勝》《浙江通志》,政書《唐會要》《元典章》《萬歷野獲編》,時令《荊楚歲時記》以及目錄《錄鬼簿》等相關篇章,也留下征引或化用清影。

《牡丹亭》征引或化用史乘,雅厚紀傳。紀傳是史籍的主體和重鎮(zhèn),所謂“二十六史”,無史不紀傳?!赌档ねぁ肥菓騽∽髌罚仨毸茉烊宋镄蜗?。人物形象是文學藝術的靈魂和生命,往往需要紀傳的沾溉和滋潤。即使一鱗半爪,只要酌撮宜契,必使創(chuàng)作出藍勝藍,礪精淬精。《牡丹亭》主角因是杜麗娘,征引或化用遂選女性或與女性關聯(lián)的紀傳,如杜寶“中郎學富單傳女,伯道官貧更少兒”之于《后漢書·蔡邕傳》《后漢書·董祀妻傳》《晉書·鄧攸傳》,陳最良“那女學士,你做的班大姑”之于《后漢書·曹世叔妻傳》,柳夢梅“敢則是走臨邛道數兒差”之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杜麗娘“怎配俺這土木形骸”“白云親舍,俺孤影舊梅梢”之于《晉書·嵇康傳》《新唐書·狄仁杰傳》,甄氏“腸斷三年,怎墜海明珠去復旋”之于《后漢書·孟嘗傳》,或借蔡邕、鄧攸、蔡琰、班昭、卓文君事跡比喻杜麗娘的獨生出身、文史才華和私奔愛情,或借嵇康、狄仁杰、孟嘗事跡比喻杜麗娘的謙遜、思親與復生,都顯得采騰情奮,趣幽旨深。而男主人公柳夢梅因是名門書生,故征引或化用遂選儒林、文苑及關聯(lián)紀傳,如柳夢梅“那時節(jié)走馬在章臺內”“無螢鑿遍了鄰家壁”“漂母之祠”之于《漢書·張敞傳》《晉書·車胤傳》《史記·淮陰侯列傳》,獄吏“不刮目破窯中呂蒙”之于《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杜麗娘“虎榜未開”之于《新唐書·歐陽詹傳》,陳最良“做得個破周書汲冢才”之于《晉書·武帝本紀》,借張敞、車胤、韓信、呂蒙、歐陽詹、不準事跡比喻柳夢梅的功成名就、勤學苦讀、滴恩泉報、雄心壯志以及奇才異能和特貢珍獻,都能使本喻應機入竅,原申并流俱發(fā)。杜寶也是貫穿全劇的重要人物,征引或化用選官宦、縉紳及關聯(lián)紀傳,如杜寶“為政多陰德”“杜母高風不可攀”“何處行春開五馬”“黑頭公”之于《漢書·于定國傳》《后漢書·杜詩傳》《后漢書·鄭弘傳》《晉書·諸葛恢傳》,杜麗娘“君恩可借淮陽寇”之于《后漢書·寇恂傳》,南安父老“兒童竹馬”之于《后漢書·郭伋傳》,都基于頌揚杜寶的劭德熙政。還有陳最良“懸壺舊家世”之于《后漢書·費長房傳》與李全“能使一條梨花槍”之于《宋史·李全傳》,而金海陵王和宋高宗作為戲劇人物也曾出場,事跡見《金史·海陵王本紀》《宋史·高宗本紀》,征引或化用雖僅一二次,卻使劇作交枝接柯,鏤金錯彩。其他如堂候官“謁者有如鬼”之于別史《戰(zhàn)國策·楚策》,楊婆“近時人家首飾渾脫”之于編年《資治通鑒·唐中宗神龍三年》之胡三省注,柳夢梅“眠一柳,當了三槐”之于雜史《三輔舊事》,柳夢梅“會懸梁,偷天妙手繡文章”之于傳記《楚國先賢傳》,苗舜賓“陽燧、冰盤化”之于地理《三輔皇圖》卷三,多寶寺住持“廣利神王”之于政書《唐會要》卷四十七,梅香“你側著宜春髻子”之于時令《荊楚歲時記》,“喬教學”之于目錄《錄鬼簿·黑旋風喬教學》,都能覽華觀實,蘊寶隱秀,使劇作府庫秘藏琬琰琮璜,笥簏傾裝珠璣璽璧。

經史集外,統(tǒng)統(tǒng)歸子。前若類書,后似叢刊。子之為體,九流鱗次,百家櫛比,浩瀚磅礴,一庶抵三。湯顯祖頗青眷諸子,尊仰“異端”李贄和達觀禪師為“一雄一杰”之“美劍”[7]就是堅證?!赌档ねぁ氛饕蚧弥T子甚廣,凡儒道兵法農醫(yī)、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宗教以至西學譯著,都掇英拾秀,滋旨渥趣,如儒家之《列女傳》《四誡》《千字文》《百家姓》《昔時賢文》《古今女史》《女四書》《閨范》,道家之《老子》《莊子》《淮南子》,兵家之《風后握奇經》《六韜》《三略》,法家之《韓非子》,醫(yī)家之《素問》《難經》《脈訣》《太平圣惠方》,天文算法之《夢溪筆談·補筆談》,術數之《神峰通考》,藝術之《金石萃編》,譜錄之《群芳譜》,雜家之《呂氏春秋》,類書之《太平御覽》《稗史類編》《事文類聚》,叢書之《說郛》,小說家之《山海經》《博物志》《搜神記》《太平廣記》《續(xù)幽怪錄》《云仙散錄》,佛教之《維摩詰經》《華嚴經》《妙法蓮華經》《長阿含經》《觀佛三昧海經》《樓炭經》《法苑珠林》《傳燈錄》,道教之《列仙傳》《抱樸子》《云笈七簽》,西學譯著之《墨井集·三巴集》。農家典籍雖未被征引或化用,但作為唯一整出之“勸農”則宛如一部小農書。值得說明的是,《昔時賢文》乃《牡丹亭》首次征引,自此方始廣為流傳;《風后握奇經》《神峰通考》《群芳譜》都非尋常文獻;《牡丹亭》“香山澳里巴”之“巴”即“三巴”簡稱,“三巴”為明代澳門耶穌會教堂S?o Paulo音譯,證見明末吳歷《墨井集·三巴集》。儒、佛兩家典籍相對饒富,被征引或化用達八種之多,前者主要是與杜麗娘關聯(lián)的女性啟蒙讀物,后者則反映出湯顯祖受達觀禪師影響的顯著崇佛傾向?!赌档ねぁ愤€有像農家一樣雖未征引或化用更為專業(yè)的文獻的情節(jié),如“訓女”“閨塾”“慈戒”之于教育,“寫真”“拾畫”“玩真”之于繪畫,但它們本身就蘊蓄著直剴的教化、審美觀念。

《牡丹亭》征引或化用子藏之盛,莫過《千字文》?!肚ё治摹饭捕傥迨?,《牡丹亭》則引用了一百一十六句,差近半壁。一部兒童啟蒙讀物,如此大規(guī)模地被征引或化用,可謂空前絕后。更為奇特的是,這一百一十六句的分布既非全劇也非整出,而是羅綴于“道覡”出石道姑的一大段獨白。偏愛、鐘情、執(zhí)意之過度,真是匪夷所思。雖未循原文序次,卻既連貫又熨帖,自出身家世、相貌性情、天生殘疾、托人說媒、洞房花燭、難偕陰陽、離群索居、夫君納妾、出為女冠、青燈黃卷、逍遙時光,訴平生敘經歷,若行文講究出處的莊穆自傳。如第一、二句征引“求古尋論”“史魚秉直”以說明瀝述出身需要溯祖追宗,秉筆直書,第三、四句征引“樓觀飛驚”“勞謙謹飭”以說明因為勤勞謙恭、規(guī)規(guī)矩矩地“打拼”才住到臨空欲飛、令人驚暈的樓觀……再加之石道姑是凈角,插科打諢最當行,為營造嬉謔效果,往往杜撰臆解,甚至語涉粗臟,如以“園林抽條”比“大便孔”,“渠荷滴瀝”喻“小凈處”,則嫌落庸窠俗套。盡管如此,《牡丹亭》之于《千字文》,委實蓋經壓史,屬征引或化用肇舉?!肚ё治摹冯m系啟蒙讀物,卻被湯顯祖慧眼卓識地大書特書,彰顯了它“舞霓裳于寸木,抽長緒于亂絲”[8]的絕妙、凌拔和普適?!肚ё治摹吠猓赌档ねぁ氛饕蚧糜嗟氖恰肚f子》,如杜寶“開府弄丸,來赴兩家之難”“《書》以道政事”之于《徐無鬼》《天下》,郭駝“天九萬,路三千”之于《逍遙游》,柳夢梅“小生不游大方之門”“看他似虛舟飄瓦”“休損了口中珠”“我柳盜跖打地洞向鴛鴦?!敝凇肚锼贰渡侥尽み_生》《外物》《盜跖》,杜麗娘“劣夢魂猛然驚蘧”之于《大宗師》,石道姑“鼓盆歌、廬墓三年禮”之于《至樂》,陳最良“尾生般抱柱”之于《盜跖》,它們或卮言或重言或寓言,都真誕實玄,曼衍舒卷,與《牡丹亭》“因情成夢,因夢成戲”[9]彌具異曲同工之妙。而醫(yī)籍征引或化用,如陳最良“望聞問切”“王叔和《脈經》”“女科圣惠方”之于《難經》《脈經》《太平圣惠方》,杜麗娘“欲火三焦”之于《素問》《難經》,小說家典籍征引或化用,如李全“山妻獨霸蛇吞象”之于《山海經·海內南經》,柳夢梅“寶氣沖天海上槎”“定昏店赤繩羈鳳”之于《博物志》《續(xù)玄怪錄》,判官“鬼董狐落了款”、石道姑“如煙入抱”之于《搜神記》,花神“催花御史”之于《云仙散錄》,或療法藥方,或神話傳說,一實一虛,都能彼此照應,互相烘托。對佛教典籍的征引或化用也是重要特色,如柳夢梅“不免隨喜一會”之于《華嚴經·普賢行愿品》,杜麗娘“俺不為度仙香空散花”之于《維摩詰經·問疾品》,多寶寺住持“多生多寶”“善財”“天女”“聽梵放海潮音下”之于《妙法蓮華經·寶塔品》《華嚴經·入法界品》《維摩詰經·觀眾生品》《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判官“十地宣差”“這筆架在那落迦山外”之于《玉歷至寶鈔》《法苑珠林·觀佛三昧海經》,思維、觀念均來自異域,對漢籍無疑具有拓荒和補苴作用。除這些典籍,其他未例舉證論的子藏,也屬作者權衡剪截,對劇作的修核充贍都能別具匠心,自翻新意。

《牡丹亭》是戲劇名作,也是文學名著。經史子之征引或化用庶臻觀止,集之征引或化用則必有過之而無不及。文之道德,摩天垂地,乃大業(yè)盛事,經國且不朽。集之特立,與經史子并雄,高山景行,巍巍赫赫。中國作家的正業(yè)是佩劍入仕,副業(yè)是摛文掞翰。然而,他們名蔚汗青的卻是副業(yè)的文而非正業(yè)的仕。此乃文集所以恒鴻久烈之根本。湯顯祖也概莫能外。《牡丹亭》是“上薄《風》《騷》,下奪屈、宋”[10]的稀世之作,凡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戲劇、小說都有征引或化用,如楚辭之《九章》,別集之《司馬相如集》《陶淵明集》《王子安集》《杜少陵集》《草堂詩箋》《韓昌黎全集》《李賀詩集》《孟東野詩集》《柳宗元全集》《白香山集》《劉禹錫集》《樊川文集》《東坡集》《李清照集》《元遺山詩集》,總集之《全唐詩》《全五代詩》,詩文評之《樂府解題》《本事詩》《六一詩話》《冷齋夜話》,詞之《花間集》,曲之《詞林摘艷》《雍熙樂府》《盛世新聲》,戲劇之《元曲選》《孤本元明雜劇》《誠齋樂府》與小說之《世說新語》《新編五代史平話》《剪燈新話》《麗情集》《四游記》,還有單篇作品如劇作徑敘之《破佛骨表》《王泥水傳》《梓人傳》《毛中書傳》《郭駝子傳》《祭鱷魚文》《捕蛇者說》《進平淮西碑》《乞巧文》《送窮文》《題紅記》《崔徽傳》《錦西湖上馬嬌》《竹枝歌》《太平宴詩》《軍中凱歌》《淮清頌》,化用詩歌之《湘君》《九辯》《陌上?!贰顿浂∫怼贰惰^圖》《帝京篇》《滕王閣詩》《登鸛雀樓》《洗兵馬》《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越中覽古》《宮詞一百首》《獻浙東王大夫》《游子吟》《飲湖上初晴后雨》《春日偶成》,詞之《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行香子·草際鳴蛩》,賦之《洛神賦》《洛浦神女感甄賦》《蕪城賦》《巫山賦》《思舊賦》《滕王閣序》,諸宮調之《董西廂》,散曲之《斗鵪鶉·驃騎·禿廝兒》《鸚鵡曲·漁父》《醉太平·認不的之乎者也》,雜劇之《西廂記》《麗春堂》《青衫淚》《墻頭馬上》《東墻記》《秋胡戲妻》《東窗事犯》《喬教學》《曲江池》《貨郎旦》《對玉梳》《風云會》《紅梨花》《玉壺春》《伍員吹簫》《八仙過海》《豹子和尚》,傳奇之《紫釵記》,小說之《會真記》(《鶯鶯傳》)、《柳毅傳》,詩文辭賦散曲,說唱戲劇小說,蓬勃蒼莽猶如密叢茂林,羅丘盤壑,搜檢遴擇之幽深,雕琢刮磨之湛精,雖非潛海尋針,斬獲金剛,卻似摘卉插葩,裁繒織錦。

《牡丹亭》征引或化用集籍,最瞠目者當數集唐。集唐非自湯顯祖始,但制曲集唐,《牡丹亭》不但規(guī)模軼儕拔倫,而且造詣已臻化境神品?!芭R川四夢”以《牡丹亭》集唐最著,《邯鄲記》次之,《南柯記》最少,《紫釵記》未嘗集唐?!拔宕竺麆 眱H《牡丹亭》《長生殿》集唐,但《長生殿》問世比《牡丹亭》晚70年,集唐僅限下場詩。《琵琶記》《桃花扇》則都未集唐。《牡丹亭》55出,下場詩除第一出自作、第十六出未作外,其余53出都是集唐。下場詩集唐唯第五十五出8句,其余52出每出4句,54次,每次4句,共216句。下場詩集唐是主體。上場詩和其他念白也集唐,上場詩集唐見諸第十七、三十七、四十一、四十九、五十二、五十五出,其他念白集唐見諸第二十四、二十五、三十、三十二出,兩者每出一次。唯有第二十七、四十六、五十三出,每出二次,第二十七、四十六出上場詩、其他念白集唐各一次,第五十三出都是上場詩集唐。上場詩和其他念白集唐16次,每次4句,共64句,為輔翼。綜覈全劇,下場詩、上場詩和其他念白集唐70次,共280句。其中第五十二出作集句,第一、四句作者是南唐李后主、宋林升,故名副其實的集唐共278句。這280句,就是70首七絕或35首七律。若視為唐代七絕、七律,數量雖遠不及杜甫,但七絕趨近王昌齡,七律輕邁李白。因有280句,故詩人姓名就出現(xiàn)280次,其中78位詩人姓名只出現(xiàn)一次,其余詩人姓名至少出現(xiàn)兩次。去重復,實際涉及詩人127位。127位,部分詩人經常亮相,但280句,卻嵯峨葳蕤,各異其趣。按句數多少排序,依次為杜甫14句,韓愈10句,韋莊9句,李商隱、曹唐8句,白居易和王建7句,劉長卿、李白、司空圖、元稹、許渾6句,杜牧、韓偓、劉禹錫、羅隱、譚用之、張祜5句,王維、錢起、羅鄴、陸龜蒙4句,王昌齡、曹松、李山甫、柳宗元、盧綸、羅虬、薛能、張籍、朱慶馀3句,常建、陳陶、段成式、高駢、李涉、皮日休、僧子蘭、釋皎然、吳融、伍喬、雍陶、韋應物、溫庭筠、劉言史、于鵠、章碣、鄭谷、薛濤2句,共49位202句,其余如岑參、崔顥、戴叔倫等[11]每人一句,共78位78句。

《牡丹亭》集唐,尤重杜甫,富至14句,居征引唐詩之首。它們分布在第五、八、九、十三、十九、二十五、三十九、四十一、四十四、五十二出下場詩與第十七、四十一、五十二、五十五出上場詩。前者“百年粗糲腐儒餐”“閻閭繚繞接山巔”“便教鶯語太丁寧”“此身漂泊苦西東”“群雄競起向(原作‘問’)前朝”“白楊今日幾人悲”“恐失佳期后命催”“曳裾終日盛文儒”“囊無一物獻尊親”“只在他鄉(xiāng)何處人”十句,后者“竹石如山不敢安”“報答春光知有處”“便從巴峽穿巫峽”“興王會凈(原作‘靜’)妖氛氣”四句[12],它們對陳最良畢生作為塾師的窮窶迂執(zhí)、南安府清樂鄉(xiāng)巷陌與巒嶂的蜿繞偎抱、杜麗娘和春香談對的話外之音意在男女之情、柳夢梅背井離鄉(xiāng)求取功名的疲于奔命、李全與妻子楊婆蠢蠢欲動妄圖騷擾淮揚、春香對傷逝杜麗娘的縈念、石道姑催促柳夢梅別錯過趕赴選場、苗舜賓整日蠲忙于收考遺才、杜麗娘欲謁父母囊中羞澀、郭駝和軍校異鄉(xiāng)尋覓柳夢梅、石道姑陋室偷安、苗舜賓對皇帝恩澤的感酬、妓女王大姐的顛沛流離生涯、陳最良對朝廷平息騷亂的歌頌,都顯得卯榫絲縫甚為合宜,洋溢著對杜詩的鐘愛和師慕。其他如韓愈之“每逢佳處便開看”、韋莊之“早是傷春夢雨天”、李商隱之“微香冉冉淚涓涓”、白居易之“從此時時春夢里”、劉長卿之“傳聞闕下降絲綸”、杜牧之“包羞忍恥是男兒”、王維之“毛節(jié)朱幡倚石龕”、王昌齡之“日日悲看水獨流”、常建之“日暮沙場飛作灰”以及岑參之“隴山鸚鵡能言語”[13],也能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動靜蔚映,情景盛茂,使博學與高才猶如龍騰鳳翥,頡頏儷偕,吟鳴呼響。

《牡丹亭》情節(jié)時間相對亙久,雖寫南宋,卻未避明。劇作自始至終所敘不逾五載。第四十九出寫柳夢梅投宿淮揚,淮揚安撫使杜寶張貼安民告示,落款有“建炎三十二年五月日示”字樣,乃全劇唯一透露情節(jié)具體時間的細節(jié),抑或出于藝術創(chuàng)作緣故,將“紹興”誤作“建炎”。因“建炎”是宋高宗的第一個年號,僅四年(1127—1130),而第二個年號是“紹興”,則長達三十二年(1131—1162)。紹興三十二年正是宋高宗在位的終年。自此至第五十五出,雖經“鬧宴”“榜下”“索元”“硬拷”“聞喜”“圓駕”六出,但情節(jié)時間仍在紹興三十二年。劇情反復交代杜麗娘傷春夭殤三年,故她去世的時間當為紹興二十九年(1159)中秋夜(第二十出屢說杜麗娘亡日是“八月半”“中秋”)。杜麗娘自第三出上場至第二十出病逝,雖經“訓女”“延師”“閨塾”“驚夢”“尋夢”“寫真”“診祟”“鬧殤”八出,但情節(jié)時間仍在紹興二十九年。因第十六出甄氏說“因何一病,起倒半年”,而杜麗娘上場時正是“春光如許”“春光一二”“春光明媚”,這“春光”自是陽春三月?!赌档ねぁ非楣?jié)時間起止是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三月至三十二年五月,約略四年多。關于柳夢梅年齡,第五十二出寫軍校尋覓柳夢梅,卻看見狀元駕牌頒示有“欽點狀元嶺南柳夢梅,年二十七歲,身中材,面白色”字樣,此出情節(jié)時間是紹興三十二年,那么,柳夢梅上場的年齡當為24歲,生于紹興五年(1135)。杜麗娘的年齡,劇作多次明言“二八春容”“奴年二八”“二八年華”,也就是紹興二十九年16歲,紹興三十二年19歲,生于紹興十三年(1143)。柳夢梅比杜麗娘大8歲。然而,劇作所寫杜麗娘年齡歷來都是“二八”,第十、十四出杜麗娘俱說“年已二八”“二八春容”,第二十五出甄氏說“小姐去世,將次三年”,第二十七出石道姑說“看守杜小姐墳庵三年之上”,杜麗娘魂說“女監(jiān)三年”,可第二十八、三十二、五十五出杜麗娘還說“奴年二八”“年華二八”“二八年華”。若非世故,則必屬紕漏。但作為名劇,似非世故,當為紕漏。第二十九出寫與柳夢梅“唧唧噥噥”的“年方念八”的“韶陽小道姑”(杜麗娘魂附之女),“念八”即廿八,乃二十八,第三十三出“麗娘原是他香閨女,十八而亡,就此攢瘞”,都系筆誤。柳夢梅是24歲至27歲,杜麗娘是16歲至19歲,而杜寶是50歲至54歲,陳最良是60歲至64歲。第十五出金主完顏亮說“趙康王走去杭州,今又三十余年”,封南人李全為溜金王,“限他三年內招兵買馬,騷擾淮揚地方”,情節(jié)時間當為紹興二十九年,再加建炎四年,為三十三年,符合“三十余年”之說;“三年內”即自紹興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1161)。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再次遷都汴京,親率大軍分四路進犯南宋。劇作之“淮警”“移鎮(zhèn)”“御淮”“寇間”“折寇”諸出,正與史合。紹興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這四年,高宗已將退閑,宰相湯思退、陳康伯、朱倬隨循,李清照、岳飛、陳與義去世,張元幹、張孝祥、曾幾垂暮,辛棄疾、陸游、楊萬里、范成大、胡銓、陳亮正值青壯。就南宋152年的歷史而言,自“靖康之變”至紹興三十二年,只有35年,僅占五分之一,甫過而立。南宋就是一個煎熬的王朝,開局的這35年煎熬,剩余的117年更是煎熬?!赌档ねぁ返臍v史背景是南宋,但時代氛圍卻是明朝。如副末“陳教授說下梨花槍”之“教授”、甄氏“難道八字梳頭做目呼”之“八字梳頭”、“末儒巾藍衫上”之“藍衫”、春香“學生領出恭牌”之“出恭牌”、南安父老“義倉社學”之“社學”、南安公人“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之“快手”、李全“山妻獨霸蛇吞象”之“蛇吞象”、陳最良“到京伴禮送人”之“伴禮送人”、僧尼“香山奧里巴”之“巴”與“這寺原是番鬼們建造”之“番鬼”、杜麗娘“再看這青詞上”之“青詞”、石道姑“大明律,開棺見尸,不分首從皆斬”之“大明律”,稱謂、發(fā)型、服裝、制度、俗語、風氣、翻譯和法律,都是明朝的習慣與時尚,而直標“大明律”,顯屬明知故犯。《牡丹亭》問世的萬歷二十六年明朝已歷230年,又18年湯顯祖逝世,又28年明朝覆滅。審視《牡丹亭》的征引或化用,不宜拒排明代。而這一年,湯顯祖棄官歸隱。此后萬歷二十八年(1600)、二十九年(1601),《南柯記》《邯鄲記》誕生。萬歷二十六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是湯顯祖創(chuàng)作最壯盛的三年。而萬歷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又是湯顯祖思想最激越的四年。這四年,萬歷帝平定播州(今貴州遵義)之亂,宰相是趙志。徐渭和唐宋派作家仙逝,李贄和公安派、吳江派作家老邁,鐘惺、譚元春甫過弱冠。湯顯祖與李贄和公安派、吳江派作家同儕,雄踞晚明前期?!赌档ねぁ非楣?jié)時間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1159—1162)與湯顯祖思想最激越的明神宗萬歷二十六年至二十九年(1598—1601)都是四年,雖各自處在彼此王朝前后期,境遇、狀態(tài)和感受卻仿佛不無相似?!赌档ねぁ冯m創(chuàng)作于湯顯祖思想最激越的四年的第一年,卻吞納了整個晚明思潮和風氣。湯顯祖將自己最激越思想與晚明最狂狷氣質以至中國最卓犖文化精神通過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四年揭橥出來。

《牡丹亭》情節(jié)地區(qū)比較浩闊,雖敘南宋,卻采明代建置。杜寶表稱杜甫后裔,祖籍當為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是“巴上生的”,所謂“西蜀”“巴蜀”“三巴”,都指四川,居址是成都萬里橋西浣花溪,在南安府(今江西大余縣)任太守。南安地處江西西南,與廣東接壤毗鄰。甄氏宣稱是魏朝曹丕甄皇后嫡派,祖籍自是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縣),生于峨眉(今四川峨眉縣)。他們一家都客寓南安府衙。杜寶行蹤是南安府大庾縣清樂鄉(xiāng)、揚州、淮安和臨安。甄氏和春香隨杜寶同至揚州、淮安,但在淮安與杜寶告別,和春香徑走臨安。杜麗娘夭殤前在南安,夭殤后魂赴十地閻羅地獄,再經“魂游”“幽媾”“歡撓”“冥誓”“回生”也在南安,終至“婚走”臨安。柳夢梅郡望是河東,雅稱柳宗元族裔,嘗居柳州,轉徙廣州,家距朋友韓子才寄寓的廣州趙佗王臺(今越秀公園)不遠。他的行蹤是廣州及其趙佗王臺、香山岙多寶寺、南安、臨安、淮安,終歸臨安。陳最良除南安,行蹤是揚州、淮安、臨安。石道姑始終在南安。金主完顏亮駐蹕中都,李全、楊婆都是淮安人,騷擾淮安后降宋出海。苗舜賓行蹤是廣州香山岙多寶寺和臨安。《牡丹亭》情節(jié)的五個樞紐地區(qū)是南安、廣州、揚州、淮安和臨安。其中南安戲份最多,是情節(jié)最襟要地區(qū),主場是府衙與后花園。自開篇至第三十七出“駭變”有29出在南安。臨安是南宋首都,是情節(jié)次要地區(qū)。第三十九出“如杭”至結尾有9出在臨安。次于南安與臨安的情節(jié)地區(qū)是淮安,是李全騷擾淮揚以至覬覦臨安、杜寶奉命御敵的宋金戰(zhàn)爭前線,有6出。還有4出情節(jié)地區(qū)是柳夢梅家鄉(xiāng)廣州,3出情節(jié)地區(qū)是杜寶任安撫使的淮揚府治揚州。南宋南安稱軍,揚州稱路,劇情都稱府,乃明建置。南宋偏安淮河之南,疆域、版圖狹隘,情節(jié)地區(qū)南安尤其廣州、揚州、淮安、臨安,都是江西、廣東、江蘇和浙江要府沖州,幅員所及已是江山半壁。明代這五個城市非但未嘗衰微,反而更繁盛。湯顯祖生于江西撫州府臨川縣,樞要行蹤是北京、南京、徐聞、遂昌。而撫州與南安屬江西,南京與揚州、淮安屬江蘇,徐聞與廣州屬廣東,遂昌與臨安屬浙江,北京即金中都?!赌档ねぁ非楣?jié)地區(qū)府州與湯顯祖行蹤市縣省份相同,情節(jié)地區(qū)南安、廣州、揚州、淮安、臨安則蘊蓄著湯顯祖在撫州、徐聞、南京、遂昌的體驗,而金中都所謂“南海子、北海子”就是北京南海和北海,也無疑融入了湯顯祖的北京經歷。尤為可貴的是,《牡丹亭》所寫香山岙,即澳門,雖存異議,但說香山岙多寶寺為“番鬼們建造”,實乃明代洋商來華生活寫照。而在明代“番鬼們”最早且能建造寺廟的唯有澳門。葡萄牙人始居澳門至葡萄牙政府委任首任總督(1553—1623)之時段與湯顯祖生平(1550—1616)基本一致。湯顯祖創(chuàng)作《牡丹亭》之年,葡萄牙人居住澳門四十五年,而距葡萄牙政府委任首任總督只剩二十五年。湯顯祖到過澳門,留下《香岙逢賈胡》《聽香山譯者》《香山驗香所采香口號》諸詩。

《牡丹亭》的戲眼固非杜麗娘莫屬。它所以穿古越今、風靡大江南北甚至馳名寰宇,悉因天下有情女子杜麗娘。讀者、觀眾不分性別、年齡,不論職業(yè)、國籍,耽讀和癡賞《牡丹亭》的初衷都是企慕為愛情生而死、死而生的杜麗娘。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杜麗娘是愛情的化身。她沒有愛情,就沒有生命,是湯顯祖愛情觀的形象表達,與人類愛情理想高度契合。自明季問世迄今,即使未來以至永世,《牡丹亭》和杜麗娘必定深受歡迎而廣為傳頌。她是女主角,更是靈魂和中心,劇情基本圍繞她展開,為第一層次。柳夢梅雖是男主角,篇幅與杜麗娘平分秋色,但分量比杜麗娘略輕,處于被動地位,屬配角,為第二層次。杜寶、陳最良、石道姑、甄氏和春香為第三層次。苗舜賓、李全與妻子楊婆、完顏亮則為第四層次。韓子才、郭駝、花郎、胡判官、花神以及宋高宗(只以聲內應,實未上場)為第五層次。還有將軍、樞密、文官、軍士、公差與住持、通事、番鬼、皂隸、門子、報子、父老、田夫、牧童、采桑采茶女、妓女、賊兵敵寇、鬼吏鬼犯、鬼卒夜叉,等等,真可謂三教九流,各色眾人,窮形盡相,兼容并蓄。其中值得格外關注的人物是石道姑,她是一位石女。石女是指生殖器官天生缺失或閉鎖的女性,乃是懷孕時胎兒身體發(fā)育到生殖系統(tǒng)而出現(xiàn)短暫停滯導致生殖器官未能完全成型的結果,屬于嚴重生理殘疾。此概率雖萬不及一,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古籍雖不乏記載,文學作品卻罕有描寫。《牡丹亭》之外,似乎還沒有哪部文學作品尤其是古代文學作品將石女作為一位比較重要的藝術形象。湯顯祖與《牡丹亭》是第一而且唯一描寫石女的作家作品,非但沒有歧視,相反還頗為崇尊,這在中國甚至世界文學史上都彌具突破和開創(chuàng)意義。杜麗娘、柳夢梅以至杜寶、陳最良,著論籍籍,無須饒舌。石道姑及其塑造意旨卻鮮見備述。湯顯祖筆下的石道姑雖體殘命屨,卻善良熱忱,靜恭誠信。他所以刻意塑造石女,與著力描寫杜麗娘死而生相同,欲使蕓蕓眾生洞曉“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盡”[14],未嘗經驗并非毫無存在。石女與《千字文》的出現(xiàn),都是曠古奇聞,看似匪夷所思,實則金石鑿鑿。把石女與《千字文》一起納入劇情,人文雙奇,是湯顯祖“第云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必有邪”[15]全息神思之輔翊。還有郭駝也殘疾,他頭癩背駝,與石女同,殊非閑筆。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有多次點綴的“番鬼”,他們經商、建寺、嫖妓,以及“通事”(翻譯),使《牡丹亭》浸染著異域風情而成為中國較早描寫洋商及其生活的文學作品。

《牡丹亭》規(guī)略宏大,博覽精閱,攝契適變,憑情會通,似文梓瓊珠,若江海昆鄧,大凡自然、社會、文化,庶多網羅,幾無遺闕。天文、地理、人物、職官、科舉、兵燹、農商、飲饌、服飾、居所、出行、醫(yī)藥、花鳥、珠寶、宗教與藝術、風俗、典故、逸事、稱謂、語匯,可謂涉筆百科,落墨眾域。天文之如烏府蟾宮、張鬼奎罡、谷雨中秋,地理之如名勝景觀之藍橋、玉茗堂、牡丹亭、三生石、天竺寺、越王臺、五羊城、萬里橋、浣花溪、梅花觀、多寶寺,人物之如神話傳說(嫦娥、望帝、宓妃、劉晨阮肇、裴航云英、牛郎織女)、儒道釋番(孔孟韓荀朱程、玉皇王母八仙、菩薩喇嘛善財、耶穌教士洋商)、帝王后妃(虞舜嬴政、甄妃太真)、卿臣將帥(皋陶周公、岳飛宗臣)、清官能吏(鄧攸、李固、杜喬、包拯、海瑞)、詩人騷客(自屈原至作者,多所征引,甚為繁富)、名媛才女(西施、緹縈、王嬙、班昭、蔡琰、貂蟬、謝道韞、衛(wèi)鑠、李清照),職官封號之如平章、朝散、太守、安撫使、縣君、校書、五馬、封誥,科舉學校之如三場、登科、生員、宗師、齋長、狀元、府學、閨塾、翰林院,兵燹之如夷虜、龍韜、樞密院、梨花槍、轅門、箭坊、戰(zhàn)馬、雕鞍、盔纓、兵符、羽書,農商之如農民父老、鄉(xiāng)約保甲、田夫牧童、桑麻糞渣、短耙長犁、農歌牧笛與蘇木胡同、海南會館、鋪子、瓦市、門戶(妓院)、營妓、花粉錢、番回海商、黃金銀兩,飲饌器具之如茶酒、蟠桃、檳榔、粗糲、粽子、百草精、太平宴、瓊林宴、平安酒、水陸、席珍、果酒、案酒、銀臺盤、尊俎,服飾打扮之如獬豸冠、金貂領、紫袍金帶、蒲桃褐、藍衫、儒巾、鶴氅、海青、羅衣、裙衫、雙鬟、八字梳頭、宜春髻子、鳳尖頭,居所之如衙舍、客店、香閣、幽閨、繡房、金闕、云堂、道觀、紫陽宮、閻浮殿,出行之如車、馬、舟、船、轎、傘、皂蓋,醫(yī)療之如九還丹、褲襠散、還魂丹、反精香、助情花、天南星、史君子、針灸、道覡、診祟,花(三十九種花[16])鳥(斑鳩、伯勞),珠寶之如瑯玕、煮海金丹、鐵樹花、貓眼、母碌、珊瑚樹,宗教之如地府鬼門、十地閻羅、浮屠、喇嘛、菩薩、觀音、急急如律令敕、篆符、道姑、基督、上帝、梓童帝君,藝術之如園藝、游玩、寫真、玩真、鑒寶、印章、游戲、雜技,風俗之如婚嫁、喪葬、咒符、男風、叩齒、節(jié)令及隨喜,典故之如做真真無人喚叫,逸事之如朱衣暗點頭,稱謂之如爹娘、小姐及先生、教授、西席、管家、門子、丫鬟、小廝,語匯之如古語(做門楣)、俗語(人命關天重、香火秀才、見面錢、賠錢貨、母大蟲)、方言(儂、查梨、尿鱉子、疙辣、不中)、民謠(生男勿喜女勿悲)、諺語(自在不成人)、行話(哨尖兒、入監(jiān)油)、諧音(賤房—箭坊)、歇后語(豬尿泡疙瘩偌廬胡——沒褲)以及外來語(兀剌、拽剌、克卜喇、那顏、鎖陀八、都麻)等。

作品人物命運盡可能接近或超越現(xiàn)實人物命運,這是古今中外所有作家自覺或不自覺循蹈的基本創(chuàng)作原則。它的形態(tài)愈千姿百態(tài),原因愈無奇不有,作品就愈波詭云譎,愈驚心動魄。作品人物死亡是作品人物命運的終結,它的形態(tài)也宜吉兇乘除,原因固當非拘一途。如此創(chuàng)作,既是作家的初衷和天職,也是作品的本色和常態(tài)。在文學史上,這樣的作品琳瑯滿目,浩若煙海,非但司空見慣,甚至熟視無睹。然而,因作品人物導致現(xiàn)實人物夭殤特別是連鎖般夭殤的杰作卻寥若晨星,屈指可數。《牡丹亭》就是這種尤其在中國堪稱絕無僅有的驚人佳構與蓋世華章?,F(xiàn)實人物因作品人物夭殤,比作品人物、現(xiàn)實人物非命橫死更有感染力、震撼力和沖擊力。此現(xiàn)象極為罕儔,遍檢世界文學都仿佛未嘗邂逅。《牡丹亭》當屬孤章絕篇,它委實使馮小青、俞二娘、商小伶和內江無名氏四位明季妙齡嬌姝喪魂落魄,斷腸而逝。此雖系特定時代、環(huán)境下突發(fā)的極端事故,也非湯顯祖蓄意,卻毫無疑問地佐證了湯顯祖的奪天神思與《牡丹亭》的無敵鴻裁。

總之,作為杰作佳構,《牡丹亭》傳奇自問世(1598)到現(xiàn)在四百多年來,不論才略、學殖、識度,還是胸襟、氣象、境界,總是中國戲曲的冠冕和楷模,再加之輕圓啴緩、以“水磨調”飲譽劇壇的昆曲聲腔,一直備受推崇,迄今仍活躍在世界舞臺。其豐富的文學資源與杰出的藝術魅力一樣,值得后人不斷采擷、挖掘。


[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曲海總目提要〉新編》”,項目編號:18ZDA256。

[2] 李占鵬,海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戲曲史研究;王偉,海南師范大學文學院2016級博士生,主要從事元明清文學研究。

[3] 本文劇情引文皆出自徐朔方、楊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初版,1982年再版)。

[4] 《牡丹亭·作者題詞》。

[5] (清)章學誠:《與喬遷安明府論初學課業(yè)三簡(二)》,載《章學誠遺書》卷九,文物出版社,1985,第88頁。

[6] (清)章學誠:《易教上》,載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卷一“內篇一”,中華書局,1985,第1頁。

[7] (明)湯顯祖:《答管東溟》,載徐朔方箋?!稖@祖全集》詩文卷四十四,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第1295頁。

[8] (清)褚人獲:《千字文》,載李夢生校點《堅瓠集》戊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第396頁。

[9] 《牡丹亭·作者題詞》。

[10] (明)張琦:《衡曲麈譚·作家偶評》,載《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第270頁。

[11] 這七十八位詩人是:張窈窕、苗發(fā)、張泌、趙嘏、張繼、羊士諤、崔日用、張說、蘇廣文、唐彥謙、武元衡、崔道融、譚峭、步非煙、僧懷濟、朱褒、張南史、薛據、徐凝、廉氏、天竺牧童、張子容、岑參、顧況、胡宿、韋氏子、熊孺登、崔魯、陳羽、景舜英、潘雍、張蠙、戴叔倫、張建封、劉氏、杜審言、李端、朱灣、陳標、劉商、章孝標、竇鞏、歐陽詹、薛逢、王遵、韋洵美、張喬、韓翃、耿湋、李紳、鄭畋、張曙、殷文圭、韓溉、僧貫休、鄭瓊羅、僧無則、李群玉、王初、張隱、沈佺期、雍裕之、李建勛、魚玄機、女光、令狐楚、無名氏、秦韜玉、李咸用、皇甫冉、賈島、李后主、林升、方干、孫元晏、崔顥、李中、韋元旦。

[12] 出自《賓至》《夔州歌十絕句其四》《絕句漫興九首之一》《清明二首之二》《夔州歌十絕句其三》《存歿口號二首之一》《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又作此奉衛(wèi)王》《重贈鄭鍊絕句》《戲作寄上漢中王二首之一》《絕句四首之二》《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承聞河北諸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之五》。

[13] 見第十七、二十四、二十五、十九、五十五、五十三、二十七、五十二、四十五、二十九出。出自《將至韶州先寄張端公使君借圖經》《長安清明》《野菊》《題令狐家木蘭花》《獄中聞收東京有赦》《題烏江亭》《送方尊師歸嵩山》《萬歲樓》《塞下曲四首之二》《赴北庭度隴思家》。

[14] 《牡丹亭·作者題詞》。

[15] 《牡丹亭·作者題詞》。

[16] 第二十三出“冥判”[后庭花袞]寫到的花為:碧桃花、紅梨花、金錢花、繡球花、芍藥花、木筆花、水菱花、玉簪花、薔薇花、蠟梅花、剪春花、水仙花、燈籠花、荼蘼花、金盞花、錦帶花、合歡花、楊柳花、凌霄花、辣椒花、含笑花、紅葵花、女蘿花、紫薇花、宜男花、丁香花、豆蔻花、奶子花、梔子花、李子花、枳殼花、海棠花、孩兒花、姊妹花、水紅花、瑞香花、旱蓮花、石榴花、杜鵑花,共三十九種,可謂后世曲藝《報花名》之濫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