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漢代樂府詩
樂府原是官府(署)名,秦與漢初就有了這一機構(gòu),后來演變?yōu)橐环N詩體名,它包括樂府民歌與文人樂府詩兩部分。
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是采收樂府詩最完備的詩歌總集。該書將從漢至唐的樂府詩按所用音樂的不同,分為12類加以著錄,其中兩漢樂府詩主要保存在《樂府詩集》的《郊廟歌辭》、《相和歌辭》、《鼓吹曲辭》和《雜歌謠辭》中,而以《相和歌辭》數(shù)量最多。
一、兩漢樂府詩的思想內(nèi)容
《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案杏诎罚壥露l(fā)”是西漢樂府歌詩的精髓與靈魂。
首先,是對社會各種問題和弊端的反映。
其一,反映社會底層平民百姓的痛苦與掙扎。平民百姓悲慘的生活景象,在樂府詩中有直接的反映。
《平陵東》寫義公遭劫而被勒索。官吏貪暴,壓榨良民,甚至用綁架劫持的手段殘害人民。
《婦病行》敘述妻死兒幼,丈夫和兒子饑寒交迫的悲慘情況。
《孤兒行》寫一個孤苦伶仃的孤兒在父母死后,遭受著兄、嫂的虐待。
《東門行》敘述的就是一個城市平民不甘忍受剝削與壓迫,不得不鋌而走險,進行抗爭的故事:
出東門,不顧歸。來入門,悵欲悲。盎中無斗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愿富貴,賤妾與君共餔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fā)時下難久居。
這首詩將當時反抗者的被逼無奈和下決心把劍反抗的場景記錄了下來,顯得難能可貴。
其二,反映權(quán)貴勢要的驕奢。
《雞鳴》、《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三詩,同是收錄在相和歌辭中,都是以富貴之家為表現(xiàn)對象,反映了漢代統(tǒng)治者極端荒淫奢侈的生活。
《相逢行》三婦織綿鼓瑟的情景后被名為“三婦艷”,成為富貴之家的象征。
其三,反映士卒役人的控訴與哀歌。
漢代自武帝起,長期對外用兵。窮兵黷武,徭役和兵役,給人民帶來了無盡的傷害。
《戰(zhàn)城南》是一首悼念陣亡將士的詩,全詩籠罩著悲壯的氣氛,控訴了戰(zhàn)爭的罪惡。
《十五從軍征》就揭露了漢代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寫一個老兵回鄉(xiāng)后無家可歸的悲慘情景。
征卒戍夫離鄉(xiāng)背井,遠在異地,只能唱著凄涼的懷鄉(xiāng)曲,《古歌》云: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zhuǎn)。
《東光》中有“諸軍游蕩子,早行多悲傷”之句?!侗琛分姓f“欲歸家無人”,所以只能“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這些發(fā)自心底的悲憤的呼喊,無不使讀者動容。
其次,是對男女兩性的感情世界——愛恨情仇的反映。
婚戀題材的作品在漢代樂府詩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其中的不少詩作堪稱精品。女性們有敢于追求婚姻自由者,也不乏怨女、棄婦,她們的悲訴、抗議被大量保留在樂府詩中。
漢代樂府詩中有一首歌比較特殊,既是一首勞動之歌,也是一首情歌,情調(diào)清新活潑,是少見的歡快之歌。此歌即《江南》。這是一首采蓮歌,又名《江南曲》、《江南可采蓮》。
《飲馬長城窟行》寫一種相思而兩地哀愁。
《上邪》寫一位癡情女子的自誓之詞。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假設(shè)列舉5種千載難逢、極度反常的自然現(xiàn)象,表白自己對愛情矢志不移的決心。此詩堪稱情歌中神品。
《有所思》寫一位女子因戀情受挫而由愛到恨的感受。詩中女子精心準備了珍貴的禮品欲送給“大海南”的戀人,卻在聽聞對方有二心時,折碎、燒毀了禮品,并表示決絕之意:“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白頭吟》寫一位女子遭到遺棄而毅然決絕的感受。詩中女子光明皎潔,“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一旦“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并提出“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愛情理想。
《上山采蘼蕪》通篇問答成章,寫一位棄婦與故夫的邂逅相遇,棄婦仍留戀舊情。這位棄婦被棄的原因與此詩創(chuàng)作的意圖,歷來有爭議。有一種說法認為棄婦被棄是因為無子,棄婦和故夫都留戀舊情。故夫念念不忘的是棄婦的“手爪”,她的勞動生產(chǎn)能力。
另外,《陌上桑》與《孔雀東南飛》是漢樂府詩中寫男女兩性情感的代表作,也是漢樂府詩的代表作。
最后,是對樂生惡死的生命觀的反映。
惡死的篇章,有漢代流行的兩首喪歌:《薤露》和《蒿里》。詩中對人命危脆的感慨何其悲涼。
樂生的篇章,則以神靈和仙人為主體。如郊祀歌《日出入》、《練時日》、《華燁燁》,雜曲歌辭中的《艷歌》等都表達了與神仙同生的意愿。
漢代樂府詩中也有一些篇章具有明顯的勸誡傾向。如《長歌行》是一首勵志詩,勉勵人們要惜時奮起。又如《猛虎行》警示游子不要跟隨惡人干非法無禮的事情。
漢代以前,只有《詩經(jīng)·豳風·鴟鸮》是嚴格意義上的寓言詩。漢代樂府詩中卻有多首寓言詩,大多數(shù)寫世路崄巇、明哲保身之意。如《烏生》、《枯魚過河泣》、《雉子班》、《豫章行》等,這些寓言詩想象奇特,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是漢末亂世在人們心靈中投射的陰影。
三、漢代樂府詩的藝術(shù)特征
在我國文學史上,兩漢樂府敘事詩標志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中國古代的敘事詩,可以說完全是在漢樂府民歌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它的藝術(shù)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
其一,詳于敘事而略于抒情,這是漢樂府詩最突出的特征。漢代樂府敘事詩的出現(xiàn),標志著中國古代敘事詩的成熟。
其二,眾多人物形象的塑造。漢樂府詩塑造的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為后代敘事詩的人物形象塑造提供了借鑒。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藝術(shù)成就很高,塑造了數(shù)個鮮活的典型人物?!稘h魏樂府風箋》評《孔雀東南飛》云:“歷數(shù)十許人口中語,各各有其聲情,神化之筆也?!?/p>
其三,語言樸實自然,清新活潑。漢樂府詩的語言一般都是口語化的,樸實無華、不加雕飾,又極富生活氣息、世事情趣。胡應麟《詩藪》卷一評云:“漢樂府歌謠,采摭閭閻,非由潤色;然而質(zhì)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遠,天下至文,靡以過之!”
其四,體制多樣,形式自由。漢樂府詩的體裁以五言為主,兼有七言和雜言等,句式多樣,在于靈活,有助于表達復雜的思想感情,對五言詩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的作用。一般說,西漢樂府詩多雜言,東漢樂府詩多五言,總的趨勢是由雜言向五言發(fā)展。
其五,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色彩。漢代樂府詩的不少篇章都帶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犊兹笘|南飛》和《陌上?!范俭w現(xiàn)出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結(jié)合。
另一方面,現(xiàn)實主義仍舊是漢代樂府民歌的基調(diào)。由于漢樂府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高超的藝術(shù)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現(xiàn)了以樂府為系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體系。這個體系的發(fā)展鏈條是:“緣事而發(fā)”(漢樂府) “借古題寫時事”(建安曹操等人的古題樂府) “即事名篇,無復依傍”(杜甫創(chuàng)作的新題樂府) “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所倡導的新樂府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