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野火燒不盡

送你一匹馬 作者:三毛


野火燒不盡

完了學期最后一堂課,站在最喜愛的一班學生的面前,向他們致謝。道謝他們在這四個月里的鼓勵、支持、了解、用功和這份永不蹺課的紀錄。

然后,我站在講臺上,向全體學生微微地彎下身去,說:“謝謝你們所給我的一切?!?/p>

學生們一個一個經過我,有的對我笑一笑,有的,上來說:“老師,謝謝你。”

已是傍晚了,我捧著大沓的作業(yè),慢慢走回宿舍。山上的冬日總也是風雨,每一場課后筋疲力盡近乎虛脫的累,是繁華落盡之后的欣慰、喜悅、踏實和平安。

于是,我去買一個便當,順路帶回家,燈下的夜和生命,交付給批改到深更的散文和報告。

答案,已經來了。追求和執(zhí)著,在課室那一堂又一堂全力付出的燃燒里,得到了肯定。

四個月,為學生念了多少本書,想了多少吸引他們、啟發(fā)他們的讀書寫作的花樣?在一張張大孩子的臉上,我,已清楚看見自己耕耘出來的青禾。

在那每一堂安靜專注得連掉一根針也聽得出來的課室里,只有我的聲音,在講述一場繁華鮮活的人世和美麗。

有的孩子,當我提醒重點,講兩遍三遍時,抄下了筆記,再閉上眼睛——他們不是在睡覺,他們正在刻下書本里所給我們的智慧、真理、人生的面相、藝術文學的美和那份既朦朧又清楚的了解與認知。

面對著這一群知識的探索者,一點也不敢輕心,不能大意,不可錯用一個語句和觀念。我的肩上,擔著從來沒有的責任和使命。而且,這是當仁不讓的。

下課之后,常常想到自己哲學系時的一位老師李杜先生,因為這位老師當年認真的哲學概論和重得喘不過氣來的邏輯課,打下了我這個學生今日仍然應用在生活、思想里的基礎和準則。

老師,我永遠不能忘記您的賜予。

一堂精彩的課,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師付出了這份認真,堂上便有等著滋潤的幼苗和沃土。灑下去自己的心血吧,一個好農夫,當田就在你面前的時候,你不能再去做夢。

我今天的孩子們,念了全世界最有趣的學系——中國文學系,文藝創(chuàng)作組。這自然是十分主觀的看法,每一種學問里,都有它本身的迷藏和神秘,只是看人喜歡哪一種游戲,便參加了哪一場追求。我仍是說,退一步說,文藝創(chuàng)作組的學生除了勤讀小說詩歌戲劇評論之外,該用功的,目前便是在紙上創(chuàng)造另一次生命,這種生涯,說來又是多好。

旁聽的同學多,共同科目選課的同學也滿。外系的孩子,并不是沒有文學的欣賞能力和這一份狂愛。那么有教無類吧,孩子,你的臉上,已經濺到了書本的花瓣,老師,再給你一朵花。

最不喜歡偶爾翹了別的課,喘著氣爬上大成館五樓的學生,這份心,是真、是熱,可是聽課也得明白一氣呵成的道理。師生之間,除了書本之外,尚有時日加深的溝通與了解;這份一貫,不能是標點句號,這是一道接連著奔涌而來的江河,偶爾地來聽課,是不得已撞堂,取舍兩難,結果呢?兩個都失去了,沒有得到一個完全的。

師生之間心靈的契合,一霎相處只是激越出來的火花,不能長久。課堂上,我要求的是激越狂喜之后沉淀下來的結晶。這個實驗,需要慢火、時間和雙方的努力,戰(zhàn)國之后,才有春秋;好一場智慧的長跑,標桿卻是永恒。

知道學海無涯,我們發(fā)心做做笨人,孩子,跟老師一起慢慢跑,好不好?一面跑一面看風景吃東西玩游戲說笑話,讓我們去追求那永不肯醒的癡迷和真心。它是值得的,里面沒有如果。

有一天,當我們跑累了,坐下來,休息一會兒,回頭看一看,那些綠水青山里,全是我們的足跡。那時候,你必然有汗,可是你不會汗顏。

我們沒有跟什么人競賽,我們只是在做一場自自然然的游戲,甘心情愿又不刻意,是不是?如果真是我的孩子們,這個是不是,都已是多余的了。

只有那么一堂課,我的講臺上少了一杯茶,忍耐了兩小時的渴累,我笑著向學生說:“謝謝你們聽課,下星期再見!”

回到宿舍里,我自責得很厲害,幾乎不能改作業(yè)。不是好老師,失敗的老師,不配做老師——我埋在自己的手臂里,難過得很,忘了去買便當。

自從搬到宿舍來之后,房間永遠整整齊齊,地上一片細細的紙屑都趕快拾起來,不肯它破壞了這份整潔安適的美和美中的規(guī)矩,這個,在我,就是自然。

潛意識里,期望在生活上,也做一個師長的榜樣,孩子下課來的時候,給他們一杯熱茶,一個舒適又可以吐露心事的環(huán)境和一盞夜間的明燈。

然而,這些默默的禮貌和教化,卻換不來那份書本與生活的交融。一個不懂得看見老師講臺上沒有茶的學生,或是明明看見了卻事不關己的學生,并沒有受到真正的教育,書,在生活行事為人上不用出來,便是白讀。

這份生活的白卷,是不是我——一個做老師的失職?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永遠不肯在課堂上講一句重話,孩子們因為不能肯定自己,已經自卑而敏感了。責罵治標不治本,如何同時治標治本,但看自己的智慧和學生的自愛了。

下一堂課,仍然沒有那一杯象征許多東西的茶。老師輕輕講了一個笑話,全班大半的人笑了,一個學生笑了不算,站起來,左轉,走出去,那杯茶立即來了。在以后的學期里,不止是茶與同情,以后的課里,又有了許多書本之外師生之間出自內心的禮貌和教養(yǎng)。

彼此的改進,使我覺得心情又是一次學生,而我的老師們,卻坐在我面前笑瞇瞇地聽講。春風化雨,誰又是春風?誰又是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