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真正的美是留有想象空間的美——《詩經(jīng)·蒹葭》賞析

大學語文名篇導讀·詩歌卷 作者:蘇愛風


8.真正的美是留有想象空間的美——《詩經(jīng)·蒹葭》賞析

【導讀】

《蒹葭》是詩三百篇中最為人熟知的篇目之一,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將其作為一首愛情詩來讀,它道出了愛情中最動人、最美的一面。愛情,美在何處?美在兩情相悅?美在生死相許?也許是,但是如果愛情中缺少對心儀對象的想象和追尋,就不可能有愛的神魂顛倒、心醉神迷。陳啟源在《毛詩稽古編·附錄》中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睉賽蹠r,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必然會浮想聯(lián)翩、苦苦追尋,這樣的魂牽夢繞,《關雎》篇也有描寫:“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此詩開篇先以蒹葭起興,深秋季節(jié),拂曉之時,大自然的景象是那樣的凄清和冷寂,瑟瑟的秋風,寒霜遍野,水邊蘆葦叢生,隨寒風搖蕩,在昏暗的光線下呈現(xiàn)出蒼茫、迷蒙的景致。一位詩人佇立水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為的是追尋那思慕已久的人兒,詩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哪里呢?“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彼驮谖疫b望的地方,即河水的另外一邊。在茂密的蒹葭叢里,她若隱時現(xiàn)、時有時無。只有超越這一水盈盈的巨大阻礙,才能追尋到自己所傾慕的人兒。于是,“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沿著河邊小道逆流而上,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順流而下,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動?!北M管詩人有著堅定的信念,百折不撓的精神,“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勇氣,但“伊人”依然還只是虛無縹緲的影子,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錢鐘書《管錐編》中說過:“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也不過是反復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征??梢哉f,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內(nèi)容與首章基本相同?!吧n蒼”、“凄凄”、“采采”,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青到泛白,秋意越來越濃,詩人身處的環(huán)境越來越寒冷。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fā),形象地表明了時間的變化,詩人從天未亮一直到太陽升起落下,面對茫茫秋水,“伊人”看似近在眼前,卻可望而不可即,無法跟上她的背影、追上她的腳步。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不言而喻,“伊人宛在,覓之無蹤”,苦苦追尋卻終無結(jié)果,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

本詩之所以被古今讀者贊賞不已,不僅在于她描寫了愛情中最美的一面,還在于其營造的意蘊,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特別是對“伊人”意象的解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論者認為她是苦苦追尋的“戀人”,還有人認為她指隱居的賢人。其實,“在水一方”就是我們?nèi)松囊环N象征,它涵蓋了人生中各種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無論是賢才難覓,還是情人難得,乃至前途渺茫、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失望等等;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就會有失落、痛苦。而我們讀此詩,應當欣賞的是那種“溯洄從之”、“溯游從之”百折不撓的精神,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彭早霞導讀)

【原詩】

蒹葭

蒹葭蒼蒼[1],白露為霜。所謂伊人[2],在水一方[3]。溯洄從之[4],道阻且長[5]。溯游從之[6],宛在水中央[7]。

蒹葭凄凄[8],白露未晞[9]。所謂伊人,在水之湄[10]。溯洄從之,道阻且躋[11]。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12]。

蒹葭采采[13],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4]。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5]。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6]

【注釋】

[1]蒹(jiān):荻也。葭(ji?。禾J也。蒼蒼:鮮明、茂盛之貌。

[2]伊人:猶是人,這個人。指詩人所追尋的人。

[3]方:邊也。“在水一方”就是說在水的另一邊。以喻所在之遠。

[4]溯:逆水而行。這里是說傍水走向上游??聪挛摹暗雷枨臆Q”可知是陸行而非水行。洄(huí):回曲盤紆的水道。從:就也。

[5]阻:難也。

[6]游:通“流”,流是直流的水道。

[7]宛:可見貌。從以上四句見出彼人所在的地點似是一條曲水和一條直流相交之處。詩人如沿直流上行,就看見彼人在曲水的彼方,好像被水包圍著;如走向曲水的上游,雖然可繞到彼人所在地方,但道路艱難而且遙遠。

[8]凄凄:一作“萋萋”,猶蒼蒼也。

[9]晞(xī):干也。

[10]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

[11]躋(jī):上升,攀登。此言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

[12]坻(chí):高地,小渚。

[13]采采:眾多的意思,猶言形形色色。

[14]涘(sì):水邊。

[15]右:迂回曲折。

[16]沚(zhǐ):小渚。與“坻”同。

【作者簡介】

本詩選自《詩經(jīng)·秦風·蒹葭》,對這首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

【名家點評】

清·陳啟源《毛詩稽古編·附錄》:“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p>

清·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此自是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詩?!谒亍艘痪湟蚜耍丶印莼病?、‘溯游’兩番摹擬,所以寫其深企愿見之狀。于是于下一‘在’字上加一‘宛’牢,遂覺點睛欲飛,入神之筆?!?/p>

清·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細玩‘所謂’二字,意中之人難向人說,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詞。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詩人之旨甚遠,固執(zhí)以求之抑又遠矣?!?/p>

清·黃中松《詩疑辨證》:“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其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嘆,佳者多有余音?!?/p>

王國維《人間詞話》:“《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本哂小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陸侃如《中國詩史》:“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如此重章反復,前后三章,只更換了個別的字。詩的內(nèi)容也極為單純,寫古今中外所謂‘永恒’的題材,男女戀愛。而且僅選取一個特定的場景:在那么一個深秋的清晨,有位戀者在蒹蒼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復,神魂顛倒,心焦地尋求他(她)思念的戀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給予人們的美感卻非常豐富,豐富到‘我們只覺得讀了百遍還不厭’?!?/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