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李國文陪讀《三國演義》(共3冊) 作者:(明)羅貫中 著,李國文 評點


第一回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三國演義》第一回從劉、關、張?zhí)覉@結義開始,似江水由三峽出,浩浩蕩蕩,蔚然成勢。雖然魏、蜀、吳的歷史并非由此發(fā)軔,但確實系由黃巾舉事造成了天下大亂的形勢,然后才有群雄并起、相互割據、征戰(zhàn)頻仍、動亂不已的局面,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架構。由此來看,從黃巾起義開篇,寫這本演義,開門見山,主人公馬上登場亮相,確是一個有聲有色的開頭。

從寫小說的角度看,這樣入手,來得直接些、痛快些?!度龂萘x》的作者,尤其是整理者,是毫不掩飾其劉漢正統(tǒng)思想的。所以開宗明義第一章,劉、關、張理所當然地作為主角出場。緊接著才是作為從屬的魏之曹操、吳之孫堅露面。正朔觀點,不言自喻,愛憎態(tài)度,涇渭分明。

羅貫中和嗣后的整理者十分明白地告訴讀者,劉備是怎樣的人,曹操是怎樣的人;誰是英雄,誰是奸雄。雖然揚愛抑憎得未免有失偏頗,從文學角度來看,如此的不隱諱,自是此書的瑕疵,但這等迫不及待,旗幟鮮明,使全書充滿了強烈的感情導向,也構成了此書的一大特色。

如果說《三國演義》是一本權謀教科書或計謀大全,那么,第一回的“結義”,便是未標明為計的第一個權謀:

歃血為盟,契結金蘭的結義,也稱拜把子,是中國文化,特別是漢文化中的一種獨特的現(xiàn)象。多半因為需要而結義,親密是次而次之的考慮,通常流行于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之間。這種以感情色彩來掩蓋其政治目的、陰謀意圖的集結方式,多不為具有教養(yǎng)的階層所取。

在《三國演義》那個時代,袁紹、曹操、孫策這些大人物,用不著和誰結義。相反,劉備、關羽、張飛這些小人物,既無權勢本錢,又無人望背景,要想在群雄紛爭的混亂局面中,出人頭地,沖決而起,只有用這種結義手段聚合起來,才能形成一點聲勢。作為處在社會底層的單個的人,只有同聲共氣,相互援引,生死以助,不分你我地抱成一團,才能立足掙扎,也才能奮斗求生。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名言“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說的什么人和什么人能在一起,什么人和什么人不能在一起的原因。整部《三國演義》,就是從這個“在一起”曰“合”、“不在一起”曰“分”的兩個字而開端發(fā)軔的。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tǒng)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點評1]推其致亂之由,殆始于桓、靈二帝?;傅劢d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jié)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于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點評2]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馀丈,飛入溫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現(xiàn)于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jié)在后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歸田里。后張讓、趙忠、封谞、段珪、曹節(jié)、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zhí)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點評3]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毖杂?,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馀人,云游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后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馀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绷钊烁饕园淄粒瑫凹鬃印倍钟诩抑写箝T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赍金帛,結交中涓封谞,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點評4]”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谞。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于眾曰:“今漢運將終,大圣人出。[點評5]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儁,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后也;當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靖曰:“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眲⒀扇黄湔f,隨即出榜招募義兵。[點評6]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那人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昔劉勝之子劉貞,漢武時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遺這一枝在涿縣。玄德祖劉雄,父劉弘。弘曾舉孝廉,亦嘗作吏,早喪。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貧,販屨織席為業(yè)。家住本縣樓桑村。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馀,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云:“此家必出貴人?!毙掠讜r,與鄉(xiāng)中小兒戲于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笔甯竸⒃鹌嫫溲?,曰:“此兒非常人也!”因見玄德家貧,常資給之。年十五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及劉焉發(fā)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

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隨后一人厲聲言曰:“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點評7]”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杰。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毙略唬骸拔冶緷h室宗親,姓劉,名備。[點評8]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耳?!憋w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xiāng)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點評9]”玄德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毙驴雌淙?span >[點評10]: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后改云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毙滤煲约褐靖嬷?。云長大喜。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

飛曰:“吾莊后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于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xié)力同心,然后可圖大事?!毙隆⒃崎L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侍旌笸?,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點評11]”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祭罷天地,復宰牛設酒,聚鄉(xiāng)中勇士,得三百馀人,就桃園中痛飲一醉。來日收拾軍器,但恨無馬匹可乘。正思慮間,人報有兩個客人,引一伙伴當,趕一群馬,投莊上來。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莊迎接。原來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張世平,一名蘇雙,每年往北販馬,近因寇發(fā)而回。[點評12]玄德請二人到莊,置酒管待,訴說欲討賊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將良馬五十匹相送;又贈金銀五百兩,鑌鐵一千斤,以資器用。玄德謝別二客,便命良匠打造雙股劍。云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艷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各置全身鎧甲。共聚鄉(xiāng)勇五百馀人,來見鄒靖。鄒靖引見太守劉焉。[點評13]三人參見畢,各通姓名。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為侄。

不數日,人報黃巾賊將程遠志統(tǒng)兵五萬來犯涿郡。劉焉令鄒靖引玄德等三人,統(tǒng)兵五百,前去破敵。玄德等欣然領軍前進,直至大興山下,與賊相見。賊眾皆披發(fā),以黃巾抹額。當下兩軍相對,玄德出馬,左有云長,右有翼德,揚鞭大罵:“反國逆賊,何不早降!”程遠志大怒,遣副將鄧茂出戰(zhàn)。張飛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處,刺中鄧茂心窩,翻身落馬。程遠志見折了鄧茂,拍馬舞刀,直取張飛。云長舞動大刀,縱馬飛迎。程遠志見了,早吃一驚,措手不及,被云長刀起處,揮為兩段。后人有詩贊二人曰:

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

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點評14]。

眾賊見程遠志被斬,皆倒戈而走。玄德?lián)]軍追趕,投降者不計其數,大勝而回。劉焉親自迎接,賞勞軍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龔景牒文,言黃巾賊圍城將陷,乞賜救援。劉焉與玄德商議。玄德曰:“備愿往救之?!眲⒀闪钹u靖將兵五千,同玄德、關、張,投青州來。賊眾見救軍至,分兵混戰(zhàn)。玄德兵寡不勝,退三十里下寨。玄德謂關、張曰:“賊眾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勝?!蹦朔株P公引一千軍伏山左,張飛引一千軍伏山右,鳴金為號,齊出接應。次日,玄德與鄒靖引軍鼓噪而進。賊眾迎戰(zhàn),玄德引軍便退。賊眾乘勢追趕,方過山嶺,玄德軍中一齊鳴金,左右兩軍齊出,玄德麾軍回身復殺。三路夾攻,賊眾大潰。直趕至青州城下,太守龔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戰(zhàn)。賊勢大敗,剿戮極多,遂解青州之圍。后人有詩贊玄德曰:

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點評15]

龔景犒軍畢,鄒靖欲回。玄德曰:“近聞中郎將盧植與賊首張角戰(zhàn)于廣宗,備昔曾師事盧植,欲往助之。”于是鄒靖引軍自回,玄德與關、張引本部五百人投廣宗來。至盧植軍中,入帳施禮,具道來意。盧植大喜,留在帳前聽調。

時張角賊眾十五萬,植兵五萬,相拒于廣宗,未見勝負。植謂玄德曰:“我今圍賊在此,賊弟張梁、張寶在潁川,與皇甫嵩、朱儁對壘。汝可引本部人馬,我更助汝一千官軍,前去潁川打探消息,約期剿捕?!毙骂I命,引軍星夜投潁川來。時皇甫嵩、朱儁領軍拒賊,賊戰(zhàn)不利,退入長社,依草結營。嵩與儁計曰:“賊依草結營,當用火攻之?!彼炝钴娛浚咳耸菀话?,暗地埋伏。其夜大風忽起。二更以后,一齊縱火,嵩與儁各引兵攻擊賊寨,火焰張?zhí)?,賊眾驚慌,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殺到天明,張梁、張寶引敗殘軍士,奪路而走。忽見一彪軍馬,盡打紅旗,當頭來到,截住去路。為首閃出一將:身長七尺,細眼長髯;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點評16]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堂侍曹騰之養(yǎng)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操幼時,好游獵,喜歌舞;有權謀,多機變。操有叔父,見操游蕩無度,嘗怒之,言于曹嵩。嵩責操。操忽心生一計:見叔父來,詐倒于地,作中風之狀。叔父驚告嵩,嵩急視之,操故無恙。嵩曰:“叔言汝中風,今已愈乎?”[點評17]操曰:“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于叔父,故見罔耳?!贬孕牌溲?。后叔父但言操過,嵩并不聽。因此,操得恣意放蕩。時人有橋玄者,謂操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颙見操,言:“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span >[點評18]操聞言大喜。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馀條于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中堂侍蹇碩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責之。由是,內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后為頓丘令。因黃巾起,拜為騎都尉,引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zhàn)。正值張梁、張寶敗走,曹操攔住,大殺一陣,斬首萬馀級,奪得旗旛、金鼓、馬匹極多。張梁、張寶死戰(zhàn)得脫。操見過皇甫嵩、朱儁,隨即引兵追襲張梁、張寶去了。

卻說玄德引關、張來潁川,聽得喊殺之聲,又望見火光燭天,急引兵來時,賊已敗散。玄德見皇甫嵩、朱儁,具道盧植之意。嵩曰:“張梁、張寶勢窮力乏,必投廣宗去依張角。玄德可即星夜往助?!毙骂I命,遂引兵復回。到得半路,只見一簇軍馬,護送一輛檻車:車中之囚,乃盧植也,玄德大驚,滾鞍下馬,問其緣故。植曰:“我圍張角,將次可破;因角用妖術,未能即勝。朝廷差黃門左豐前來體探,問我索取賄賂。我答曰:‘軍糧尚缺,安有馀錢奉承天使?’左豐挾恨,回奏朝廷,說我高壘不戰(zhàn),惰慢軍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將董卓來代將我兵,取我回京問罪?!睆堬w聽罷,大怒,要斬護送軍人,[點評19]以救盧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論,汝豈可造次?”軍士簇擁盧植去了。

關公曰:“盧中郎已被逮,別人領兵,我等去無所依,不如且回涿郡?!毙聫钠溲?,遂引軍北行。行無二日,忽聞山后喊聲大震。玄德引關、張縱馬上高岡望之,見漢軍大敗,后面漫山塞野黃巾蓋地而來,旗上大書“天公將軍”。玄德曰:“此張角也!可速戰(zhàn)!”三人飛馬引軍而出。張角正殺敗董卓,乘勢趕來,忽遇三人沖殺,角軍大亂,敗走五十馀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問三人現(xiàn)居何職。玄德曰:“白身?!弊可踺p之,不為禮。玄德出,張飛大怒曰:“我等親赴血戰(zhàn),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若不殺之,難消我氣!”便要提刀入帳來殺董卓。正是:

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

畢竟董卓性命如何,且聽下文分解。

《三國演義》起筆,為建寧二年(169),斯年,大風、地震、冰雹、海嘯……自然災害頻仍,大家一致相信,這就是所謂的上蒼示儆。漢末的黃巾,就利用中國人這種寄托老天懲罰的愿望,以造神來愚昧大眾。于是天底下的窮人,無不視之為救星,風靡之,追從之,崇拜之,膺服之,立刻形成燎原之勢。繼秦末陳勝、吳廣的大澤鄉(xiāng)起義后,又一次全國性的農民起義爆發(fā)并蔓延開來。黃巾之亂,是從外部動搖了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何進、董卓引發(fā)的一場內亂,則是從統(tǒng)治階層的內部結構上摧毀了漢王朝,從此權力中心他移,漢王朝也就徒有虛名了。

黃巾首領張角三兄弟,一開始就以符水治病,神怪起家,然后聚黨成事,揭竿而起。造反規(guī)模之大,涉事地域之廣,一方面說明當時漢王朝腐敗透頂,國政敗壞;另一方面也說明老百姓被壓迫到不得不鋌而走險的地步。張角這個不第秀才,自稱“吾乃南華老仙也”,居然能號召數十萬人,頭裹黃巾而起,看來他是深懂中國人的迷信心理的。

幾乎所有成事或不成事的農民起義領袖,都無師自通地懂得造神。因為吃準了生活在底層的老百姓,普遍文化低下,而文化低下,正是孳生迷信的溫床。而且,還吃準了中國人有迷信而無信仰的泛神論觀點,能夠接受任何一個崇奉膜拜的對象。所以,凡農民革命領袖,從黃巾到太平天國,都得念這本經,都得請來一位神,來填補老百姓的靈魂真空,此術屢試不爽,無不奏效。

于是,造神,以神的名義進行統(tǒng)治,然后,自己也成了神。

于是,五千年來,這類神造的災難,真是罄竹難書。

[點評1]在中國,凡標明為“末”的王朝,都是最為黑暗的日子。末,對末代帝王而言,當然是末日來臨,喪鐘敲響,可對人民大眾來講,那可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無以聊生的災難歲月?;傅塾缐鄱?156),全國總人口為五千萬,到了晉太康元年(280),魏蜀吳徹底打完以后,全國總人口只剩下可憐巴巴的一千六百多萬,可以想象漢末的這個“末”字,中國人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價。

[點評2]公元12世紀的宋、遼、金,和公元3世紀的魏、蜀、吳,其版圖正好顛倒了過來。同是三國,同為老大,魏在不停地擴張地盤,宋則不斷地江山日蹙,尤其,南宋高宗有一陣子連塊國土都沒有,只好在海上漂泊,這你就明白,為什么三國故事興于北宋而盛于南宋了。無論如何,國大于家,無論如何,亡國奴不好當,于是,“說三分”,定正朔,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戮力悉心,同仇敵愾,正是因此,《三國演義》便應運而生了。

[點評3]中國雖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但過去也是個億萬國民的文盲大國。所以對于書本便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敬畏心理,更何況是天書乎?幾千年來封建社會,又有哪一部天書,能救得了中國的貧窮愚昧呢?相反,倒是這些該死的天書,把老百姓弄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云罷了。

[點評4]造反洪流,滾滾而來,魚龍混雜,雜以烏龜王八,勢所難免,但委以重任者竟是一個叛徒,用人如此不善,黃巾之敗必矣!

[點評5]既然都造反了,統(tǒng)率四五十萬人馬,只敢稱“將軍”,而不敢稱“元帥”,真是小人物,小家子氣,成不了氣候。

[點評6]《三國志》卷三十二說劉備“喜狗馬、音樂、美衣服”,此書給略去了。其實,為先賢諱,本大可不必。劉邦還往儒冠里撒尿呢,但并不因此把這位很具流氓氣的開國之主看低了。文人之筆,很容易形而上,是正面人物,則唯恐其不正面,拼命貼金;是反面人物,則生怕其不反面,必使其一無是處才罷手,不壞也壞,壞則更壞。在文學上,這種手段就是偽典型化,于是,人物也就變成了寺廟里的木雕泥塑,毫無生氣。

[點評7]這一聲震耳的喝問,便點畫出一個活生生的莽張飛來!

[點評8]他就這點皇親國戚可憐資本。所有沒落子弟,都要打出先人招牌唬人。

[點評9]有錢能辦事,自古亦然。

[點評10]關羽的身高、刀重,均系作者杜撰,為突顯其高大英武形象。漢末的一尺,等于二十三厘米,要沒有兩米出頭的身材,怎么拿得動那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漢代的一斤,等于二百五十克至三百克,所以,這四十來斤的武器,后來就專門由周倉替他背著了。

[點評11]他是要你倆為他死,否則,結什么義?在中國,“拜把子”現(xiàn)象相當普遍。三教九流之輩,五行八作之徒,更為熱衷斯道。要想在江湖上立足,沒有幾個拜把子弟兄怎么混?稍有一點身份者,多讀過幾本書者,通常不屑為。當然,政客們搞權術例外,蔣介石還跟上海灘的杜月笙磕過頭,換過帖呢!

[點評12]“山頭”、“派性”、“宗派主義”,其實就是未經過磕頭儀式的“拜把子”。這種中國特色的暗昧文化,之根深蒂固,之深入骨髓,成為處于弱勢狀態(tài)下的中國人,不棄不放的護身符和救命草。即使如文人者,自以為清流,到時候也有這種難能免俗的“圈子”情結,勾肩搭背,拉幫結伙,互相吹捧,共存共榮的。

[點評13]同宗攀附,是司空見慣的結援手段。五百年前為一家嘛!類似之義,如同鄉(xiāng)、同學,乃至于同科、同榜、同僚、同袍,凡沾一點邊的,都能成為人們趨近的口實、巴結的資本。人要卑鄙起來,便無所不用其極了。

[點評14]在《三國演義》一書里,有許多這樣惡俗的詩句,從中可以看到這部杰出的文學作品,其實是在漫長的集體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鼓書藝人口頭文學發(fā)展而成。話本,原是有說有唱的表演藝術,城鄉(xiāng)市集,三瓦兩舍,便是他們賣藝的場所。因為要適應聽眾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俗,是必要的手段?,F(xiàn)在這個流行版本,雖然也有歷代文化程度高低不一、思想水平參差不齊的文人,予以加工改寫或者再創(chuàng)造,但由于中國舊文人的清高自許,視小說裨史為末技,對于通俗文化存有普遍的鄙視,大文人不屑為,小文人不能為,所以才有這種不三不四的辭藻。

[點評15]這三人都小試鋒芒,當然,只是京劇的走過場而已。但三人的分寸感,已見端倪。

[點評16]曹操是三國第一主角,但《三國演義》持抑曹尊劉立場,所以,劉、關、張出場以后,該他亮相了,作者用了不冷不熱的八個字——“身長七尺,細眼長髯”,便定性了,這就是作者不露聲色的褒貶了。曹操不但在身量上落后于劉、關,連眼也細了起來,這不正是當下那些西方下三爛對中國人的惡諷么?

[點評17]漢代講門閥,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是后來講究唯成分論的人的老祖宗。曹操的先人是太監(jiān),所以他的敵人一張嘴就罵他是“贅閹遺丑”。后來,他把他七個女兒中的三個,嫁給了漢獻帝,成了門第最高者的老丈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大概可以說是曹操式的幽默了。

[點評18]這句評語很有名,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裴松之注引用孫盛《異同雜語》,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五十八》亦采此語。范曄的《后漢書·卷六十八》許劭傳曰“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則有所不同,不知孰是?能治能亂,方顯英雄本色。

[點評19]好樣的劉備!不救他的老師,也不讓張飛救他的老師;張飛要殺董卓,劉備不讓他殺董卓,以及下文鞭打督郵兩人態(tài)度的分野,活畫出平民出身的張飛的毫無精神負擔,肆無忌憚的性格,也表現(xiàn)了劉備這個織席販屨的沒落貴族,對于朝廷、命官那種卑微心理狀態(tài)。一個人最可悲的,莫過于這種心靈中的自我牢役和精神上的自我閹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