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方瓜果也神奇

夢斷靈山:妙語讀西游 作者:苗懷明 著


西方瓜果也神奇

《西游記》一書不愧是神魔小說,不僅所寫人物神奇、事件神奇,就連其中的一草一木也都透著那么一些仙氣,都有其不同凡響之處,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心動不已。比如混沌初分、天開地辟的時候,在昆侖山山腳下的一縷仙藤上結了一個紫金紅葫蘆,這個葫蘆可不是一般的葫蘆,它能裝下一千人;同樣,混沌開辟之后,昆侖山后天地產成的一把芭蕉扇,不僅能滅火氣,而且能將人扇到八萬四千里外,說起來都是令人羨慕的好東西。如果出生得足夠早,像太上老君那樣在昆侖山下經常溜達,撿到幾片珍貴的植物葉子或神奇的果實,那該多好?既能靠此謀生,又可當兵器使用,在神仙社會的日子肯定要好過許多。

草木如此神奇,作品中的瓜果也同樣不同一般。因為這些瓜果,還曾引發(fā)了兩場驚心動魄的神仙戰(zhàn)爭,這可以稱得上是神仙社會空前絕后的瓜果戰(zhàn)爭。

為這些瓜果而大動肝火,打得死去活來,看起來有些可笑,似乎神仙們的氣度小了些。但如果了解了這些瓜果的神奇功效,就不會再這樣想了,甚至會覺得為此進行一場戰(zhàn)爭還很值。

神仙社會中名氣最大的莫過于天庭里的蟠桃了。這些蟠桃出身不凡,功效神奇,更為重要的是,由此舉辦的蟠桃大會還是衡量神仙身份、地位的一個標準,里面的學問可大著呢。

這些蟠桃共三千六百株。根據蟠桃園土地的介紹:

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

不知道土地這里所說的三千年、六千年、九千年是指天上的時間還是指人間的時間,因為兩者的差別極大。俗話說,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如果是指天上時間的話,這些蟠桃的成熟期就更為驚人了。不管是哪一種記時方法,蟠桃成熟一次都很不容易,想吃的話要有足夠的耐心,其珍貴程度由此可見。

東西確實是好東西,難怪玉皇大帝要專門設立蟠桃園這一天庭政府管理機構,并安排鋤樹力士、運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掃力士等許多專業(yè)技術人才進行維護。與漫長艱難的修煉相比,吃蟠桃實際上是修仙成道的一條捷徑。一個桃子下肚,能抵得上數千年的苦修,不管是凡人還是神仙、妖魔,面對這樣的誘惑,很難不動心。

不過,對已完成學業(yè)并在生死簿上銷去名字的齊天大圣孫悟空來說,他對這些蟠桃的興趣并不在此。喜歡吃桃是一個猴子的本能。自然,他也不傻,知道哪個地方的桃子最珍貴,因此專挑最后一排樹上的桃子來吃,以至于仙女們采摘時,都找不到幾個熟的果實。

作者這樣寫似乎太夸張了,要知道后面有整整一千二百株桃樹。桃樹這么多,孫悟空的食量又不大,也沒有把蟠桃當飯吃,只是要“吃個嘗新”,而且還是以偷偷摸摸的方式進行的。要把如此多的桃子吃得所剩無幾,那得什么食量,吃多少天?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不過是作者強調孫悟空偷吃的桃子太多罷了。

問題的關鍵并不在孫悟空到底吃了多少蟠桃,而在他有沒有資格來吃。這個資格與蟠桃大會的入場券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天庭的蟠桃大會可不像當下流行的文化搭臺、經貿唱戲的那種大會,比如蟠桃節(jié)、獼猴桃節(jié)、李子節(jié)之類,這種已經開濫的大會只要有錢、有興趣,誰都可以參加,多多益善,沒什么門檻。蟠桃大會則不然,它是神仙們的一場大聚會。

讓我們先看一看仙女們所提供的會員名單:

西天佛老、菩薩、圣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還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

如此大規(guī)模的聚會,得消耗多少蟠桃,多少美味佳肴?這種排場也只有玉皇大帝才能擺得起來。好在蟠桃的生長期很長,蟠桃會幾千年才舉辦那么一次,否則年年舉辦的話,天庭政府的財政想必也會吃緊的。

以齊天大圣名號之響亮,竟然不在如此龐大的與會成員名單中,這相當于被無視,確實說不過去。難怪孫悟空聽到之后,心里很不高興,將七衣仙女用定身法定住,一個人跑到會場上大吃大喝一番,隨后又打包,帶回去給花果山的猴子們嘗嘗鮮。最后鬧得天翻地覆,無法收場,直到佛祖如來親自出面,才解決了這場蟠桃戰(zhàn)爭。

比起天庭的蟠桃,五莊觀的那顆人參果樹一點都不遜色。還是看看土地神的如下介紹吧:

這寶貝,三千年一開花,一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短頭一萬年,只結得三十個。有緣的,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

與天庭的蟠桃相比,人參果的成熟期更長,數量也更少,就連形狀都神奇無比,竟然和三朝未滿的小孩相似,以至于唐僧怎樣勸都不愿意吃。這樣一來,人參果就顯得更為珍貴。它不像蟠桃那樣,屬于天庭的公共資源,讓誰吃不讓誰吃,請誰不請誰參加蟠桃大會,都是“自有舊規(guī)”的,名單大概要由玉皇大帝御前會議討論解決,不可隨意增減。人參果屬于地祖鎮(zhèn)元子的私有財產,想讓誰吃,就讓誰吃,完全由自己做主。但就是這樣,還是吃出了問題,差點連樹都保不住。

偷吃人參果一事,從道義上來講,自然是孫悟空的不是。不過說起來鎮(zhèn)元子也是有一定責任的,責任在他做事考慮不周。到天庭開會前,他吩咐童子,人參果只給唐僧一人吃,同時還要防備孫悟空等人羅唣,讓清風、明月偷偷摸摸進行。這樣的做法有些欠妥。孫悟空在天庭偷吃蟠桃、大鬧天宮的事情他肯定知道。與其防備孫悟空,弄得大家不愉快,還不如索性大方些,多摘兩個,給師徒四人每人一個。這樣一來,既顯得主人好客,又結交了朋友。大家嘗嘗鮮,感主人之盛情,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去偷了。

為了省兩個人參果,結果被孫悟空偷吃,把樹弄倒。雖然后來皆大歡喜,但由于驚動了觀音菩薩、三老等神仙,無奈之下鎮(zhèn)元子只得舉辦一次人參果會。這樣一來,不僅沒有節(jié)省人參果,反而被多吃了十三個。顯然,鎮(zhèn)元子失算了,估計大家散會走后,他會為之心疼不已??梢?,東西再珍貴,也是身外之物,大方些未必就是浪費,小氣些也不見得就能節(jié)省。人參果戰(zhàn)爭就是一個教訓。

除了蟠桃和人參果,《西游記》一書中還有一些關于瓜果的描寫是值得探討的。西天取經路上,唐僧師徒基本上是靠化緣來解決吃飯問題的,經常是飽一頓、饑一頓,溫飽沒有保證。有時化不到緣,還要靠孫悟空到外面采摘一些瓜果來解決問題,對此作品多有描寫。不過有些地方的描寫則讓人感到疑惑。這里舉兩個例子。

一個例子是小雷音收降黃眉怪。黃眉怪這家伙的袋子特別厲害,和青牛精的金剛琢有一拼,弄得孫悟空到處搬救兵都無濟于事。就在他束手無策的時候,彌勒佛出現(xiàn)了。于是兩人設計,彌勒佛變成瓜農,孫悟空變成熟瓜,狠狠懲罰了一下黃眉怪。

上述描寫看起來順理成章,好像沒什么問題,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里,出在那個熟瓜上面。

按照作品的描寫,唐僧師徒走到小雷音的時候,“又值冬殘,正是那三春之日”。此時的自然景觀是:

草芽遍地綠,柳眼滿堤青。一嶺桃花紅錦涴,半溪煙水碧羅明。幾多風雨,無限心情。日曬花心艷,燕銜苔蕊輕。山色王維畫濃淡,鳥聲季子舌縱橫。芳菲鋪繡無人賞,蝶舞蜂歌卻有情。

這個時候正值陰歷三月,屬春初,小草剛發(fā)芽,桃花盛開,不管是甜瓜還是西瓜,都剛種下不久,連開花的時間還沒到,更不用說會有熟瓜了。當然,現(xiàn)在利用溫室大棚技術,做到這一點并不難。但在唐朝的時候,人們還沒有掌握這個技術,再說,彌勒佛的瓜園是直接開在地面上的,并沒有使用大棚,除非他施展了法術。自然,這種法術對他和孫悟空來說都是小事一樁。

但問題在于,黃眉怪怎么就那么容易上當?如果他稍有農業(yè)常識的話,會很容易看出這種反季節(jié)瓜果背后的貓膩,輕易不敢下口??磥硭窃谥魅四抢锵硎軕T了,缺少必要的農業(yè)常識,因此才稀里糊涂地上了當。作為讀者,對這種反季節(jié)瓜果不合情理的描寫還是感到有些疑惑的。

另一個例子是黃花觀吃茶。唐僧師徒路過黃花觀,那位道士本來招待得挺熱情的。但在聽了幾位蜘蛛精師妹的小報告后,心生歹意,遂弄了幾個下過毒的紅棗兒進行報復。這些紅棗兒都是新摘的,據道士說,是“才然在后面親自尋果子,止有這十二個紅棗,做四鐘茶奉敬”。這樣說來,棗子也確實存在問題。

且看作品的描寫,唐僧師徒途經盤絲洞和黃花觀的時間是“秋去冬殘,又值春光明媚”。這個時候離棗子成熟的時間還早得很。顯然,道士洞穴后面的棗子成熟得過早了,棗樹可是沒法用大棚栽培的,是不是神仙的棗樹也和一般的棗樹不一樣,被施展了法術呢?作品并沒有交代。如此反常的棗子按說精明如孫悟空者應該能看出問題,奇怪的是,他只是覺得那位道人的神情、舉止異常,并沒有看出棗子的問題來。

不管是西瓜、甜瓜還是紅棗,在自然條件下都不會在春天成熟,何況是在西天取經路上。細細推敲,作者這種反季節(jié)的描寫好像并沒有什么深意,不過是隨手而寫。估計是作者疏忽了,在設計情節(jié)時,忽略了前面的時令交代。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作者是位城里人,對農村生活不熟悉,一不小心寫穿幫了。好在作品里所寫的神奇之物還很多,也就沒有必要再進行細究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