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的會議不好開
中華民族是個熱愛開會的古老民族,什么事情都喜歡開會議論一番,問題能否解決并不重要,關(guān)鍵是這個鄭重而熱鬧的儀式和程序,正所謂轟轟烈烈搞形式,規(guī)規(guī)矩矩走過場。過去如此,現(xiàn)在如此,將來可能還是如此。套用時下頗為時髦的話來形容,就是:中國是個古老的會議國度,會議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花樣疊出,豐富多彩。如果有一天,哪個地方弄出一個和西瓜節(jié)、茶葉節(jié)、螃蟹節(jié)媲美的會議節(jié)來,都不會讓人覺得意外。人間如此,神仙世界也不例外,從《西游記》一書的相關(guān)描寫可見一斑。
《西游記》一書所寫多為神仙妖魔之事。有意思的是,不僅人類愛開會,比如東土大唐時不時就弄出個御前會議、水陸道場之類的大會來,就是那些本該清凈修養(yǎng)的神仙妖魔們也未能免俗,他們似乎更喜歡開會,動不動就呼朋喚友的,把大家叫在一起開會。天庭最為隆重的蟠桃會且不說,就是那些荒山野嶺間的妖怪們也喜歡此道,弄些佛衣會、釘鈀宴、荊棘嶺詩會之類名目的會議來。
盡管神仙妖魔們舉辦的會議名目繁多,花樣不少,但細細觀察,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大體說來,他們開會的目的不外乎兩個:
一是會友。找個名目,把天南地北的神仙召集到一起,大家海吃一通,神吹一番,聯(lián)絡(luò)聯(lián)絡(luò)感情,然后散伙。比如天庭定期舉辦的蟠桃會、降伏孫悟空后天庭為感謝如來召開的安天大會、如來自己在靈山舉辦的盂蘭盆會等,基本上屬于這個性質(zhì)。五莊觀所辦的人參果會也屬這一類,盡管鎮(zhèn)元大仙內(nèi)心未必情愿。可見神仙們也是耐不住寂寞,喜歡湊熱鬧,經(jīng)常要走動走動的。
一是炫耀。利用舉辦會議的機會,在眾人面前顯擺自己弄到的寶貝,別管是偷的還是搶的??傊?,是要在大家羨慕的眼神中找到一點自尊,獲得心理上的優(yōu)越感。比如黑熊精舉辦佛衣會、黃獅精舉辦釘鈀宴,就是這個目的。
至于神仙們開會的形式,從作品的描寫來看,和人間沒有多大差別,不過是大家欣賞一番主人的寶貝,猛夸一通。然后美味佳肴吃上一頓,各自走人。好在神仙們都有騰云駕霧的本領(lǐng),來去方便,不用報銷車旅費和住宿費,說起來比人間還節(jié)省些。
不過可別小看這個開會,里頭的學問高深著呢,一個人的領(lǐng)導(dǎo)才能、管理藝術(shù)、交友之道如何,都可以從一次會議中看出來。如果專門研究一番,說不定還能混個會議學博士學位呢。時下中國的博士不值錢,能愿意琢磨琢磨會議里面的學問,而不是直接拿人家的東西抄上一通,蒙混過關(guān),就算是比較優(yōu)秀的了。
從表面上看,舉辦一次會議似乎挺簡單,下個帖子,把大家召集起來就可以了。但實際情況要復(fù)雜得多。
首先,舉辦方得有開會的資格,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比如你得有些稀罕玩意兒,作為大會的議題。要么是“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的蟠桃,要么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jié)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的人參果。反正得對大家產(chǎn)生一些吸引力,讓大家產(chǎn)生點想頭,有些話說。否則,忙碌了半天,沒人來捧場,弄巧成拙,豈不令人尷尬?
就連西天路上的妖怪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他們開會時也大多找個這樣或那樣的名目。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窮妖怪自己沒有寶貝,就去偷別人的,玩點兒打腫臉充胖子的把戲。比如黑熊精偷到唐僧的佛衣后,準備“以他為壽,大開筵宴,邀請名山道官,慶賀佛衣”。再比如黃獅精偷走孫悟空等人的兵器后,立即舉辦所謂“釘鈀嘉會”,規(guī)模還不小,據(jù)小妖介紹,“請老大王坐首席,連本山大王共頭目等眾,約有四十多位”,連金箍棒和釘鈀哪個更珍貴、更值錢都看不出來,可見也是個沒見過什么世面的妖精。這樣的會議檔次著實成問題,真是什么樣的人開什么樣的會。但就是這樣,也照樣有人參加。誰沒有幾個相好的朋友?妖魔也總有幾個窮哥們,好酒好肉招待,自有人前來捧場。孫悟空西天取經(jīng)路上,就攪散了幾場這樣的會議。
其次,要確定與會成員的名單。如何確定會議參加者的名單并排好座次,讓與會者人人滿意,皆大歡喜,這是個更為棘手的問題,小規(guī)模的會議還好說,像天庭級的、帶有官方色彩的蟠桃大會,就沒有這么簡單了。那個時候,還沒有按姓氏筆畫或拼音字母排序的方法和習慣,一切全靠主辦方依據(jù)各人的能耐、官階、資歷等因素來綜合考慮,其中的奧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紤]稍有不周,就會出問題。
從與會一方的神仙來看,能否與會,關(guān)涉自己在神界社會地位的確認,這是一件需要十分慎重的事情,至于蟠桃的長壽功能,倒還在其次。蟠桃大會雖然由王母娘娘出面召集,但與會名單估計得經(jīng)過玉皇大帝御前會議討論決定。孫悟空就是因為沒有被邀請參加蟠桃會,知道自己空有齊天大圣之名而無其實,才憤而攪局,大鬧天宮的。獅駝嶺的大魔獅子怪也曾因為同樣的原因,和天庭發(fā)生沖突,并傳出一口吞了十萬天兵的美名。
對孫悟空和獅子怪這些神仙界的新生代來說,能否得到一張蟠桃會的代表證,意義重大。因為這意味著天庭是否真正接受了他們,意味著他們是否獲得了應(yīng)有的名分。對孫悟空來說,既然得到齊天大圣的稱號,就要享受相應(yīng)的待遇?!拔夷她R天大圣,就請我老孫做個席尊,有何不可?”他哪里知道,齊天大圣這玩意兒不過是玉皇大帝應(yīng)付自己做的幌子,當不得真的,就像太白金星所說的“名是齊天大圣,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很快,一場蟠桃會就漏了底。其實即使沒有蟠桃會,以孫悟空之精明,玉皇大帝的這種糊弄政策早晚都會破產(chǎn)。糊弄的結(jié)果是很嚴重的,孫悟空公開向天庭發(fā)起挑戰(zhàn),引發(fā)了一場神仙大戰(zhàn),一次會議竟然引發(fā)了一場差點改變天庭秩序的大戰(zhàn),這在神仙社會里恐怕是沒有先例的。
相比之下,西天取經(jīng)路上那些妖怪們的會議要簡單一些,因為他們都是民間在野人士,交友范圍不大,其會議多屬私人沙龍性質(zhì),將自己的親朋好友喊過來就是,不必有太多的名次排序考慮。
連自命清高、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都把會開成這樣,人間社會也別指望好到哪里去。因開會所引發(fā)的諸多糾紛,比如爭搶主席臺、挑剔姓名排序、講究吃住待遇、爭相在媒體前曝光、能否報銷路費等等,也就再正常不過,見怪不怪了。每一次會議,幾乎都可以看作一個特定圈子人物名望、勢力的重新洗牌,難怪大家都挺重視。
在排座次方面,還是宋江等人做得好。每當有新的兄弟加入,哪怕只有一個人,梁山也要重新排一次座次。事先把工作做好,免得積累矛盾。把事情做到明處,大家也就沒有什么話說,至少在公開場合是如此。不能像玉皇大帝那樣一味含糊,得過且過,這樣,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早晚都得出事。結(jié)果蟠桃大會籌備了半天,被孫悟空攪局,弄得不歡而散,這多讓人掃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