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最后
——李叔同
歲次壬申十二月,廈門妙釋寺念佛會請余講演,錄寫此稿,于時了識律師臥病不起,日夜愁苦,見此講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棄醫(yī)藥,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禮大悲懺,吭聲唱誦,長跽經(jīng)時,勇猛精進,超勝常人。見者聞者靡不為之驚喜贊嘆:謂感動之力有如是劇且大耶!
余因念此稿雖僅數(shù)紙,而皆撮錄古今嘉言及自所經(jīng)驗。樂簡略者,或有所取。乃為治定,付刊流布焉。
弘一演音 記
第一章 緒 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p>
人生最后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今為講述,次為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 病重時
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yè)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愈,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愈,反而增加痛苦耳。
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余昔臥病石室,有勸延醫(yī)服藥者,說偈謝云:“阿彌陀佛,無上醫(yī)王,舍此不求,是謂癡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舍此不服,是謂大錯!”因平日既信凈土法門,諄諄為人講說,今自患病,何反舍此而求醫(yī)藥,可不謂為疾狂大錯耶!
若病重時,病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痛苦,乃宿世業(yè)障?;蛞嗍寝D(zhuǎn)未來三途惡道之苦。于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
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于病重之時,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如來贊嘆品》所言:供養(yǎng)經(jīng)像等,則彌善矣!
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yè),一評言而贊嘆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后,承斯善業(yè),決定生西。
第三章 臨終時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閑談雜話,恐被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于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
倘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因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倘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將更加劇。世有發(fā)愿生西之人,臨終為眷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很多很多;又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嗔心而牽入惡道者。如經(jīng)所載:阿耆達王死墮蛇身,豈不可畏。
臨終時,或坐或臥,皆隨其意,未宜勉強。若自覺氣力衰弱者,盡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臥時本應面西,右脅側(cè)臥。若因身體痛苦,改為仰臥,或面東左脅側(cè)臥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
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于病人臥室,令彼矚視。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xù)不斷。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今者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已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余愿自今以后,凡任助念者,于此一事,切宜留意!
又尋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魚。以余經(jīng)驗言之,神經(jīng)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其聲尖銳,刺激神經(jīng),反令心神不寧。若依余意,應免除引磬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或改為大鐘大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聞者能起肅敬之念,實勝于引磬小木魚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須預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蛴形匆耍M可隨時改變,萬勿固執(zhí)。
第四章 命終后一日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滌,必須經(jīng)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緊!惟望廣勸同人,依此謹慎行之。
命終前后,家人萬不可哭??抻泻我??能盡力幫助念佛,乃于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后。頂門溫暖之說,雖有所據(jù),然亦不可固執(zhí)。但凡平日信愿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
命終之后,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nèi)誤觸亡者。必須經(jīng)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記切記?。┮虬诵r內(nèi),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
八小時后著衣,若手足關節(jié)硬,不能轉(zhuǎn)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于臂肘膝彎,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
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布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人。
第五章 薦亡等事
“七七”日內(nèi),欲延僧眾薦亡,以念佛為主。若誦經(jīng)、拜懺、焰口、水陸等事,雖有不可思議功德,然現(xiàn)今僧眾視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實益?!队」夥◣熚拟n》中屢斥誠之,謂其惟屬場面,徒作虛套。若專念佛,則人人能念,最為切實,能獲莫大之利矣!
如諸僧眾念佛時,家屬亦應隨念。但女眾宜在自室或布帳之內(nèi),免生譏議。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眾生,則其功德乃能廣大。而亡者所獲利益,亦更因之增長。
開吊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于亡人。
出喪儀文,切勿鋪張!毋圖生者好看,應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后,亦應常行追薦,以盡孝思。蓮池大師謂:年中常須追薦先亡,不可謂已得解脫遂不舉行耳。
第六章 勸請發(fā)起臨終助念會
此事最為切要!應于城鄉(xiāng)各地,多多設立?!讹喗K律梁》中,有詳細章程。宜檢閱之。
第七章 結(jié) 語
殘年將盡,不久即是臘月三十日,為一年最后,若未將錢財預備穩(wěn)妥,則債主紛來,如何抵擋?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后,若未將往生資糧預備穩(wěn)妥,必致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多生惡業(yè)一齊現(xiàn)前,如何擺脫?
臨終雖恃他人助念,諸事如法。但自己亦須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奉勸諸仁者,總要及早預備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