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雪擁藍關

品元曲 習典故 作者:常華 著


雪擁藍關

——鮮于必仁《〔雙調·折桂令〕韓吏部》

雙調·折桂令 韓吏部

鮮于必仁

羨當年吏部文章,還孔傳軻,斥老排莊。秦嶺云橫,藍關雪擁,萬里潮陽。龍虎榜聲名播揚,鳳凰池翰墨流芳。此興難量,巷柳園桃,惱亂春光。

性格決定命運,不入俗流的操守和剛正耿直的個性,注定了韓愈的宦海生涯充滿起伏顛簸。

首先是入仕的艱難。身處安史之亂后期的中唐,韓愈超拔不群的個性是如此的不合時宜,這位父母雙亡的早慧文人,據說少年時學習極為刻苦,“口不絕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從十九歲起,韓愈便負笈長安求取功名,“勿忘身之不肖兮,謂青紫之可拾”?!吧倌旰闷?zhèn)ァ钡捻n愈在奔赴長安的路上,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在他看來,功名的求取幾乎俯首可拾。

然而,現實給這位飽讀詩書的學子卻是巨大的打擊。貞元五年(789)、六年、七年,韓愈曾三次應進士第,全都鎩羽而歸,貞元八年,韓愈第四次應試,總算通過了禮部的進士考試,但在第二年的博學宏詞科考試中,再次慘遭淘汰,“四舉于禮部乃一得,三選于吏部卒無成。”整整十一年時間,韓愈在長安屢次碰壁,最后已到煙火不舉的程度。為何如此呢?除了科舉本身激烈的競爭之外,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緣于韓愈與現實的不妥協,韓愈生活的中唐時代,駢體文正大行其道,“唐代王言,率崇縟麗,駢四儷六,累牘連篇”,而韓愈簡潔清新不事雕琢的文字,當然難入考官法眼,倘若彼時韓愈稍向“時文”靠攏,也許還有入仕的機會,而韓愈堅決不入俗流的態(tài)度,直接導致了他在長安的饑饉和蹉跎。

如果說十一年的仕晉之路在考驗著韓愈的心性,那么真正入仕之后,仍舊不改其特立獨行的性格,則讓韓愈的仕途充滿坎坷。當滿腹才學的韓愈從一介幕僚清客輾轉成為正八品下的監(jiān)察御史,他并沒有“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官職,反而認真地執(zhí)行起身為諫官的職責,不久便得罪了皇族李實,被貶為陽山(廣東連縣)令,此后,盡管韓愈在討伐吳元濟的淮西之戰(zhàn)中兵不血刃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提拔為刑部侍郎,進入了統治集團的上層,但接踵而至的災難,再次給韓愈的人生投上了一片黑色的陰霾。

事起于元和十四年(819),就在這年正月,唐憲宗聽說鳳翔法門寺藏有一截佛祖釋迦牟尼的指骨,遂命人手打香花,大事鋪張地到法門寺將佛骨迎入大內,連續(xù)供奉了三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時間,長安上下掀起一股佞佛熱潮,人們紛紛“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相仿效,惟恐后時;老少奔波,棄其業(yè)次”,向來反佛反道的韓愈在四處升騰的煙靄中,憂心如焚,連夜寫就了《論佛骨表》,直斥佛者乃“夷狄之法耳”,要求將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惑”。憲宗得表,勃然大怒,欲立斬韓愈,后經宰相裴度等人力救,方免一死,被貶為潮州刺史,“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碑敼⒅钡膫€性為朝堂所不容,韓愈再次收起行囊,來到曾經熟悉的南粵大地,卑濕酷熱的空氣蒸騰著身體發(fā)膚,而韓愈的內心卻澄明如鏡,寵辱不驚,不僅在當地興學重教,而且去弊除害,幫助當地百姓消除了為害多年的鱷魚之患。當韓愈最終輾轉回到長安擔任兵部侍郎,這位歷經風刀霜劍洗禮的臣子,無形之中,已經積累起令人仰止的生命厚度。

性格的不妥協,讓韓愈仕途蹭蹬,然而也正因如此,才讓他別開生面,獨樹一幟,一掃中唐浮華藻麗的文風,開啟了明白曉暢的新氣象,從而成為一代文宗。這位畢生致力于古文運動的旗手,始終堅持“文以明道”,相信君子“處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垂諸文而為后世法?!闭沁@種將寫文章與事業(yè)、道德等量齊觀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讓其不僅不囿于一家一派,含英咀華,熔秦鑄漢,漸成一家之體,更重要的,是他高高舉起了文體改革的大旗,在剪紅刻翠、矯揉造作的駢體文大行其道的時候,旗幟鮮明地提倡自由簡潔的散體,《舊唐書·韓愈傳》說:“常以為自魏、晉以還,為文者多拘偶對,而經誥之指歸,遷、雄之氣格,不復振起矣。故愈所為,文,務反近體,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語?!痹陧n愈看來,六朝文弊,其弊重在內容空洞,形式臃腫,結構僵化,而在這場以少戰(zhàn)多的古文改革中,韓愈更像一個沖鋒陷陣永不言敗的統帥,他不僅身體力行,更團結和培養(yǎng)了一大批志同道合之士,并通過朋友和師承關系,逐漸壯大隊伍,最終形成一股銳不可當的文化風暴。

由此,在《師說》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到韓愈“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反潮流精神;在眾多的“諛墓”之作中,我們看到的是韓愈打破“鋪排郡望,藻飾官階”成規(guī),“不茍毀譽”的清雅碑志;在洋洋灑灑的書啟之文中,我們看到的是韓愈真誠坦率的“心聲之獻酬”;而在氣韻沉酣、筆勢馳驟的詩歌中行進,我們更是可以清楚地觸摸到韓愈信然獨步的文字功力……當韓愈將自己的精神氣脈融入散文、詩歌、碑志、傳記、論疏等多種文體之中,進而雄踞中唐文壇,更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人們相信,正是執(zhí)著和堅守,讓這位一代文宗在坎坷的仕宦生涯之外,給自己的一生作出了另一個內涵深厚的注腳。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边@是深受韓愈影響的蘇東坡給這位早自己兩百多年出生的文學前輩寫下的一句廣為傳誦的評語,其實不僅蘇軾如此,“八家莫不步趨韓子”(章學誠《與汪龍莊書》)中,而元明清以來,活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各主要流派和各代散文家,也無不傳承韓愈衣缽。顯然,這位耿介一生的文學巨擘,已經讓自己的名字遠遠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維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