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作文的品質(zhì)
章節(jié)提示:
按照傳統(tǒng)文人的觀點,文章和道德是分不開的,能寫的一筆好文章的人必然有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而道德高尚的人通常總能寫出好文章。對于這種觀點,錢鐘書提出了質(zhì)疑,并進行了透辟入理的分析批評。
錢鐘書認為,為文與為人是不一致的。忠厚老實的人寫出來的文章可能會浪漫豪放,甚至尖利刻薄。文章寫得超凡脫俗,現(xiàn)實生活中卻可能急功近利,趨炎附勢。做人需要謹慎持重,做文章則要放蕩。此處的放蕩不是品行不端之意,而是指寫文章要掌握委婉多變的手法。若作文一律提倡忠厚平和,寫出的文章則會平淡無味。立身與文章有相通之處但又不盡相同,兩者若即若離。所以,首先不能把作品看成作者的身世自道,以文章判斷作者的德行善惡,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其次,不能把作品的虛構(gòu)想像和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混為一談。
人有時會言行不符,真正了解一個人要從各方面驗證觀察。但在文字中宣泄和在生活中周旋的人雖然會表里不一,卻是“真我”的兩個層面,觀點雖有差異,文章風格卻無法擺脫真實性情的流露,這又是文如其人的一面。對文如其人要有辯證的態(tài)度。我們不能用作品判斷作者的為人,卻可以從中看出作者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自詡是什么樣的人。
做人須有道德,作文要有文德。錢鐘書對歷代的“文德”進行辨析,提出自己的文德觀。那就是本著探求真理的精神、嚴謹科學的態(tài)度作文,喜聞過,不向世俗妥協(xié),保持追求真理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