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則天稱帝以及對“女主政治”評價(8)

中國婦女史 作者:羅慧蘭


二、“女主政治”的分析與思考

“女主政治”以及由此引發(fā)的所謂“女禍”,乃是帝制中國的一種重要且復雜的政治現(xiàn)象。一方面,“牝雞無晨”“女不干政”等倫常把女性排除在公共生活之外,另一方面,“家天下”的繼統(tǒng)以及皇權的絕對權力使得作為皇帝母親的太后在皇權衰微之際挺身而出,守護著皇位,傳統(tǒng)文化中對“母權”的尊崇給處于危難之際的母后凌駕于宮廷各股力量之上的權威。當然,女主本身的素養(yǎng)、德行與能力決定了預政的方向與成效。

(一)女主致“禍”原因分析

歷史上對于女主干政的詬病,主要有兩個,一為“牝雞司晨”,二為容易引發(fā)“外戚之禍”。

“牝雞司晨”,前面已經(jīng)分析過,這是男權社會把女性逐出公共事務之外的一種說辭。至于“外戚之禍”,歷史上為什么后妃或外戚干政容易導致政治禍亂?史學家?guī)缀跏且还赡X兒把責任推在后妃身上。其實,后妃外戚干政與宦官、權臣弄權一樣,都是在君主本人無法履行職責情況下進行的權宜之計,實際上仍是君主專制制度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因為,無論國家大權實際掌握在什么人的手里,不管掌權者是君主本人還是外戚、后妃、宦官以及權臣等替代者,實際上都是由某一個人獨攬國家最高權力,代行君權。在個人獨裁、專制這一點上,后妃、外戚專權與君主本人親自執(zhí)政是一樣的,都不能改變專制制度的本質(zhì)。所以,無論君主當政還是女后、外戚專權都會產(chǎn)生專制制度所固有的弊端,都會表現(xiàn)出腐朽、殘暴與黑暗的一面,也都會產(chǎn)生政治上的禍亂。

以往人們在談論“女禍”、談論后妃外戚干政所表現(xiàn)出的腐朽性和殘暴性時,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這些問題在君主本人掌權時也照樣存在!實際上,一旦無道昏君在位,其統(tǒng)治的腐朽、殘暴程度至少不比后妃、外戚干政遜色。另外還要看到,有些王朝之所以出現(xiàn)后妃干政和政治禍亂,本身就是那個時代政治腐敗和社會政治總危機的結(jié)果。比如唐玄宗時期楊貴妃的受寵及其兄楊國忠的干政,是玄宗后期政治總體腐敗的結(jié)果。其根本原因就是玄宗自己晏安耽樂、昏庸腐化造成的,白居易《長恨歌》里就有“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徃杪枘z竹,盡日君王看不足”的詩句。所以,歸根結(jié)底,后妃、外戚干政之禍實際上不過是君主專制之禍的一種必然表現(xiàn)形式。只有立足于這一點,才有可能跳出男性中心的偏見以及古人的局限,揭示所謂“女禍”的真正起因,準確評估后妃干政的影響,避免出現(xiàn)倒果為因或無限夸大后妃干政禍害的失誤。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