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當一批傳統(tǒng)畫家在兩戰(zhàn)之間達到了很高的聲譽,盡管他們沒有我們剛剛討論過的大師那么有趣或富于原創(chuàng)性,但無論何時,在回顧20世紀中國藝術時至少值得一提。于非闇是一位相當保守的著名花鳥畫家,對鴿子有極高熱情,他養(yǎng)過鴿子并寫過一本有關的書。1935年左右他開始畫工筆畫。南京的陳之佛可能是他的旗鼓相當?shù)膶κ?。陳曾?919年到1923年在東京學習設計。(第11章將討論他的引人注目的裝飾風的書裝設計。)1930年代他放棄了現(xiàn)代主義轉(zhuǎn)向非常保守的風格,以一種至少是部分地來自于日本畫家例如下村觀山影響的光滑筆觸,將宋和明的裝飾性傳統(tǒng)調(diào)和在一起。在北京,陳衡恪和王云的學生王雪濤以他的花鳥畫著稱。湯滌也在北方成名,盡管他在上海度過晚年。在南京,劉海粟的好友錢松嵒,畫正統(tǒng)的山水畫,反映出黃賓虹的影響。吳湖帆(圖1.19)是前清官員、畫家吳大徵的孫子,上海著名的文人山水畫家、收藏家以及鑒定家。更晚近些的謝稚柳,在張大千的指導下開始他的書畫生涯,也在上海擔當著類似的角色。張大壯也在上海,不僅以他的花鳥畫—經(jīng)常采用摒去墨線勾勒只用色彩成畫的生動的沒骨畫法—而且也以非同尋常的靜物題材(并非標準的全套靜物的一部分)著稱。南京的呂鳳子以更富設計意味的非正統(tǒng)方式作畫,他畫的佛教題材(例如羅漢,圖1.20)采用了早期禪僧畫家夸張、奇異的風格。他本人并不遁世隱居,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在杭州、南京和其他地方教授正統(tǒng)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