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23年新版序言

世界藝術史(第二卷):東西并進 作者:艾黎·福爾


另一方面,初看上去屬于亞洲藝術而實際上是屬于世界藝術的象征主義,隨著個人主義思潮和自然主義風格的出現(xiàn),似乎脫離了東方藝術家直感的節(jié)奏。在人類精神活動領域,潮漲潮落,此起彼伏。在西方中世紀,在自然主義曾經盛極一時的地方,后來矗立起基督教象征主義的代表之作拜占庭和法蘭西的大教堂。但是一旦心靈不再以大教堂位為立足之地,那么自然之風仍有可能再次回歸。心智和情感的深層次從未停止過這種從一個策源地轉向另一個策源地的震蕩。人們只能在浪峰上捕捉其明顯的形式,根據(jù)最為常見、最有決定作用的特性來定義哪種是歐洲氣質,哪種是亞洲精神。希臘的阿波羅精神其實也源于亞洲深邃的狄俄尼索斯海潮。當馬其頓帝國大舉遠征時,這一海潮在印度各邦不也同樣有助于佛教這一新的潮流以磅礴之勢越出其疆界,并使其席卷中國、印度支那、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島國和日本嗎?

這種彼此更替交迭的節(jié)奏是逐步顯示出來的。同時,對東方、非洲和美洲藝術最奇特的表現(xiàn)形式更為深刻的認識與極為迅猛的吸收,使得這些形式與我們更加貼近,其程度超出了剛與它們接觸時我們的想象。近幾年來,異國情調的藝術已不復存在。任何具有高度文化涵養(yǎng)的人,在世界各地都能輕而易舉地發(fā)現(xiàn),人類的文化實際上有著相同的深層意蘊,無論它的表現(xiàn)形式如何把我們劃分為不同時代,區(qū)分為不同的地區(qū)與種族。今天,我需要重寫關于中國的篇章嗎?我想是的,因為我覺得它包含著相當一部分真理。但是請注意,如今在黃土高原的墓穴中發(fā)現(xiàn)的泥塑雕像,它們從質料、構造、情感、精神各方面,無不接近古希臘貝奧西安人墓葬中出土的雕像。中國藝術,一如印度、墨西哥或黑人藝術,越來越接近我們的藝術,正如日本藝術在半個世紀前接近我們的一樣。我們的研究已經可以揭示一定的流向了。不僅具有全球特性的人在世界各地顯示出在智慧方面的相近,而且不同形象語言之間驚人地相互接近,并且成為日益增長的交流的出發(fā)點的時刻似乎為期不遠了——至少,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一點。這種交流并不能消除精神源泉的任何直覺的本能感受,也不能消除其成長的痕跡。但是,我認為它可以——例如通過電影這種手段——創(chuàng)造全人類的精神佳釀,這在昨天不僅是不可思議的,而且也是絕對為人陌生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