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什么?”
“沒有原因,只是習慣罷了。我個人認為,在人們內(nèi)心里,還是希望自己甚至別人年輕些。無論怎么說,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每個人都希望青春永駐。是不是?吳先生。”
“說得十分在理。”
到了學校后,霍華德一直把吉普車開到劇社那棟房屋前。但出乎他的意料,房門卻緊鎖著。他沿著學校里的那條土路轉了大半圈,卻什么也沒有找到。正在失望之際,突然聽到一陣悲怨的胡琴聲和憤怒的吶喊聲,他轉頭向那邊望去,看到許多人聚集在廣場上。
廣場被圍得水泄不通,好在他人高馬大,站在圈外也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的情景。原來,劇社為了讓演員們熟悉一下環(huán)境,特意把彩排搬到廣場上,并找來一些市民和學生觀看,經(jīng)過這樣安排,確確實實有些街頭劇的味道了。
霍華德抵達的時候,戲劇正演到精彩處。葉梅扮演的賣唱姑娘因饑餓交加暈倒在地上,伴唱的老人放下胡琴,走過來大聲呵斥著,然后舉起手中的鞭子,一下一下地抽打她,姑娘痛苦地含著眼淚。這時候,一個工人模樣的人從觀眾中站出來,“住手,放下你的鞭子!”他大聲地對打人的老人說。接下來,那老人和姑娘開始唱起來,原來他們是來自沈陽,日本人霸占了他們的家,并把女孩的母親殺害了。聲聲控訴把觀眾感染了,許多人都流下了眼淚。
他們又彩排了一遍,看到天色已晚,這才戀戀不舍地收工?;羧A德幫著劇社的同學把道具放上車,送到倉庫去。此時,葉梅把臉上的紅胭脂洗盡,換上藍色的學生裝。等到他們離開學校,已是暮色漸深。
他們穿過校門前的大道,駛上一個地勢高高的壩子?;羧A德眼前一亮。驟然間還以為自己走錯了方向,因為他是第一次見到這樣景色:兩條由點燃的紅燈籠串成的紅線從他眼前向下延伸,直到消失在遠處的風翥街和文林街盡頭。
“葉小姐,今天是什么日子?”他瞥了一眼葉梅,好奇地問道。
“沒有什么特別的呀。”葉梅想了想,答道。
“那么,這是為什么?”霍華德指著那兩串紅燈籠說。
“可能是快過元宵節(jié)的緣故。”
“不是還要一個星期嗎?”
“百姓等不及了!你不知道,昆明有兩年沒有掛燈籠了。連我父親都說,去年元宵節(jié)可真是無趣。”
“為什么這樣呢?”
“因為日本人的轟炸嘛。點上燈籠,那會給他們指明目標。我聽聞教授說,從飛機上往下看,燈光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