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明天去嗎?”希林問。
“是的,”陳納德答道,“我已經同塔瓦的英國皇家空軍通過話。明天,你們先飛到那兒,加上油,然后去棟曼機場。我已吩咐機械師把你們的飛機檢修一遍。過會兒,你們去機棚看看。具體的計劃由你們決定,晚上給我拿份報告來,我們再研究一些細節(jié)。我惟一的要求是,飛高些,除非自衛(wèi),不得與敵人交戰(zhàn)。明白了嗎?”
“明白。”
就在這時,外面響起了急促的警報聲。陳納德抓起桌上的望遠鏡,他們一起朝屋外跑。伯特來到他的飛機前,發(fā)現肯尼思·梅里特已坐在里面,正嘻笑著朝他做鬼臉。因為飛行員人數比飛機多,所以一遇警報,他們都爭先恐后地搶占飛機。只要他們進了機艙,就很難把他們弄出來。
又是一次假情報,當隊員從掩壕和座艙中爬出來時,臉上寫滿了失望和無奈,那神情看上去比一次真正的戰(zhàn)斗還累。但很快,他們就恢復正常,生龍活虎地在機場上忙碌起來。機械師把攝影偵察機和伯特、雷克托的飛機移到停機坪上。為了減輕飛機的負載,希林建議他們把機翼上的4挺機槍拆下來,缺口用布片和膠水封好。經過這一改裝,偵察機的時速比任何一種日本飛機都要快。
“希林,如果遇到敵人的飛機怎么辦?”機械師丹尼爾·凱勒不安地問。
“沒問題,由伯特和雷克托為我護航,他們會處理。”希林說。
“我知道,但那是日本人的地盤,一旦被他們發(fā)覺,他們會派出一個中隊的飛機對付你們。”
“只有聽天由命了。”希林聳聳肩,“如果像你說的那樣,就是留下這4挺機槍也無濟于事。”
“這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另一名機械師查克·貝斯登告誡他,“飛機上照相系統(tǒng)沒有取景框。希林,你看不到機腹下方的情況。要拍照的話,你就得經常做90度的橫機滾翻,是不是?”
“是。”
“小子,我知道上校為什么讓你來執(zhí)行這項任務。”凱勒說,他跳進座艙,檢查飛機的駕駛裝置。
“你也明白了吧?”希林自負地說。
“為什么?”貝斯登好奇地問。
“嗨,你忘了嗎?他們都管他叫‘空中魔術家’。”
“只是開玩笑而已,”希林說,“但的確我駕駛飛機很久了。”
埃里克·希林是弗吉尼亞州里齊蒙德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他的父親是美國陸軍航空部隊的一名飛行員。受父親的影響,他自小就愛好飛行,他是志愿隊最好的飛行員之一,尤其在特技方面。志愿隊初來緬甸時,駐扎仰光的英國皇家空軍經常嘲笑他們的P-40B,隊員們無法忍受這種嘲弄,雙方就安排了一場較量。希林代表志愿隊出場,英國皇家空軍派出的是中隊長布蘭德少校,他是一名王牌飛行員,曾有擊落16架德軍飛機的記錄。比賽結果大出所料,希林大獲全勝,大漲了志愿隊的士氣:這也是志愿隊在緬甸訓練期間最值得稱道的事情之一。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就登上飛機,陳納德、格林勞和一些工作人員來為他們送行。為了不引起日本奸細的注意,他們裝做編隊訓練的樣子,混雜在一個十幾架飛機組成的方隊里,在飛出去十幾公里后,才脫離機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