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障凌蒼蒼。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謝靈運)行處蒼苔沒。早服還丹(仙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注:語出《莊子》,借以點出所寄之人。用典靈活。)。
他的詩不僅反映個人的生活思想,也反映時代,下列《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即是一例,以詩而論,也是李白集中最完美的。
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不忍別,還相隨。相隨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注:一作:漢東太守酣歌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當筵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渡渭橋。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腸苦。行來北京(注:亦作北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興來攜伎(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嬋娟初月輝,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云飛。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渭橋南頭一遇君,酂臺之北又離群。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言亦不可盡,情亦不可及。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里遙相憶。
讀這首詩,料想無人不感覺到豪放秀麗兼而有之,較前一首更豐富,更宏遠。何以能如此呢?他的手法有以下幾點。一是利用長短不同的句法,顯出參差歷落的風致。一是在筆墨酣暢的時候,連用一韻,重疊數句,顯出濃厚纏綿的情味。一是在開宕飄揚的時候,用平仄相間的轉韻法,寫得格外俊逸輕圓,細玩“時時出向城西曲”以下八句,就知道這詩的美妙在于層層轉換,語語引人入勝,波瀾不竭,儀態(tài)萬方,一點不拘束,一點不冗蔓,情感和言詞融成了一片。不但是李詩中的上品,也是正規(guī)七言古詩的模范。
李白的律詩多數不是正規(guī)的,以他的奇氣不可一世,當然不守故常,所以往往可讀而不可學。但其一氣灌注、飄然不群的精神總是值得取法的,例如《夜泊牛渚懷古》一首: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注: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事見《世語》。)。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四聯(lián)中無一對句,而又無一句不協(xié)平仄,的確是一首五律無疑??梢娐稍姷亩x,第一是聲調諧婉,中間有無對仗,還不是必要的條件。這詩妙處在于一氣吐出,毫無停滯,而結句意思更能推宕得遠闊,不著跡象,真所謂神來之筆。
李白詩中美不勝收的,還是七絕。他的七絕完全以飄逸而自然見長,別人要含蓄,而他只直說,別人講修飾,而他只隨意。即如《永王東巡歌》中之一: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在這種詩里表現(xiàn)詩人的關心民族存亡,懷著忠愛的熱忱,詩也帶著奔放的熱情,不求好而自然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