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范景中推薦序言(1)

世界藝術史(第一卷):藝術發(fā)軔 作者:艾黎·福爾


艾黎·福爾的《世界藝術史》,1901年出版第一卷,1911年出版第二卷,1914年出版第三卷,1921年出版第四卷,以其文筆的優(yōu)雅,字色的明亮,文理間洋溢的詩意,百年以來盛行于法語世界,它不斷再版,直至今日,仍是人們的愛讀之書,是法國書店里的常備之書。

35年前,我因準備貢布里?!端囆g的故事》的注釋,初讀此書的英文本History of Art(Harper and Brothers Publishers,N.Y.,London,1921),即受其語言的震撼,并從中抽譯一段,寫入箋釋。震撼之馀,我也想起1979年有幸在盧鴻基先生與伍蠡甫先生的談話中叨陪末座,飫聞緒論,知道了伍光建先生的一系列譯作,其中就有福爾的《拿破侖論》(商務印書館)。幾年后,我又在母校的院刊上見到蔡威廉翻譯的《藝術史》中的一節(jié)《中國藝術概論》,才恍然感到福爾與我校的悠久因緣。這段經歷,讓我一直關注著福爾的學術和傳記。34卷本的《藝術詞典》(The Dictionary of Art)一出版,我即想從索引中找到他的條目,遺憾的是竟空無一字。后來在布魯塞爾買到法語作者纂輯的《藝術史家詞典》(Dictionnaire des Historiens d’Art Allemands 1750—1950,Paris,2010),也未見其人。

福爾的《世界藝術史》膾炙人口,而他的名姓卻在專家的筆下翳如,這種反差大概由于福爾不是專業(yè)的藝術史家所致。如此的猜想,更引起我對他的興趣。下面我將勉力為他畫出肖像。

福爾1873年4月4日出生于法國西南部的大圣富瓦,全名Jacques-élie-Paul Faure,是商人皮埃爾·福爾(Pierre Faure)與蘇珊娜·何克律(Suzanne Reclus)之子。他的兩位舅舅,一位是著名的地理學家埃利塞·何克律(élisée Reclus,1830—1905),另一位是人種學家埃利塞·何克律(élie Reclus,1827—1904),都在知識上給他影響。15歲那年,他負笈巴黎,進入拉丁區(qū)的精英學校亨利四世中學,不久,他迷上了盧浮宮博物館和他的哲學老師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的著作。從此,藝術之愛和哲學之愛伴隨了他一生。

福爾的大學在醫(yī)學院度過,接著身為麻醉師在巴黎的一些醫(yī)院工作。1899年他26歲,遞交了自己的醫(yī)科博士論文。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他以軍醫(yī)的身份,忙碌在前線。他也積極投身政治活動,滿懷正義地參與了為德雷福斯(Colonel Dreyfus)平反的事件。他還經常為人民戰(zhàn)線時代的進步刊物《歐洲》(Europe)撰稿,1921年出版的拿破侖傳記曾享譽一時。20世紀30年代,他擔心法西斯主義的抬頭,支持西班牙戰(zhàn)爭中的共和主義者,反對弗朗哥,還到巴塞羅那和馬德里探望那些戰(zhàn)斗者,1936年當選支援西班牙人民委員會的副主席。

有一類知識分子,法國人稱為“忠于智慧者”(un intellectuel engagé),福爾就是這樣的人。他的興趣廣泛,活動范圍也廣泛,既是批評家、小說家,也是詩人。但他最為人牢記的卻是被專家們所遺忘的藝術史家。

他對美術的愛好始于中學時代,從醫(yī)期間也未間斷參觀展覽,訪問藝術家的畫室。1896年4月7日,他娶了牧師的女兒蘇珊·吉拉爾(Suzanne Gilard),生有一女伊莎貝特(élisabeth)。1921年,卡里埃(Eugène Carrière,1849—1906)為這位女兒畫了一幅著名的肖像,卡里埃與羅丹要好,也是福爾的朋友,同樣參與過德雷福斯事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