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么喊著,不管我手里還有那么十多張。我知道他已失去了吆喝的動力,就趕緊收攤。這時正好詩社社長陪著一位謝頂老頭走進來,走上講臺。五百座的教室已經(jīng)全滿。
我們撤到階梯教室的門口,小鐘問我:“講座你聽不聽?”
我說:“不聽。我對老頭沒意見,但我對散文詩有意見?!?/p>
小鐘說:“說得太對了!詩就是詩,什么散文詩!那你想不想喝酒?”
我說:“隨你?!?/p>
他說:“那走?!?/p>
從北師大北門出去沿街往東走上那么百十米在路口有家小飯館,是典型的北京80年代的平民飯館,陳設簡樸,什么都做,而且味道不錯。在我的記憶中它永遠散發(fā)著騰騰的熱氣,在騰騰熱氣中隱現(xiàn)著幾張生動無比的面孔,嘴唇翻卷著吞下涮肉咬破餃子也高談文化。在我的印象中北京在80年代出現(xiàn)的許多激動人心的東西,比如說《今天》詩歌,比如說地下?lián)u滾,都是和這種小飯館的氛圍融為一體的,就像我想象中咖啡館之于巴黎的許多事物。當年我們作為追求文化的小屁孩出入于這種場合,也有種趕時髦的意思在里頭。十多年后——就是今年年初,我?guī)е粋€初到北京的哥們兒來找過這家飯館,發(fā)現(xiàn)它已變成一家賣日本面的裝潢考究的面館了——也頗符合時代的變遷。
當年,那個晚上,我和小鐘是尋著一股涮羊肉的氣味來到這里并隱沒在那片熱氣騰騰的燈光中的。我們要了涮羊肉和零打的二鍋頭,盡管是已在學生食堂吃過晚飯,可那陣兒青春強健的胃有著見肉立馬又餓的出色反應。
小鐘把酒小心地倒入杯中并顯出怡然自得的神情,他說上學期他在留學生樓陪?。ū睅煷笥羞@傳統(tǒng))時與一位來自丹麥的留學生酒逢對手,啤酒他是每喝必栽,那小子可以那么一直喝下去,從上午一直喝到晚上,從來就沒醉的時候。后來有一次他弄來兩瓶二鍋頭,他往碗里倒上一點兒,然后劃了一根火柴丟進去,那老外頓時目瞪口呆站了起來,嘴里用中文高叫著:火!火!在他面前的桌面上確實是一碗火。由于這老外堅決不喝這火的酒,這一次就算是小鐘贏了。
“火!火!”小鐘還在模擬那個老外的山東腔(老外說中文都像山東腔),我也樂了。
小鐘在我們年級的男生中算是比較能喝的幾個之一,四川人嘛。那時我也算是能喝的,或者說叫敢喝,所以我倆喝酒還是有點兒氣氛的。我們喝二鍋頭是因為我們只能喝得起二鍋頭,說起來很好笑,那時我給自己喝二鍋頭找到了一個特別的借口,那就是二鍋頭對于嗓子眼兒的刺激力可以立馬讓你的嗓音變得滄桑無限,像虎妞她爸,所以我尤其喜歡在女人面前喝二鍋頭。
酒過不知幾巡,小鐘說:“來,給我剝皮!”
我說:“得得,你有病???!”
我自然知道他所謂的“剝皮”是什么意思,都是讓莫言《紅高粱》給鬧的。當年《紅高粱》也是剛打響,我們對其中剝?nèi)似さ募毠?jié)印象深刻,用今天的話說那可能就是最“酷”的。與此同時還流行一“酷”,就是勇于自我解剖自我批判。用這一“酷”來說那一“酷”,就是“剝皮”,這也是中文系式的學生腔,不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嘛!偉大領袖早倡導過的。此“酷”一流行,宿舍里一到晚上的“臥談會”,人人都成了劊子手,剝別人的皮也剝自個兒的。身處其中我知道兩方面都需要勇氣,而在這兩方面也都涌現(xiàn)出了真正的勇士,在我們宿舍里,楊林是剝他人皮的高手,小鐘則是自我剝皮的大師,他們倆在一起正好是一臺戲。那年暑假我們宿舍一起去山東青島一帶搞社會調(diào)查,楊林剝了小鐘一路的皮,直剝得體無完膚。他竟能看出小鐘對我們傻大黑粗的女輔導員的邪惡欲念,而小鐘也竟然認為他看得很準,那一路,小鐘自我剝皮的經(jīng)典之作是供出了十二歲那年在家鄉(xiāng)偷窺大姨媽洗澡的事?,F(xiàn)在他又來折磨我了,他已被人剝皮或自我剝皮成癮。
我說:“你讓我剝你的皮,好吧,那就談談你的受虐狂和自虐狂傾向?!?/p>
小鐘說:“你不好好剝,我可就自己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