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熟悉所帶來的安全感,也需要陌生所給予的刺激感。熟悉與陌生,在一個人獨處時常交替出現(xiàn)。我問宋,一個人聽音樂的時候,會戴上耳機(jī)嗎?他說,戴耳機(jī)聽音樂是他的一種習(xí)慣,偏偏一個人的時候戴上耳機(jī)更沒安全感,因為現(xiàn)在耳機(jī)的隔音效果都太好,反而會全神貫注地去聽外面的聲音,生怕耽誤了什么事。
“所以在戴耳機(jī)前還得有個儀式:找個絕對安靜的地方,把門都給鎖了,確定屋內(nèi)什么人都沒有。”他說。
“你平常一個人的機(jī)會很多嗎?”我接著問。
“多,基本上都是一個人,不想出門,懶。”
宋說,他最長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是兩個月,“就在家啊,醉生夢死,”吃飯就叫小賣部老板送幾個饅頭上來,死都不肯下樓。奶奶去世、女朋友跑了,那段特別低潮的時間,就成天寫歌,他說《安河橋北》這張專輯里,有五六首歌,都是那時候?qū)懙摹?/p>
“低潮期,”我想每個創(chuàng)作人都有過這段過程,“通常都是這樣。”而在低潮期和自己的對話,縱然孤獨,卻絕對是彌足珍貴的。
情感是創(chuàng)作的養(yǎng)分。自己的愛情,別人的愛情;自己的親情,別人的親情。創(chuàng)作的時候,會把自己放到別人的位置上,寫歌是這樣,唱歌是這樣,演戲更是這樣。
“對,很多創(chuàng)作是聊出來的。”他說,有次他跟個小姑娘聊了一整晚,她很小就離開家,愛情、親情都很坎坷,全中國走南闖北,卻沒有人可以聽她講這些心底事,當(dāng)天晚上就一股腦地講出來,“我特別喜歡聽這樣的故事,有些會寫成歌,每回有人在放這歌的時候,我總會想,這就好像有好多好多人在看顧著這個小姑娘。”
我想到我第一本書里面有一篇《我的三十元的秘密》,有回搭計程車從A地到B地,車費大約是七十塊錢,在路程中,司機(jī)問了好些問題,我都一五一十地回答,我從沒如此誠實地回答過一個人,毫不避諱隱私的問題。到了目的地,拿一百塊給司機(jī),跟他說不用找了。下了車,好像用這三十塊錢守住了我的秘密,這車、這司機(jī),就仿佛帶著秘密離開了。
有時候,陌生人的關(guān)心與傾聽是一種純粹,也沒有負(fù)擔(d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