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也有“李鴻章” 2

1894,悲情李鴻章 作者:祝勇


日本的“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在1853年,比中國晚了13年,日本人叫“黑船事件”。這件事與中國的聯系是,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佩里準將率領的4艘軍艦,也就是日本人所說的“黑船”,正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已經被迫開放的門戶——上海完成編隊,直指日本江戶灣的浦賀港的。與鴉片戰(zhàn)爭不同的是,美國艦隊沒有開炮,因為這個彈丸小國實在是不禁一打,也就沒有必要開炮,他給日本幕府的國書傲慢地說:“你們可以選擇戰(zhàn)爭,但勝利無疑屬于美國。”他甚至送給幕府一面白旗,告誡他們,一旦爆發(fā)戰(zhàn)爭,他們要學會投降,簡直是羞辱到家了。只是嚇唬了一下,孝明天皇就天顏大失,一籌莫展了,江戶城也亂成一團,“城外大小寺院內鐘聲齊鳴,婦孺凄厲地哭喊,有錢人準備逃往鄉(xiāng)間,更多的人擁進神社,擊掌禱告神靈,乞求‘神風’再起,摧毀‘黑船’。”“落后就要挨打”,終于,這個積貧積弱的島國在西方列強的逼迫下,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比如1854年,俄國強迫日本簽訂《下田條約》,要求日本開放箱館、下田、長崎三港為對俄商埠。同年6月,美國又強迫日本簽訂《日美友好通商條約》,迫其開放神奈川(后改名為橫濱)、長崎等五個通商口岸,降低關稅,規(guī)定出口稅為5%,美國貨的進口稅除酒類為35%以外,其他絕大多數為5%,等等。

日本也有林則徐式的民族英雄,抱著飛蛾撲火的決心與西方列強決一死戰(zhàn),長州藩藩主毛利敬親就是其中之一。他把藩內的農民、町人都組織起來,向英軍發(fā)起一輪一輪的進攻,薩摩藩也與英軍發(fā)生沖突,這就是日本的義和團運動,日本的叫法是“尊王攘夷”,略近于義和團的“扶清滅洋”。1862年,就在39歲的李鴻章率領淮軍兵勇沖進上海的時候,作為“尊王攘夷”的積極分子,21歲的伊藤博文也和幾位同仁趁著夜色靠近品川御殿山新建的英國公使館,神不知鬼不覺地鋸斷木柵欄,潛入進去,扔出自制的燃燒彈。這是一次成功的恐怖活動,他們全身而退,返回住處,徹夜狂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