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小學坡上學。我開始醞釀一句話,并找了個機會故作天真地說出它,令我外婆對我愧疚不已。她便天天到小學坡下堰塘邊的亭子上等我,接我回家。堰塘蓋滿了荷花。一座彎彎曲曲的臥波橋橫貫堰塘一角,中間修著緊貼著水面的石臺,石臺一側就是那個亭子。我外婆就坐在里面,往小學坡這邊張望。亭子里總是有很多人,全都是老人,說書的、唱段子的、擺龍門陣的。我外婆也是老人,但她和他們不一樣。一看就知道不一樣。她是拾破爛的。她手上永遠拎著一兩張順手從垃圾箱里拾來的紙殼板、一只空酒瓶、一卷廢鐵絲或一根柴火。她衣著襤褸,但笑容坦然而喜悅。她看到我了。她向我招手。她站了起來。
我在小學坡上學。我發(fā)現(xiàn)除了我以外,世界上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被拋棄了。只有我的外婆天天坐在坡底的亭子里等我回家,風雨無阻,從不改變。她一手抓著一張紙殼板,另一手握著一個空酒瓶。我們一起往家走。路過南門外的城隍廟,稱四兩肉;路過“衙門口”那一排大垃圾桶時,逐個看一看,扒一扒。我和她緊挨著,也趴在桶沿上往里看,不時地指點:“那里,那里……這邊還有個瓶蓋蓋……”我外婆是拾垃圾的,我們以此為生。我是一個在垃圾堆上長大的孩子。我們家里也堆滿了垃圾。我外婆把它們拾回來,我就幫忙將它們進行分類。鐵絲放在哪里,碎玻璃放在哪里,爛布頭放在哪里,廢紙放在哪里。我熟門熟路。我的雙手又麻利又歡快。我知道這些都是有用的東西,這些東西可以換錢。這些東西幾乎堆滿了我們的房間。我們家在一個狹小擁擠的天井里。是上百年的木結構房屋,又黑又潮,不到八個平方。擠著沒完沒了的垃圾、一只爐子、五十個煤球、一只泡菜壇子、一張固定的床,還有一張白天收起晚上才支開的床。生活著我、我外婆和我外婆的母親——我外婆的母親一百多歲了。而我七歲。我外婆的母親是我生命中第一個無法理解的人,第一個虧負的人。后來她的死與我有關。
我在小學坡上學。更多的事情我不想再說了。我每寫出一個字,都是在筆直地面對自己的殘忍。那些過去的事情,那些已經(jīng)無法改變的事情,被我遠遠甩掉后,卻紛紛堆積到我的未來。繞不過去。繞不過去。我在小學坡上學,坡下堰塘的臥波橋邊的那個亭子,也繞不過去。我放學了,我和同學們走下長長的臺階。后來我離開身邊的同學,向那
__
亭子走去。我外婆一手握著一個空酒瓶,另一只手卻是一只新鮮的紅糖餡的白面鍋盔!她幾乎是很驕傲地在向我高高晃動那只拿著面餅的手。更多的事情我不想再說了。
但是,我還是在小學坡上學。春天校園里繁花盛開。操場邊有一株開滿粉花的樹木。春天,細密的花朵累累堆滿枝頭。我折了一枝,花就立刻抖落了,我手上只握了一根空空的樹枝。后來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他們把我?guī)нM一個我從沒去過的房間,像對待一個真正的賊一樣對待我。我七歲。我不是賊。我長得不好看,滿臉都是瘡,但那不是我的錯。我在班上年齡最大,學習最差,那不是我的錯。有很多事情我都無法明白,那也不是我的錯。我們家是拾垃圾的,專門撿別人不要的東西——那也不應該是什么過錯呀!在別人看在,那些東西都是“骯臟”,可在我看來,那些都是“可以忍受的骯臟”。我沒有做錯什么,并且我實在不知何為“錯”。我真的不知道花不能摘,不是假裝不知道的。所有人都知道花不能摘,就我不知道,這就是錯嗎?我緊緊捏著那根空樹枝。我被拋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