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不久,我收到羅章龍孫女羅星元寄自武昌的來信——
葉永烈先生:
您好!8月下旬,我到北京探望我爺爺羅章龍,看到報刊文摘8月20日第608期,上面轉(zhuǎn)載了您的文章,介紹了國際代表馬林,我把這張報紙拿給爺爺看,爺爺看后很高興。
我爺爺這幾年出版了幾本書:《椿園載記》《椿園詩草》《京漢工人流血記》《非宗教同盟》《康德傳》等,這些書您看過嗎?如果您想看,我可以送給您。
我很想看您的近作《傾城之戀》,可惜未能買到。我希望我能早日買到這本書。
希望能認識您。
此致
敬禮!
讀者羅星元敬啟
1991年9月4日
我打算再度赴京采訪羅章龍先生。我給羅星元去信,得到她的回函:
葉先生:
您好!收到您6月6日的來信,知道我1991年12月31日談“二大”的信和1992年5月5日談劉仁靜的信您已經(jīng)收到了,我很高興。
關于您想來訪我爺爺?shù)氖?,我很支持。他雖然已經(jīng)96歲了,但頭腦清晰,記憶力尚好。但是對于某些敏感問題他可能不愿意談。他的談話一向謹慎,所以如果您專程赴京訪問,我難以預料是否成功。
您的著作《紅色的起點》一書,我郵購了兩冊,托人給爺爺帶去了一冊,我想我爺爺一定會重視您的這本書。您若在訪問他時,您可告訴他您是《紅色的起點》一書的作者,他一定會重視您的訪問的。
今年春節(jié)和暑假,我本想去看爺爺,可惜因為我生病未能去得成,我感到很遺憾。
我跟爺爺曾經(jīng)一起生活了30年,他的事我知道得比較多。我很愿意與您合作,但愿未來我們能夠合作。
我是山東人,說話直率,一心喜歡追求真實,所以我很看重您的著作。
請常來信。并祝愿您
訪問成功!
星元敬啟
1992年6月13日
我已經(jīng)把您的意思告訴我爺爺,等待他的答復。
1993年11月1日,我在北京羅章龍寓所第二次采訪他。
我事先給他掛了電話,約定吃過晚飯見面??墒?,我在晚上6時多到了他家,家人卻說他正在睡覺。原來,他的生活習慣與眾不同,吃過晚飯后要睡一會兒,到了10時多反而要起床,看書,寫信——他一直用毛筆親筆回信。我看過他寫的信,那遒勁的字,看不出是年近百歲的老翁所寫。
正說著,里屋的門開了,羅章龍披著一件棉大衣,拄著手杖,戴著一頂羅宋帽,踱了出來。他在客廳的沙發(fā)上坐定,跟我慢慢地聊了起來。
這兩次采訪,羅章龍這位飽經(jīng)滄桑的歷史老人幽默風趣的談吐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說他小毛澤東3歲,生于1896年11月30日,湖南瀏陽人。鄉(xiāng)音難改,他講話仍是一口湖南腔。
我問起他的身體近況,他不無自豪地說:“我到現(xiàn)在還沒有任何慢性??!”
羅章龍早在1920年便加入了以李大釗為首的北京共產(chǎn)主義小組,亦即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雖說他后來走過了曲折的道路,但是現(xiàn)在像他這樣在1920年加入中共的健在者,已是絕無僅有了。
年事已高的他,對往事的記憶遠遠勝過近事。好在我所感興趣的正是他的往事。跟這位世紀老人長談,我仿佛在歷史中漫游……
羅章龍,湖南省瀏陽縣東鄉(xiāng)沔江村人,出生于丙申年十月廿六日,即1896年11月30日,字章龍,號、筆名文虎,學名璈階,1934年進大學任教授之后,易名仲言,號滄海。
羅章龍的胞弟名舞階,字章鳳。兄弟倆的字,取自唐朝詩人吳筠之詩:“鳳舞龍璈奏。”
羅章龍的曾祖父羅尚含(可貞)是農(nóng)民,祖父羅鳳樓也是農(nóng)民。父親羅泰鈞,1899年曾赴上海高廟江南制造局當鍛工,1911年之后在湖南水口山鉛鋅礦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