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
《林屋山民送米圖卷子》是鐘叔河先生新編訂的,岳麓書社出版的。感謝他送了我一本,讀罷謂之“好消息”。之所以如是說并以此為題,是因為卷中的陳垣題記引有《舊唐書》記載的辛玄馭的一段話。辛玄馭是這樣說的:“兒子從宦者,有人來云貧乏不能自存,此是好消息;若聞貲貨充足,衣馬輕肥,此是惡消息?!贝司臑楣俸脨河^,無論過去或現(xiàn)在,都可以說是別致的吧。
卷子的內(nèi)容,叔河先生概括了:“光緒十六年底,太湖林屋山(西洞庭山)有個姓暴的巡檢(相當于鎮(zhèn)長),得罪了上司丟了官。他得罪了上司,卻沒有得罪百姓,而且還很清廉,‘債累滿身,一錢不存’,被撤職后無錢搬家,甚至無米為炊。林屋山的民眾很替他抱不平,有的送來幾斗米,有的送來幾擔柴,月內(nèi)竟‘蔓延至八十余村,為戶約七八千家’?!边@事不但震驚了當時江蘇的各級政府,以至于要“嚴加查訪,從嚴懲辦”,而且激動了諸多名流,于是自然也就有了秦散之為其創(chuàng)作的這幅《林屋山民送米圖》,俞曲園、鄭叔問、吳大瀓、吳昌碩等亦紛紛為此圖題記題詩。
現(xiàn)在這本卷子的題簽用的是胡適先生的手書。一九四八年,胡適、朱光潛、馮友蘭、游國恩、俞平伯、浦江清、馬衡、于海晏、張東蓀、徐炳昶、陳垣、沈從文、黎錦熙、張大千、徐悲鴻等為此卷子再作題跋。胡適稱此卷子為“中國民治生活的史料”。叔河先生此番編訂“首先也是為了珍重此一民意和士氣的證據(jù)”,期望得到更大普及。此番出版的印數(shù)五千,比起一九四八年那一百冊珂羅版,印數(shù)當然是大多了。時代畢竟不同了。
暴巡檢究竟因何緣故得罪上司丟官的呢?俞曲園勸他的書信中多少透露了一些消息:“(知府大魁)總嫌足下好事,又好出主意,非下僚所宜?!北┭矙z究竟所好何事?出了一些什么主意?為什么非下僚所宜?俞先生就沒有說了,或者認為不須說,要說也是些為官的常識??上П┭矙z偏不聽勸,“情性乖張,做事荒謬”,下場自然必然是“百姓之謳歌,萬不敵上官之考語”,“上臺遠而府廳縣相離甚近,遠者之保全不能敵近者之毀傷”了。
從某些人的眼光來看,暴巡檢不是個好下級,想是確定無疑的。
也曾試想,他若長壽,活到今日,讀到某社出版的那本暢銷的《下級學》(湖北著名的“五毒書記”張二江為作者之一),是否會學得聰明些?想想還是不大可能。用他自己面對上司訓斥他私自向民索米他所回答的話來說,那就是“此等臟私,非愚者莫能致,亦非愚者莫能得也”。
叔河先生后記中說,他很喜歡朱自清題詩的最后這兩句:
這幅圖這卷詩只說了一句話:
傻心眼兒的老百姓才真公道。
傻心眼兒的老百姓看重的是傻心眼兒的官。暴巡檢就是這樣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