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云里一鱗》(1)

春與秋的故事:郁達夫愛情志 作者:許鳳才


郁達夫和孫荃訂婚伊始,相互間即有“親密”的書信來往,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感情的日益加深,其頻率也是越來越高,內(nèi)容涉及廣泛,更罕為所見!詩詞文章,書畫藝術,古今中外,天上地下,左鄰右舍,無所不包,無所不談,筆墨所至,則如長江大河,奔騰咆哮,一瀉千里。

他們二人首次相見的時間是 1917 年 8 月之初,未幾日,孫荃便托人將一封“密信”轉送給了郁達夫。對未婚妻孫荃的這封,“文字清簡,已能壓倒前清老秀才矣”的“密信”,郁達夫讀之再三,反復玩味,心潮難平,感慨良多,遂作《云里一鱗》長信相復。

《云里一鱗》的首章是:

八月九日某以書來謁。予東行在即,欲作答苦無時,不答則又不足以報垂顧之盛意,于是每日于月落參橫際,割一小時,依枕疾書,將所欲言者盡筆之于書,使閨中弱女子,亦得知二十世紀之氣風若何。盲人行,須求助于相,否則亦必待行杖之扶。予雖無相者之指揮術,或者亦能代行杖之支助乎。

八月十日舊歷六月二十三夜書

這段文字說明,郁達夫是真的愛上了孫荃,而且還準備按自己理想的形象來塑造“她”。

郁達夫理想中的女性,首要一點就是思想解放,行為文明,道德高尚,為人清清白白,做事光明磊落。因此,他向孫荃明言道:

我國古制,男女不相授受。近來年,西風東漸,男女交際自由之說,亦橫流于中土。石下青蛇,一旦出世,便吐舌屈身,欲求自試——近來男女間有種種離奇事者,要亦不外乎此耳。故曰過渡時代,有百危而無一安。

郁達夫稱這種現(xiàn)象為“過渡時代之危禍”。

論及“文明”在國家和人類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時,郁達夫也有入木三分的真知灼見:

文明有益于國,人盡皆知。文明有害于民,人不察也。杭州風俗,舊尚純樸,近則乞兒傭婦,亦衣綢帛,少年人皆戴金約指、金袖表矣,是則文明之害也。雖然,予之所謂文明之害者,亦中國人之尚虛榮賤實質之心有以致之。

故鄉(xiāng)中下層社會民眾對現(xiàn)代“文明”的誤解和踐踏,引起了郁達夫的深深憂慮和極大反感,所以,他提醒孫荃“虛榮不可慕”。

作為新時代的女性,一定是要“知書達禮”,這也是郁達夫深信不疑的信條之一。

女子不可不讀書,不讀書則不知禮儀之所在。鄉(xiāng)愿每有賊德事,女子讀書而未造極者,亦女子中之鄉(xiāng)愿也。人以多才為女子病,誤矣!

很顯然,郁達夫的這番話,是對流傳了幾千年的“女子無才便是德”舊倫理思想的徹底否定和有力批判。

人世間的書有千千萬萬,而“女子讀書當求真書讀之”。則是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

“女子不患多才而患無真才”,這也是郁達夫提醒孫荃要時刻謹記的,“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多才豈病人哉”。

《云里一鱗》的重頭戲和看點,是在郁達夫對孫荃詩歌寫作和文學閱讀的具體指導方面。

孫荃是詩歌寫作剛入門者,所以,郁達夫對她的指導,是既全面而又細致入微,從詩之分類,文之分類,歷代詩歌的千秋,古今詩人的萬象,一直講到寫詩之“門徑”及其所要讀的書,甚至連應讀詩書的前后順序都一應有所交代。

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封建社會里,基本是詩之王國,詩之傳世。從春秋的《詩經(jīng)》,到唐代的以詩取仕。詩在國家社會和人類活動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