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失去的歲月(3)

守望的距離 作者:周國平


詩人之為詩人,就在于他對時光的流逝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詩便是他為逃脫這流逝自筑的避難所。擺脫時間有三種方式:

活在回憶中,把過去永恒化;活在當(dāng)下的激情中,把現(xiàn)在永恒化;活在期待中,把未來永恒化。然而,想象中的永恒并不能阻止事實上的時光流逝。所以,回憶是憂傷的,期待是迷惘的,當(dāng)下的激情混合著狂喜和絕望。難怪一個最樂觀的詩人也如此喊道:

“時針指示著瞬息,但什么能指示永恒呢?”

詩人承擔(dān)著悲壯的使命:把瞬間變成永恒,在時間之中擺脫時間。

誰能生活在時間之外,真正擁有永恒呢?

孩子和上帝。

孩子不在乎時光流逝。在孩子眼里,歲月是無窮無盡的。

童年之所以令人懷念,是因為我們在童年曾經(jīng)一度擁有永恒。

可是,孩子會長大,我們終將失去童年。我們的童年是在我們明白自己必將死去的那一天結(jié)束的。自從失去了童年,我們也就失去了永恒。

從那以后,我所知道的唯一的永恒便是我死后時間的無限綿延,我的永恒的不存在。

還有上帝呢?我多么愿意和圣奧古斯丁一起歌頌上帝:“你的歲月無往無來,永是現(xiàn)在,我們的昨天和明天都在你的今天之中過去和到來?!蔽叶嗝聪M郎险嬗幸幻嬗篮愕溺R子,其中映照著被時間劫走的我的一切珍寶,包括我的生命。可是,我知道,上帝也只是詩人的一個避難所!

在很小的時候,我就自己偷偷寫起了日記。一開始的日記極幼稚,只是寫些今天吃了什么好東西之類。我仿佛本能地意識到那好滋味容易消逝,于是想用文字把它留住。年歲漸大,我用文字留住了許多好滋味:愛,友誼,孤獨,歡樂,痛苦……在青年時代的一次劫難中,我燒掉了全部日記。后來我才知道此舉的嚴(yán)重性,為我的過去歲月的真正死亡痛哭不止。但是,寫作的習(xí)慣延續(xù)下來了。我不斷把自己最好的部分轉(zhuǎn)移到我的文字中去,到最后,羅馬不在羅馬了,我藉此逃脫了時光的流逝。

仍是想象中的?可是,在一個已經(jīng)失去童年而又不相信上帝的人,此外還能怎樣呢?

1992.5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