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背后的故事】
我家兄弟姐妹八人,袁志超是我的大哥,我是他最小的弟弟。在和睦的家庭中,他對我格外疼愛。
1944年春,他參加了八路軍,去了抗日前線,那年我 9歲。
1949年的一天,我背著筐子,拿著鐮刀去村外的荒野拾柴,割草。路過街頭,猛地看見墻上用石灰漿寫成的大字標語——“打過長江去,解袁志超戰(zhàn)斗間隙寫家書,攝于 1949年。
放全中國!”后邊還注有“解放軍宣”四個較小的字。粉白色的大字在灰色的墻上顯得特別醒目。因為哥哥是個解放軍,所以我看見了這個標語覺得分外親切,就油然地思念起他來。我們已有五年多沒見面了,他跟隨部隊南征北戰(zhàn),現(xiàn)在在哪里呢?
聽大人們說,通過郵局寄信能和遠方親人聯(lián)系,我就一心想給哥哥寫封信,把久藏在心中的話告訴他,也讓他高興高興??墒牵易R字不多,又不知怎樣去寫,只好現(xiàn)請人教,現(xiàn)向人學,后來終于把信寫成了。
袁志超,1956年攝于西藏。
親愛的哥哥:
好幾年不見,我真想念你。父親去田里鋤地去了,母親在家中紡線。你和四哥參軍后,咱家缺少勞動力,村長常帶些人來,還牽著大黃牛幫咱家耕地,種田,收割莊稼,把收拾好的糧食送到咱家中。
學校剛剛恢復,村上成立了半日小學,上午學生到學校里上課,下午回家去田里幫大人干活兒。我被編到三年級里,臨時沒有課本,是老師把字寫在黑板上讓我們學習。
這天,老師拿著一張印著紅字的《大眾日報》向全體同學講,咱們的部隊已經(jīng)勝利地打過長江去了,南京也解放了。為了徹底消滅敵人,百萬大軍正繼續(xù)向南方挺進。放學后,我高興地跑回家,把這個喜訊告訴父親
袁志超,1970年 5月攝于格爾木。
母親。哥哥,你一定也在這支浩蕩的隊伍里吧。咱父母惦記著你,我盼著你快些回信來。
信寫好了,我把它裝在自己糊的信封里,跑到八里路外的集鎮(zhèn)上去寄。那里的郵政信箱是掛在墻上的,我踮著腳,舉起一只胳膊,好不容易才把信塞了進去,然后默默地對著那個深綠色的郵箱看了又看,許久才想起趕路回家。
從那天起,我就天天盼著哥哥的回信。
一個多月過去了。一天中午,我們正在吃飯,忽聽見大街上傳來鑼鼓聲,聲音越來越近,不一會兒來到我家大門口,我忙去開門,原來是村長帶著十多個人歡聲笑語,喜氣洋洋,特意來我家送喜報的,說我哥哥在前方立了功。我忙過去替大人接了,同時還接到了一封哥哥給我的回信,厚厚的一疊信紙,長達 15頁,就是上面這封《渡江來信》。我又高興又激動,拿著喜報和來信給大家看,一家人圍上來爭相傳閱。
看到哥哥信中講述的參加渡江戰(zhàn)役的情景,我的內(nèi)心非常激動,真想也去參加那場戰(zhàn)斗。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讀了更多的書,才更加詳細地知道了當年解放軍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的一些情況。
三大戰(zhàn)役結(jié)束后,蔣軍主力已被殲滅。但蔣介石仍不甘心失敗,一面與共產(chǎn)黨假和談,一面部署長江防務,企圖憑借長江天險阻止解放軍南進。
1949年 4月 21日,毛澤東和朱德發(fā)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4月 20日晚和 21日,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zhàn)軍先后發(fā)起渡江戰(zhàn)役。百萬雄師以木帆船為主要渡江工具,在炮兵和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千里戰(zhàn)線上強渡長江,迅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江防,占領貴池、銅陵、蕪湖和常州、無錫、鎮(zhèn)江等城市,徹底摧毀了國民黨軍的長江防線。 23日,南京解放。我軍全線渡江后,蔣介石為了避免其江防部隊被分割圍殲,令所有部隊火速向浙贛路、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圖控制皖浙贛山區(qū),構(gòu)成新防線繼續(xù)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