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都嘟》 北京的四九城(1)

都嘟(第一季) 作者:馬未都


門里格局看北京

今天說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就是北京人常提的“四九城”。北京過去老人經(jīng)常說,哎,這孩子“四九城”地跑,說你這事“四九城”都找不到?!八木懦恰币呀?jīng)成為北京的地方慣用語。

什么是“四九城”呢?過去北京是這么說的,叫外七內(nèi)九皇城四。內(nèi)九和皇城四這不是一個九,一個四嗎?就構(gòu)成了“四九城”。由此可見,提到“四九城”,指的就是全北京。

皇城有四個門,這四個門非常好記,上邊是天安門,下面是地安門;左邊是東安門,西邊是西安門。

北京的內(nèi)城比皇城大一圈,有九個門。九個城門中間的門是正陽門,左邊崇文門,右邊宣武門。為什么左邊是文,右邊是武呢?據(jù)說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老子說安居貴左,出兵貴右。

拐過來,東邊是朝陽門,西邊是阜成門,再往北走就是東直門,西直門。拐過去德勝門,安定門。這是內(nèi)城的九個城門。

外城稍微大一點(diǎn),它有七個城門,七個城門正中間這個是永定門。永定,永遠(yuǎn)安定。左邊是左安門,右邊是右安門。這左右怎么分呢?是以面南的時候分左右。過去有規(guī)制的,比如說出了天安門沖南,左祖右社。什么叫左祖右社呢?左邊是太廟,太廟里供的是皇家的祖宗;右邊是社稷,社稷壇,就是今天說的五色土。后來改名了,1949年以后叫中山公園,左邊叫勞動人民文化宮。據(jù)說老有人呼吁恢復(fù)過來。

再有就是兩廣門,一個廣安門,一個廣渠門。拐過的這兩個門是什么呢?一個東便門,一個西便門。為什么叫便門呢?就是方便之門,這便門不是大人物走的,是小人物走的。這個拉糞的,拉煤的,都要從便門進(jìn)出。便門小,在北京的那么多個城門里,這兩個最小,把著角。過去拉煤要進(jìn)城,一到便門外就得排隊。今天排隊,排十五分鐘就開始煩燥,排半個小時就嗷嗷叫,排一個小時就恨不得罵人了。那過去一排,少則三五天,多則半個月。那這些人等著怎么辦呢?就倚著城墻搭窩棚等著,結(jié)果這窩棚越搭越多,越蓋越大,就形成了東西便門的城墻下全是違章建筑。我小時候那是最亂的地方,由于亂,積重難返,那些年就把它給窩在里頭了。

北京這個“四九城”的格局,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內(nèi)城,特別是它的甕城。比如西直門的甕城,全國也很少見的,竟然是方的。甕就是個圓的嘛。方甕城很少。西直門那個方形的甕城有多大呢?大概占地六畝多。前門的那個甕城占地有多大呢?大概十三畝地。你想想啊,這個甕城里面就有十三畝地。

甕城就是在這個城門和另外一個城門樓子之間形成一個環(huán)形建筑。老說甕中捉鱉,就是把入侵的人放進(jìn)來,把門一關(guān),相當(dāng)于裝甕里了。那甕城你進(jìn)去以后,抬頭看四壁,全是高高的圍墻。再想象上面的人全拿著弓箭,你什么感覺?所以進(jìn)了甕城都得老老實實。京城就靠這些高大的城墻和森嚴(yán)的甕城保護(hù)嘛。

當(dāng)時城墻主要是抵御外來侵略。北京地處邊塞,當(dāng)年明清兩朝在這里建都,是非常危險的。為什么一開始朱元璋建都選在南京呢?因為南京那是腹地,北京這是邊塞。永樂皇帝朱棣以北京做他的發(fā)家之處,再加上他上南京登基又不那么光彩,所以他遷都至北京。也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朱棣遷都北京,把邊境作為首都,讓人時時警惕。

過去的侵略,如果能殺到兵臨城下的時候,城墻起決定性的作用。所以需要有外城,有內(nèi)城,再有了皇城,還有了宮城。什么叫宮城?就是你今天看到的故宮博物院,四個角樓,那一圈圍墻還算完好。

宮城誰打進(jìn)去過?李自成長驅(qū)直入,那時國家就實在沒招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