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時代正在改變:青年力量的崛起(2)

時代正在改變 作者:張鐵志


先是有一批年輕人開始守護樂生療養(yǎng)院的行動,并逐形成一個行動網絡。樂生療養(yǎng)院是從日據時期就存在的收容漢生病人(麻風?。┑寞燄B(yǎng)機構。近十年前,臺北縣政府要拆除療養(yǎng)院以建捷運,許多人認為不論基于這個場所的文化歷史意義,還是就病人的生活習慣的權益保障來說,都應該保留樂生院。2004年青年樂生聯(lián)盟成立,這個保衛(wèi)樂生的運動在接下來幾年吸引了許多年輕人投入。

2008年底爆發(fā)野草莓運動。由于警察對于前晚抗議群眾執(zhí)法過當,學生在網絡上動員,第二天即有四百名學生在“行政院”前面靜坐抗議,改變了社會對于網絡世代“懶人行動主義”的負面看法。而后他們轉進到自由廣場埋鍋造飯一個月,提出修改“集會游行法”、政府道歉等訴求,更每日在廣場舉辦各種民主討論會──這是野百合學運以來人數最多、時間更長的學生廣場集會,并開創(chuàng)了網絡直播運動現場的經驗。

此后這幾年的社會運動都可以看到一批批積極的年輕人投入,尤其是這幾年火熱的農村議題和環(huán)境議題,如反對“農業(yè)再生條例”、反對中部科學園區(qū)、反對“國光石化”、反對暴力都市更新。這批青年行動者已經成為這些運動的街頭前鋒或深耕社區(qū)的草根工作者。而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更是以九零后的大學生為核心,帶領著社會爭取新聞自由──在2012年的最后一晚,他們在寒風中守夜,迎接2013年。

以往,既有的社運團體和NGO是各種社會運動的行動主力,學生大多只是參與他們組織的活動。但這幾年新的青年行動世代卻在許多重大議題上扮演了與傳統(tǒng)NGO攜手并進的角色。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是網絡的興起,讓這群年輕人可以透過網絡聯(lián)結起來,并進而產生行動,而不用像以往必須依靠NGO團體作為主要協(xié)調的組織機制。

這不只是青年世代,而是整個公共領域正在劇烈改變:既有的民主治理失效,社會矛盾加劇,而網絡提供了新的信息平臺,打破了主流媒體的壟斷。

例如這兩三年,文化界乃至許多偶像明星的公共參與,幾乎是臺灣前所未有的美麗景觀:2011年初吳晟、李昂、席慕容等數十位藝文界人士等反對“國光石化”;2011年中李宗盛、張震岳、張惠妹、陳綺貞、五月天等上百位星光閃閃的音樂和電影人聯(lián)署疾呼救救東海岸、反對臺東的美麗灣大飯店;2012年戴立忍導演積極參與社運并如公民記者般在臉書上傳遞第一手消息;歌手張懸公開支持反中科搶水,反對媒體壟斷;年輕電影偶像柯宇綸、紀培慧上街參與反核游行;柯一正、陳玉勛等導演進行“我是人,我反核”的行動;更難得的是,五月天、陳綺貞等主流音樂的明星都公開表態(tài)反核。

這不是只發(fā)生在臺灣,也是一個全世界的新現象。沒有一個時代比起此刻,人們更能從政治和經濟權力手中奪回部分信息的生產與傳播,而信息就是權力。所以從“阿拉伯之春”到占領華爾街,再到兩岸三地,新的網絡世代正在重新建造他們的公共領域,展開新的社會力量,挑戰(zhàn)既有的權力結構。

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歌手包布迪倫(Bob Dylan),曾在1960年代上半期寫下一首歌曲《時代正在改變》(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描繪那個正在改變世界的青年新力量。而這不也正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歌嗎?

政客們,請注意人們的吶喊/不要在阻擋在路上……

一場戰(zhàn)爭正在外面進行/憤怒地進行

并且將撼動你們的窗和墻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父母們,不要批評你們不了解的東西

你們的兒女已經不是你們能掌控的……

如果你們不能伸出手幫忙,那就不要成為變遷的阻礙

因為時代正在改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