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過商場后門,一個售貨員正在打卡機前哀號:“就差一分鐘沒打上!這個月全勤獎泡湯了!”同伴安慰她:“好啦好啦,也就兩百塊嘛。”
她更大聲:“那是我一個月菜錢好不嘍!”
2.
兩個閨密在聊天,面對我坐的是那位穿紅衣的,應(yīng)該比我年長,保養(yǎng)得極好,眼睛明媚,頭發(fā)盤成旋渦狀,她說著父母兒女公婆對自己的各種不理解,眼淚流得和語調(diào)一般平緩。
3.
一個女孩踏著獨輪車穿過醫(yī)院停車場去坐地鐵,沿途病人們、家屬們都盯著她看,有幾個老人更驚呼出聲。我跟在她后面,覺得這丫頭好招搖,下一個念頭卻是,也是好事,她會成為大伙兒晚飯、散步時的談資。
能讓他人言之有故事也算善舉。
作怪比作惡好。
4.
海巖說,喜怒哀樂、生老病死,喜、樂只占其二,要看透。
先記下來,然后想,無論佛道儒,都講究靜心,原因怕就是希望掙脫這八字困局了。
真是希望與妄想統(tǒng)一的執(zhí)念。
5.
一個美婦人在給朋友展示孩子的照片,從朋友的反應(yīng)上看,孩子長得真像爸爸。
6.
每次我修不好電腦、安不好燈泡、打不通游戲、開不了鎖頭、喝不了酒、吹不了牛,被嘲笑不懂打扮、不懂潮流時都及時安慰自己,百無一用是書生,認(rèn)命吧。
7.
讀書時最怕有人在旁邊開會,這不,又遇上一撥。
六個人擠在四人桌上,一個做市場推廣,兩個技術(shù)開發(fā),一個電子廠老板,一個老板娘,一個老板娘小舅子。話題先在吃喝玩樂上沾個邊,很快就進入對世道的抱怨:成本太高,市場反應(yīng)低迷,產(chǎn)品更新過于頻繁……聲浪倒比預(yù)測小,可接受。
到某一階段,電子廠老板主講,提到一個朋友,說那人太能了,你今天跟他聊個不相干的人,明天他就敢在談生意時說那誰誰誰是他鐵哥們兒。記名字的本事一流,臉皮功夫和心理素質(zhì)更強。
然后,電子廠老板頓了一下,說我們這幾個,都做不到,所以賺不上大錢呀。
那堆人都笑,笑得最響的是老板娘。
我對他們頓生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