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黛玉的前世今生(1)

樓外尋夢:紅樓女性賞析(初編) 作者:宋歌


二、黛玉的前世今生

劉鶚在《老殘游記》自敘中說:

《離騷》為屈大夫之哭泣,《莊子》為蒙叟之哭泣,《史記》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詩集》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王實甫寄哭泣于《西廂》,曹雪芹寄哭泣于《紅樓夢》。(劉鶚:《老殘游記·自敘》,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6年6月版)

而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敘述此書緣起之后,并題一絕云: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千真萬確,曹雪芹是寄哭泣于《紅樓夢》的。而在《紅樓夢》中作者讓林黛玉做他的代表,痛泣于斯時,痛泣于斯世。如果是一個平庸的作家,只寫黛玉在人間之哭就是了,然而大師畢竟與庸常者不同,他藝壓群雄,技高蓋世,他另辟蹊徑,為我們講述了西方靈河邊三生石畔的“還淚”故事,這恰如以后長長的還淚故事的小序一樣,不但概要地講述了黛玉前世,也極其巧妙地寫出了黛玉在她短促的人生中動輒泣下如雨的原因,起到了一箭雙雕、一石二鳥的作用。難怪戚蓼生在《石頭記》戚本序中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了:

吾聞絳樹兩歌,一聲在喉,一聲在鼻,黃華二牘,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矣——吾未之見也!今則兩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牘而不區(qū)乎左右;一聲也而兩歌,一手也而二牘;此萬萬所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頭記》一書,嘻,異矣?。ā镀蒉ど虮臼^記》,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年版)

原來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絳珠草,她的身旁有一赤瑕宮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她,這樣才使她長成一棵枝葉葳蕤、永遠(yuǎn)鮮活的仙草,并始得久延歲月。她既得到了天地精華,復(fù)又得到雨露滋養(yǎng),遂得脫草胎木質(zhì),換得人形,出脫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此時,她終日游于離恨天之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但生活卻十分孤獨。只因尚未酬報神瑛侍者灌溉之德,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便郁結(jié)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在此時,神瑛侍者偶爾產(chǎn)生了下凡之心,想到人世凡間游歷一番,去尋找虛無幻化的情緣,并在警幻仙子的案前掛了號。警幻仙子說:“絳珠仙子的灌溉之情未曾償還,他這一去,此事似乎可以就此了結(jié)了?!钡闹鲌D報的絳珠仙子卻說:“他是甘露之惠,我并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

這便是黛玉的前世。在這里作者似乎給我們講了一個神話,虛無縹緲,亦真亦幻,但這個故事的靈光卻照亮了通往現(xiàn)實的路,當(dāng)神話和現(xiàn)實相接相續(xù)的時候,便使寶黛的故事渾然一體了,使紅樓的故事從混沌走向明晰,從虛幻走向真實。當(dāng)我們饒有興味地讀下去,那個從虛擬的天上來到人間的黛玉,既給了我們幾分神秘的感覺,又給了我們極大的審美愉悅。魯迅先生說:

“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tǒng)的思想和手法都打破了?!俏恼碌撵届缓屠p綿,倒是還在其次的事?!?/p>

此段敘述林黛玉前世的故事,即是一例也。

于是,絳珠仙子與神瑛侍者相隨來到了人間,為了兌現(xiàn)她在警幻仙子面前的那個承諾:還淚。她是一個一諾千金的至誠之人,從在賈府與寶玉相遇之日起,就開始了她“還淚”的人生之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