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dǎo)言(6)

用天才向極峰探險:喬伊斯導(dǎo)讀 作者:德里克·阿特里奇


《尤利西斯》的早期評論者們對這部作品有諸多抱怨,從中我們似乎能夠看出他們對這部多達700頁的、閱讀難度極大的作品的一種憎恨;如果《尤利西斯》只有50頁、100頁,或許他們還會給予這部小說的每一個段落足夠的重視。因為喬伊斯的長篇小說會占用讀者的大量時間,讀者應(yīng)當意識到,喬伊斯的作品要求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心思;同時,《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靈夜》的背后有一系列長度完全可成一部小書的筆記和草稿可以輔助我們閱讀。不過這也并不意味著如果有6個月的假期,讀者會把時間全部花費在啃食這些后期出版的筆記和草稿中;你還可以讀一些短小精悍的摘錄。若你感覺到你對注釋的意思一知半解,或者無法洞悉小說語言的全部精到之處,也并不意味著你是一個差勁的讀者,而是讓你知道:閱讀的快樂正是深藏在一遍遍反復(fù)品味的一章一節(jié)中,不妨在手邊放幾本閱讀指南,在閱讀中放慢速度,一點點探索其中的文字奧秘。

為了探究喬伊斯作品的閱讀難點,一直以來我都將研究重點放在其最后兩部作品上,本書也遵循這一宗旨。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喬伊斯早期的兩部作品——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很早寫畢,但于1914年才出版)和半自傳小說《青年藝術(shù)家畫像》(1916年出版成書)——對讀者的挑戰(zhàn)性沒有《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靈夜》那么強。[我在此并未提及大部分讀者都不曾讀到的作品,比如他創(chuàng)作的劇本《流亡者》(Exiles)、詩歌,以及兩部在喬伊斯有生之年并未發(fā)表的作品——未完成的小說《斯蒂芬英雄》(Stephen Hero)和短篇詩化小說《賈科莫·喬伊斯》(Giacomo Joyce)。]不過《都柏林人》和《青年藝術(shù)家畫像》卻是兩部充分注重細節(jié)表現(xiàn)的作品,因為喬伊斯從來不是一個寫傳統(tǒng)小說的作家,這一點在早期的文學(xué)評論里也被一再證實。許多評論家都認為,《都柏林人》這本書簡潔的風格具有迷惑性;而喬伊斯因在《青年藝術(shù)家畫像》中以獨特的寫作技巧充分表現(xiàn)男孩流動的意識,翻開了英文小說史上新的一頁,并為之后在《尤利西斯》的寫作中進行更加不羈的寫作試驗開辟了道路。

本書提供給讀者的是閱讀喬伊斯作品的一手經(jīng)驗。如果閱讀中不對字詞句的選用、韻律的控制、語言的意義、思想的重復(fù)、伏筆、形式、關(guān)系充分關(guān)注,那么就不可能對喬伊斯的作品有廣闊的認識。只有通過精讀,我們才能夠領(lǐng)悟小說的大框架,讀出小說的政治意義和民族情懷,了解小說與深遠的歷史事件和問題的關(guān)系。盡管喬伊斯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愛爾蘭之外,但他卻一直密切關(guān)注著祖國的政治和宗教形勢動態(tài);他就關(guān)于愛爾蘭的話題開講座、在報紙上刊登文章,他所有已經(jīng)發(fā)表的作品,或批判評論,或情感飽滿,都與愛爾蘭文化、地理、歷史和政治密切相關(guān)。就連《芬尼根的守靈夜》,初看上去似乎是一個自成一體的謎團,深入了解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部小說是一幅全景畫,反映了某種極其普遍的歷史情形,再仔細審視,你又會發(fā)現(xiàn),其反映的是愛爾蘭土地上發(fā)生的事件,是這些事件在歷史的發(fā)酵中一步步促成了愛爾蘭自由邦,而愛爾蘭自由邦在喬伊斯逝世之后最終成為一個共和國。同時,喬伊斯生活在一片飽受兩次世界大戰(zhàn)沖擊的大陸上,在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喬伊斯都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毫無疑問,這些經(jīng)歷后來都被喬伊斯寫進他的書中。我將喬伊斯作品中的一些段落摘錄在本書中,用以賞析,每一段都只有寥寥數(shù)百個字,當然這些完全不足以代替喬伊斯上百萬字的原著作品。但這些選摘的文字和分析是一個起點,從這里開始,讀者得以逐步地去探索這位20世紀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作家的畢生之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