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人”被改造成一部“超級機器”
男子100米短跑的原理也是如此,科研要將“飛人”改造成一部“超級機器”。2008年紐約田徑大獎賽,牙買加選手博爾特(Usain Bolt)以9.72秒打破同胞鮑威爾(Asafa Powell)前一年所創(chuàng)的9.74秒的世界紀錄。
鮑威爾的教練弗朗西斯(Stephen Francis)說,大多數(shù)觀眾并不真正了解100米短跑,他們以為只需要朝著終點線狂奔,其實不然:“100米基本上是對完美的追求。換句話說,贏得冠軍的人,也是不犯錯誤的人……冠軍能精確導演自己的比賽:跨多少步,投入多少力量,什么時候投入。你必須有策略。你必須抗拒一開始就竭盡全力奔跑的本能,否則,到60米時你就消耗完了能量。”
鮑威爾形容100米短跑像飛行:“前20米時,你的步伐應該盡量大。從20米至50米,步幅仍然大,但你必須減小步伐,因為那時身體開始往上沖,40米至50米時,你的身體完全筆直,就像飛機起飛……60米后,你無法加速,你必須努力保持速度,開始放松,擺動手臂,跑得最好時,感覺像飛行。”
弗朗西斯以科學解釋短跑:“鮑威爾是個邁小步的大個子。2005年,他跑出9.77秒時用了48步。前世界紀錄保持者格林(Maurice Greene)個子較矮,他跑9.78秒只用了45步。當鮑威爾只用45步,他便跑出了9.74秒。”
荷蘭數(shù)學教授阿尹馬魯(John Einmahl)將兩千多名男女短跑運動員的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從十四項原則進行分析,認為男子100米世界紀錄可達9.29秒極速。這當然需要各項科技的配合,包括跑道新技術(shù),下面質(zhì)地較軟——目前最先進的跑道是雙層的,上部較硬,這種設計有助于短跑運動員提升速度,并且可降低表面溫度。最重要的還是藥物,既幫助運動員增強肌肉爆發(fā)力,也要避過檢測以免墮入“禁藥”的“陷阱”——短跑運動員被褫奪獎牌是屢見不鮮的丑聞。
“超級泳衣”:與水中阻力的斗爭
奧運項目的科技焦點肯定是“鯊魚泳衣”。2008年迄今,共有39項游泳世界紀錄被刷新,只有四名泳手不是穿上Speedo新型泳衣LZR Racer。據(jù)說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參與了這款“超級泳衣”的設計。國際泳聯(lián)認為沒有確實數(shù)據(jù)證明“超級泳衣”有利于游泳速度,因此在2008年的奧運會并未禁止使用。
游泳運動已發(fā)展成高科技的比拼,在泳衣的發(fā)展上尤為明顯。20世紀40年代的絲綢泳衣,50年代后期的尼龍泳衣,1972年墨爾本奧運會上亮相的毛線泳衣,都曾令舉世矚目。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焦點,是美國選手號稱無阻力的“大力士”泳衣。
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13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選手身披“鯊魚泳衣”,結(jié)果囊括了悉尼奧運會游泳比賽83%的獎牌。2004年,第二代“鯊魚泳衣”FS2問世,據(jù)說可大幅度減輕水中阻力。
游泳是與水阻力斗爭的運動。在世界游泳錦標賽奪得7金5銀破世界紀錄的美國泳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說:“這衣服(指LZR Racer)像航天服……未穿過這么好的泳衣,它肯定能幫我打破更多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