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九三一年時的胡適像 2

閑話胡適 作者:石原皋


胡、曹談戀愛時,常憑魚雁傳情,我記得胡適有一首長詩,內中“百仞宮墻,關不住少年一片心”的詩句,就是為曹而作的。胡適在一九二二年六月六日作了一首《有感》的詩。詩云:

咬不開,捶不碎的核兒,

關不住核兒里的一點生意;

百尺的宮墻,干年的禮教,

鎖不住一個少年的心!

我認為這首詩也是為曹而作的。胡與曹是親戚,書信往來,這是常情。在他未到杭州西湖療養(yǎng)一年前,就不免有情了,因而有此作。

曹珮聲的嫂子(曹誠克之妻)把胡適寄曹的書信,搜集起來,裝在一鐵盒里,托鄉(xiāng)友周其衡保存。前年我到上海遇著周,詢問書信還在不在?他說,早在抗戰(zhàn)時散失,只字無存了。不留痕跡在人間,也好。

3.朋友之妻不可欺:一九二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胡適有一則日記。文曰:

(1)  小他(鄭來)說,我受情和想象的沖動大于受理論的影響。 此事外人不易知道的,因為我行的事,做的文幸, 表面上都象是偏重理性知識方面的,其實我自己知道很不如此。 我是一個富于感情和想象力的,但我不屑表示我的感情,又頗使想象力略成系統(tǒng)。 (2)他說,我雖可以過規(guī)矩的生活,雖不喜歡那種gay (字不易譯,略含快活與放浪之意)。這一層也是很真, 擔外人很少知道的。我沒有嗜好則已,若有嗜好,心沉溺很深。我自知可以大好色,可以大賭。我對于那種比較嚴肅的生活,如讀書做詩,也容易成嗜好,大概也是因為我有這個容易沉溺的弱點。這個弱點,有時我自己覺得也是一點長處。我最恨的是平凡,是中庸。

上面所記,確是胡適內心的話,老實的話。他有沉溺的弱點,為了求名,他又有克制的功夫。他成了名,人也俊秀,青年女子慕名求愛的人,是有的,求愛的書信,積于案頭,他置之不理。還有一位婦女,是胡適的老朋友某教授的妻子,不知為什么,害了單相思,熱烈地追求胡,胡千方百計地躲避她,據說后來她得了精神病。“朋友之妻不可欺”。胡適也因此而有所謂“圣人”之名啦!

4.胡適是封、資混合體的學者:胡適生于官僚的家庭,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學于資本主義的美國。在他的頭腦中,既有封建主義的王國,又有資本主義的靈魂,成了一個封、資的混合體的學者。這是環(huán)境的關系,一點也不奇怪的。單從上述三件事來看,吃花酒沒有影響其名;不敢離婚,是為了保名;克制自己,也是為了求名。再看他提倡喪禮的改革,而他本人卻身穿麻衣,腰束白帶,足蹬草鞋,還有封建的意識。關于他有封建意識的事件,舉不勝舉。我只提出他在一九三六年寫的一段文章。他說:“生平自稱為多神信徒,我的神龕里,有三位大神,一位是孔仲尼,取其‘知不為而為之’;一位是王介甫,取其‘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歡喜’;一位是張江陵,取其‘愿以其身為蓐薦,使人寢處其上,溺垢穢之,吾無間焉,有欲割取我耳鼻者,吾亦喜歡施與’。嗜好已深,明知老莊之旨自有道理,終不愿以彼易此。”孔、王、張三人都有他們的歷史價值,不能抹殺,然而他們都是封建人物的代表??!所以我說,胡適是封、資的混合體的學者。另外,我說胡適是一個愛國學者,這里且舉幾件事情來談一談。

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不抵抗,說什么“攘外必先安內”, 胡適主辦的《獨立評論》,也跟著這個調調兒唱,是很錯誤的。這就引起日本和漢奸的注意,以為有機可乘,遂想法利用他。自“何梅協(xié)定”簽訂,冀東的漢奸政權成立后,日本人和漢奸到胡家拜望的人很多,這時他對于他們盡量不接見,對少數的日本知名人士和國內重要人物(如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他還是接見的,但談話很謹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