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名單上,有40個左右的名字:大學校長、政府高官、媒體巨擘、作家學者等等。他們簽下自己的名字,推薦自己認為感動的人,也幫節(jié)目組判斷哪些人更適合《感動中國》的標準。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的名單上,有40個左右的名字。這個名單由幾部分人構成:媒體人,教育界、慈善界知名人士,文化藝術界名人,政府官員,曾經(jīng)榮獲《感動中國》榮譽的人。
常常會有觀眾來信問,這些人到底是誰,為什么不對外公布?其實這些名單從來都不是秘密,每年都會公布在各大合作網(wǎng)站上,在推選委員一欄里,有他們的照片,有他們的身份,有的網(wǎng)站甚至列上了他們的履歷。《感動中國》不是秘密選舉,為什么要隱藏這些名字呢?況且,這名單上的每一個人都光明磊落,何必隱蔽呢?
有媒體說,《感動中國》十年來,推選委員從來沒有改變過。這句話基本準確。
事實上,《感動中國》十年,推選委員的名單是有一些改變的。
2002年組建《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會的時候,節(jié)目組并沒有明確的意見,要在哪個領域內(nèi)尋找推薦者,只是很感性的,每個人都推薦自己認為可以信賴的人。無論是報紙上看到的,還是廣播里聽到的,只要大家覺得說話有分量、負責任的人都可以成為推選委員,先不問他同意不同意。可最初憑印象列舉出來的,僅僅只有12個人。12個人當然不能夠代表整個社會的判斷,而且這個小名單帶有強烈的電視媒體人的興趣取向,基本指向一些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經(jīng)過不斷去除個人偏見,考慮一些重要國家機構在整個活動中潛在的意義,慢慢的,這個名單豐富起來。
名單的改變往往是因為一些人職務的變動。以《感動中國》2005年的推選委員名單為例,2005年的名單上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紀寶成校長對《感動中國》活動非常用心,每年都會為候選人物寫下自己的評語,即便是在特別忙的時候,也會把自己的意見轉達給秘書,由秘書完成后轉給節(jié)目組。2011年,紀先生因為年齡原因不再擔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職務,他通過學校辦公室轉告節(jié)目組,自己不宜擔任這個推選委員,希望由新任校長擔任。于是,在《感動中國》2011年的推選委員名單上就有了陳雨露校長的名字。
2005年的名單上,還有國家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是央視主持人董倩向節(jié)目組推薦的。董倩說:“這真的是一位非常特別的官員,和我見過的許多官員都不一樣,他的意見應該值得你們注意。”節(jié)目組并未和王振耀司長謀面,只是通過他的秘書轉達了邀請他擔任推選委員的意思。以后每年節(jié)目組都會收到他對《感動中國》候選人的評價,語言平實、真切、充滿了情感,態(tài)度謙遜認真。
2010年,王振耀辭職轉入北京師范大學壹基金公益研究院任院長,成為國內(nèi)公務員中從司局級崗位上主動辭職的第一人?!巴跽褚辉贀螄颐裾抗賳T,還是不是我們的推選委員?”在某天午餐的時間,有人提到這個話題。討論非常簡單,沒有人有異議,所以《感動中國》2011年推選委員的名單上,仍然有他的名字。
王振耀的身份從王司長到王院長,在2010年的中國引起了相當大的震動,但在《感動中國》節(jié)目組里風平浪靜。他的文字風格絲毫沒有改變,只不過節(jié)目組郵寄評選手冊的地址變了,辦公室接電話的聲音,也從一副公事公辦的公務員腔調(diào),變成了一個女助理熱情禮貌的清新語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