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村上春樹的色彩巡禮(2)

有時 作者:徐瑾


村上自己認為這是一個有關(guān)成長的故事,“人若真的受傷,通常會無法直視傷口,想隱藏它忘卻它,把心門關(guān)起來。要成長,傷痛就得大一點,傷口就得深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主人公重新訪問四位顏色友人的過程,也是一次自身顏色的定位,更是心靈的成長之旅。他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在當年密友眼中不僅不是沒有個性,而是被認為精神堅強、能給別人帶來心靈的平靜,他的回訪也讓昔日友人有機會傾訴,重新獲得救贖的可能。

書名中的“巡禮”來自鋼琴王子李斯特的經(jīng)典作品,對應原文是“pilgrimage”,也有朝圣的意思,宗教意味不少,作的行為顯然是在呼應這一主題。這是巡禮,也是主人公的悵然回首,而對于村上自身來說,寫這樣一部結(jié)構(gòu)單純的成長小說,何嘗也不是對自己小說生涯的集體回顧呢?

不少細節(jié)與橋段,從開頭到主題,依稀可以看到村上作品過去的影子,“從讀大二那年的七月起,直到次年一月,多崎作幾乎只想著死這一件事……那個時候要跨越隔斷生死的門檻,分明比吃下一只生雞蛋還簡單”。這開篇多少讓人有《且聽風吟》與《挪威的森林》的恍惚感覺,而主人公與現(xiàn)實疊加的夢境,則與《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和《1Q84》中的多種時空不無聯(lián)系,而五人團體不可避免的瓦解,更讓人聯(lián)系到村上的《地下》中他對于各類組織的無感與抵觸。

事實上,關(guān)于青春的痛楚、抗拒、成長一直是村上作品的母題之一,或許有人覺得幼稚,但事實上這也是人生的核心,很多人在這一過程中迷失或蛻變,傷痛也不得不背負一生,就像書中重復的那句臺詞:“她在我的心上挖了一個很深的洞,到現(xiàn)在還沒有平復?!?/p>

這是一本成長小說,讀完確實若有所失。從某種意義而言,我們都有隱而不言的傷痛,有的甚至一直沒有痊愈,只在深處腐蝕潰爛。時間浸泡我們,有時候是蜂蜜,有時則是鹵汁,每一次久別重逢也注定再次分離,每一款輝映組合每每淪為四散零落,甚至每一次傾蓋如故也往往是白首如新的開始。在村上的世界中,孤獨是宿命的,但也是開啟個人成長的必然途徑,村上的態(tài)度是“大概只能盡量誠實地面對我們自己”,正如書中人物多次引用的這句臺詞:“我們可以給記憶蓋上蓋子,但是絕不可能掩蓋歷史?!?/p>

人生苦長,但并非沒有自由。中年回頭多是不堪,卻是免不了的自省,縱隔著千山萬水,時間最終會浸沒所有人。撕裂這些創(chuàng)口意味疼痛,也意味著痊愈的可能,唯有誠實,才是自由之途,不過結(jié)果并非總是坦途。這人生的永恒真相與怪誕困境,這種自由很多時候可能只是蘇菲式的選擇,就像村上書中那個荒謬的例子,如果必須選擇拔掉你的一個指甲,同時也給你選擇自由,是腳指甲還是手指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