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你老人家想出兵去打仗,是非得失已經(jīng)交戰(zhàn)心頭,八種辯術(shù)用來武裝思想,還不勝過十個太陽在心上曬烤嗎?”最后還有一句,舜不好說出來,那就是:“你心頭火辣辣的燙,當然不舒服啦?!?/p>
十一、有共同的是非標準嗎?
堯帝時期,賢士嚙缺請教他的老師王倪:“先生該知道萬物共同的是非標準吧?”
王倪說:“我怎么知道。”
嚙缺問:“先生總該知道自己的無知吧?”
王倪說:“我怎么知道?!?/p>
嚙缺問:“先生無知,難道萬物也無知嗎?”
王倪說:“我怎么知道。不過,試試看吧,我來回答。我搖頭三不知,也是有原因的。我說我知道,是真知道嗎?有誰知道呢?我說我不知道,是真不知道嗎?又有誰知道呢?還是讓我先請教你三個問題。久睡潮濕,人患腰疼,甚至半身癱瘓,泥鰍不至于吧。高睡大樹,人怕墜落,嚇得眼花腿顫,猿猴不至于吧。這里三種動物,誰的寢息方式能做共同標準?人吃牲畜。麋鹿吃草。蜈蚣最愛吃蛇。貓頭鷹和烏鴉嗜好老鼠。這里五種動物,誰的膳食口味能做共同標準?猿騙雌猴做妻。麋找母鹿交合。泥鰍追魚求偶。毛嬙與西施,兩位大美人,誰見誰喜愛,魚見了沉水而躲,鳥見了高飛而逃,麋鹿見了一溜煙快快跑。這里四種動物,誰的美色興趣能做共同標準?這三個問題,請你回答我?,F(xiàn)在說說共同標準。從社會角度看,仁義是共同的是非標準。從個人角度看,仁是什么,不仁又是什么,義是什么,不義又是什么,各人見解不同。這又把眾人引回是非之路了。仁與不仁,義與不義,亂糟糟的混淆不清,煩死人了。我沒法作橫向比較把仁義與不仁不義區(qū)別開呀?!?/p>
嚙缺問:“仁義有利,不仁不義有害。先生不能區(qū)別利害,難道至人也不能區(qū)別利害嗎?”
王倪說:“至人太神奇啦。氣溫升到森林燃成炭燼,他也不熱。氣溫降到江河凍成冰川,他也不冷。猛雷炸得山崩,暴風掀得海立,他眼睫也不眨一下。就這樣啊,駕云駕風,登日登月,他巡游在人類世界之外。死生問題,人類才有,對他而言,不是問題。至于人類的利害問題嘛,恐怕他從未想過呢。”
十二、長梧子的怪論
賢士瞿鵲子,孔子的學生,一日課后,心有疑問,特來請教長梧子。長梧子是隱士,人不知其姓名,因他住在一樹高梧之下,人叫他長梧子。
瞿鵲子說:“我聽老師孔子說,有人公開發(fā)表見解,認為圣人應該遠離社會,超脫紅塵。為了做到這一點,先得做到六不。哪六不呢?一不沒事找事。二不進取福利。三不回避禍害。四不愛好探索。五不搬弄道理。六不宣言。沒說什么又像說了什么,說了什么又像沒說什么。這個見解,我老師批判了,斥為胡說,可我認為符合妙道,具體可行。先生,你怎樣看?”
以下五節(jié)全是長梧子的回答。
他說:“那些話嘛,遠古圣人黃帝聽了也會懵懂,孔丘哪會明白。不過你也太著急了,看見雞蛋就要求聽啼曉,看見彈弓就要求吃鶚羹。我也胡說一通,你且胡聽好了。何必登日登月,操縱宇宙?做不到的就不講吧。要使自身吻合現(xiàn)實,不管社會污黑混亂,一尊卑,齊貴賤,哪怕是個奴隸,你也要當人看。爭是非,比長短,眾人到處奔竄。圣人渾渾噩噩,人稱憨憨,他一心向永恒,以不變應萬變,思想單純,意態(tài)圓滿。在他眼里,萬事萬物,自然而然,各有其可肯定的一面,互相包涵?!?/p>
他又說:“人都是要死的。我怎能斷言,留戀生命不是思想迷誤?我怎能斷言,害怕死亡不就像小孩離家,在外多年,忘記回故鄉(xiāng)?從前麗戎國有個艾家莊,莊主女兒生得漂亮。國破莊亡,她被押往晉國,當了女俘,天天痛哭,淚濕裙裳。后來被老國王看上了,娶做小妻,是為麗姬。麗姬陪伴老王,睡三面雕欄之軟床,吃六畜九牲之嫩肉,回想當初的蠢哭,她好后悔喲。我怎能斷言,那些死者不后悔當初的祈求活命呢?”